2022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以下简称《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构建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大美湿地从此多了一份法律保障。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是黑龙江人的母亲河。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大美的湿地环境,滋养着豪爽的黑龙江人,也让哈尔滨这座湿地城市蜚声国际。
松花江有多少鱼?据老一辈人相传是九十八种,即“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之说。哈尔滨有多少湿地?比较知名的有十三块。曾经的哈尔滨大小湿地连成一片,古树名木成林,滩涂与滩岛相连,自然资源充足,生物多样性广布,素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美誉。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农牧渔矿吃穿用玩,无不得益于绿水青山、大美湿地。然而此番盛景已成过往,曾经的美景正在悄然消逝。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不断扩大,有限的地皮几乎开发殆尽,城市化的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无序的采矿正肆意侵蚀着湿地。湿地面积被无情压缩,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绿色发展和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据当地人讲,以前的松花江,河床上天然的湿地,滩涂、滩岛、草原、水田随处可见,水草肥美,水产丰富,鱼种多样,渔业发达,是大量水生、陆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由于修建大坝,造成大片湿地沉入江底,辽阔的水面上只露出零星的滩岛。水草减少、鱼类赖以繁殖的卵床消失,加之江水污染,致使鱼类品种和数量均在下降。据专业部门统计数据,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松花江的渔获物种有七十八种之多,最新统计显示,已下降到现有的二十八种。
禁渔期巡护时,志愿者常常听到渔民抱怨,鱼的种类和数量都少了,有些珍贵鱼种也见不到了,迁徙候鸟在这里停留的时间短了。今年来的鸟比往年明显减少。在”巴掌大”的水草地,出现了众多候鸟争抢筑巢的窘境。
志愿者在松花江的支流呼兰河巡护时发现,除了有使用绝户网捕鱼外,还有大面积的滩涂被沙场所取代。据悉,去年还曾是鹭鸟栖息地,今年就被大面积沙场所取代;原本浅滩变成了深沟,岸边的滩涂也被沙场、农田取代,沙场面积不断扩大,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一些挡光影响庄稼生长的植被也被大量砍倒。余留的滩涂也被牧民用来放牧牛羊。农闲之余,在滩涂上还能看到被架起诱捕灯具,用来捕捉蝲蝲蛄。从水里到岸边,从水面到陆地,从地面到空中,众多生物难以找寻适合安身立命的净土。
在滩岛,有人私建滥建,享受“世外桃源”,随之而来的捕鱼、捕鸟、打井、放牧、垦荒、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近岸湿地,住宅、商服工地也开始从陆地向湿地碾压过来。湿地的水被抽干,泥炭被清掏,杂灌丛被铲除,取而代之是填埋的垃圾和残渣,再加上硬化处理的地面,残存的栖息地也正被开发,生物的生存空间被人类侵扰,而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湿地保护法》的实施,将有利于解决湿地乱像及现存的问题,规范人们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行为,打击侵害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愿在《湿地保护法》的加持下,松花江的自然湿地得以更好地保护和恢复,大美龙江、大美哈夏的绿色更新鲜、更干净、更长远。
文/画秋 整理/Ann 审/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