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解”于草木之名
——几种植物俗名释义
自然是通过命名之网才被设定的。名字是我们认识自然中一草一木的通道,知道了名字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半夏在《看花是种世界观》一书中说,“不知道具体的名字,人对自然就只能有抽象的热爱。在这个意义上,认识花花草草的名字,是人与自然情感关联的第一步。”植物有科学名称(拉丁名)、中文名称、地方名以及别名等,其中中文名称、地方名和别名统称为俗名。俗名中常蕴含着植物的生境习性、形态特征、性味功效、地理分布等信息。对草木爱好者来说在知道名字的同时,了解和体会名字背后的含义可以加深对草木的认识,进而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心灵体验,同时感受到精神上的无限乐趣。以下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几种植物俗名的释义,让我们在“理解”名字的过程中去感受草木之美。
1、蜡梅(蜡梅科,蜡梅属)
花芳香美丽,花瓣颜色和质地与蜂蜡近似而名。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古人称蜡梅为“黄梅(花)”,相传“蜡梅”的名称因苏东坡和黄庭坚两位大诗人的题咏而流传开来并替代了“黄梅花”等旧称。苏东坡有“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蜡梅又因花在腊月开放而被称作“腊梅”;因开花早于梅花又称早梅。
2、含笑花(木兰科,含笑属)
花开时因含蕾不尽开而名;因花香为熟透香蕉的香甜味又称香蕉花。花淡黄色,边缘有时红色或紫色,具甜浓的芳香。南宋人李纲《含笑花赋》有“南方花木之美者,莫若含笑。绿叶素容,其香郁然……花生叶腋,花瓣六枚,肉质边缘有红晕或紫晕,有香蕉气味。花常若菡萏之未放者,即不全开而又下垂,凭雕栏而凝采,度芝阁而飘香;破颜一笑,掩乎群芳……”
3、阿拉伯婆婆纳(玄参科,婆婆纳属)
明代《野菜谱》有“破破衲,不堪补,寒且饥,卿做脯,饱暖时,不忘汝”,婆婆纳取“破破衲”谐音。另有婆婆纳属植物的果实外形扁平,中间凹陷呈心形,像古时妇女的衲线包(针线缠绕于中间凹陷处)而名。早春花开,蓝紫色小花如点缀在地面的一颗颗蓝宝石。
4、繁缕(石竹科,繁缕属)
《本草纲目》有“茎蔓甚繁,正月生苗,叶大如指头,细茎引蔓,断之中空,有一缕如丝。”因此而名。2月开花,白色深裂的花瓣形色似小米粒,为早春开花植物之一。
5、结香(瑞香科,结香属)
因花有浓香,枝干柔软可打结而名;据说做梦后打结可以让好梦实现,化解噩梦,又称“梦花”;每年分枝一次,每枝分出三小枝,如此成长,节节成三叉状,又叫“三叉树”。
6、蜂斗菜(菊科蜂,蜂斗菜属)
蜂斗菜属植物大都有硕大的叶片。因叶片圆形宽大足够当帽子使用,其学名“Petasites”即指农民佩戴的毡帽。叶面无毛而叶背有毛,与毡帽有相似之处而名。因其叶远看形似南瓜叶又名野南瓜;因叶片形状还有蜂斗叶、八角亭的称呼。
7、银荆(豆科,金合欢属)
因嫩枝及叶轴、叶背被灰色短绒毛,被白霜而名。又因其二回羽状复叶的结构从背面看好似白色鱼骨又名鱼骨槐、鱼骨松。3月初开花,花淡黄或橙黄色,花样柔美,金黄雅致,在绿叶映衬下异常美丽。
8、紫玉兰(木兰科,木兰属)
因花被片颜色,同时为区别于同科其它种而名。古名辛夷、侯桃、木笔。李时珍有“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唐《本草拾遗》有“辛夷花未发时,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侯桃。初发如笔头,北人呼为木笔。”花叶同时开放。花被片9—12,外轮3片萼片状。内两轮肉质花瓣状,外面紫色或紫红色,内面带白色。
9、球序卷耳(石竹科,卷耳属)
聚伞花序密集顶生成球状而名;又因叶像女人指甲而名婆婆指甲菜。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中的“卷耳”多解释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但理解为球序卷耳更恰当。苍耳全身带刺,很难想象古代女子拿着篮子去野外采摘。球序卷耳嫩茎可作为野菜食用。植株小而轻,采来采去,也采不满一小筐,正是“不盈顷筐”。
10、四照花(山茱萸科,四照花属)
因花序外有2对黄白色花瓣状大型苞片,光彩四照得名。初夏开花,白色苞片几乎覆盖全树,微风吹动如同蝴蝶翩翩起舞,美丽醒目。头状花序生在苞片中央,呈圆球形,上面密生多数小花。
11、毛黄栌(漆树科,黄栌属)
黄栌的木材呈黄色,古代作黄色染料,因此而得名。《本草纲目拾遗》有“黄栌,生商洛山谷,四川界甚有之。叶圆木黄,可染黄色。”黄栌花开后不孕花的花梗伸长成粉色羽毛状,远远看去像一团烟雾,有“烟树”之称。黄栌的英文名smoke tree,也是形容其结果时一树烟雾的特点。毛黄栌因叶背、尤其沿脉上和叶柄密被柔毛而名。北宋王安石《暮春》的“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正是描写暮春时节黄栌如烟的景象。
12、华北耧斗菜(毛茛科,耧斗菜属)
耧斗是我国古代播种的一种农具。华北耧斗菜因花似农业上播种的农具“耧斗”而名。因花瓣和萼片紫色又有“紫霞耧斗”的别名。5-6月开花,花下垂。花瓣5枚,顶端延伸成距,圆截形,末端钩状内曲。
13、华中五味子(木兰科,五味子属)
唐《新修本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称“五味子”。又有五梅子、山花椒的别称。四月开花,小浆果7—9月成熟。
14、三叶木通(木通科,木通属)
落叶木质藤本,掌状复叶有小叶3片。茎皮灰褐色,有稀疏皮孔及小疣点。茎切面髓质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本草纲目》中有“有细细孔,两头皆通。”入药利尿、通乳、舒筋活络。综合以上特征而名。果7-8月成熟后腹缝线开裂,又称“八月炸”。(文/图 杜小建)
相关知识
多“解”于草木之名
任芳:从草木之文到草木人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花卉园艺专著是《南方草木状》,写于西晋()
开卷阅经典,山海觅草木
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艺术开卷|从《诗经》开始,看中国花卉文化传统
从《诗经》开始,看中国花卉文化传统
“花品”与绘画
诗经植物图鉴
叶汇社区:开展“以爱之名 ·感恩母亲”多肉种植主题活动
网址: 多“解”于草木之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8607.html
上一篇: 自己总结的花卉中文名、别名、学名 |
下一篇: 一花一世界一研一成长——欢口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