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谭元春的《瓶梅》:
“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
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
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
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正如诗中所言,文人插花在意的便是这份清幽和雅致。
宋 李嵩 《花篮图》
玩赏瓶花,寄寓了文人的林泉心。高山阔水,遥不可及;草木花卉本生长于大自然中,却受制于天气和环境,总令人意犹未尽。而将四时之花供于案上,使之成为可移动的“案上园林”,便能令观者见微知著,游赏四季变换之兴味,体味清雅、幽逸、散淡、简单、闲适的生活本相。袁宏道“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仿佛杨枝水,入碗酪如茶。以北颜君斋,一倍添妍华”,道尽了个中心思。
《胆瓶花卉图》 宋 姚月华
瓶花本由礼佛而来,演变过程中延伸为居室陈设和几案雅玩的旁支,又经宋、明两代文艺盛世发展为文人清供,由文人赋予了其格物致知的品质,并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毫无疑问,“以雅为尊”思想的最直接体现是器物审美的品位与格调;而人与物的关系,自此也有了由器而道的超越。
唐宋时期,中国文人便将焚香、品茶、插花、挂画视为高雅闲适、清净安逸的四种艺事。彼时插花风气至盛,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街坊茶肆,无不热衷此道。尤其在欧阳修、周密等文人大家的提倡下,插花艺术日见光大。南宋吴自牧《梦梁录》有言:“今杭城茶肆亦如是,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元人张雨的散曲《水仙子》亦为佐证:“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柏木塌。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及至晚明,有关插花的各种专著与论述的出现,使得文人插花的理论体系日臻成熟。
《听琴图》 宋 徽宗
他们赏鉴瓶花的品位多遥承宋人,却并不止步于将瓶花看作息心养性、把玩畅怀的纯粹审美对象,还将其引入了学术领域,瓶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高濂所著《遵生八笺·瓶花三说》、张谦德所著《瓶花谱》和袁宏道所著《瓶史》等都成为这一领域的问鼎之作。这些理论著述一经问世便名扬四海、流传千古,其阐明的插花及至生活美学、器物道法,时至今日仍是花艺的重要理论指导,不仅频繁地被提及、引用及研究,甚至催化了日本花道的诞生。
《文会图》 宋 徽宗
张谦德在《瓶花谱·序》中说:“栖息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如其所述,在众多闲情逸致中,数瓶花艺术的要旨最难掌握,真正领悟其精髓者寥寥无几。正是由于文人善从一花一木中寄寓心绪、感知万象、体悟艺术精髓,使得瓶花艺术在文人雅士的推崇下盛极一时。袁宏道亦言,“或千株万本以穷其变,或单枝数房以极其趣,或嗅叶而知花之大小,或见根而辨色之红白,是之谓真爱花,是之谓真好事也。”
《太平春色图》 元 张中
在插花方法上,明代人更注重瓶花美态的呈现,亦会因时令、场地不同,对花器材质、大小进行选择搭配。《瓶史》言:“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书院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绳束缚。”
《瓶花图》 明 陈洪绶
咏及几案瓶花的诗,在唐宋作品中俯拾皆是。
杜牧《杏园》诗中曾提:“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曾几《瓶中梅》:“小小水冰青琉璃,梅花横斜三四枝,若非风日不到处,何得香色如许时。”
晁公溯《咏铜瓶中梅》:“折得寒香日暮归,铜瓶添水养横枝。书窗一夜月初满,却似小溪清浅时。”
严参《瓶梅》:“小瓶雪水无多子,只篸横斜一两枝。”
此间有“一年春色已平开,始见芳香傍砚台”(晁说之《再和圆机梅绝句》)的初春感悟;也有“夜来窗不掩,吹落一瓶花”(陈起《迎月》)的淡淡愁绪。如此不一而足,瓶花韬养的生活情趣扑面而来。
《瓶花图》 明 陈洪绶
言而总之,花可度赏,瓶可单品,唯插花者既可赏瓶又可赏花,以瓶载道,入花载礼。宋人林希逸《瓶中指甲花初来甚香既久如无之》诗言:“胆瓶花在读书床,坐久看来似不香。便比古今求道者,学成却与道相忘。”——瓶花久置,意淡如无,如入求道之境,必然得以寓感万物。
宋、明两代人以瓶花进入一个清雅绝俗、饶富情趣而又神思无穷的精神桃源。在这些花事间窥探时代的流变,以及在流变中传达出的艺术思想、美学精神和人文内涵,则是今人的思索。
《冰壶秋色图》 明 陈洪绶
《麻姑献寿图》 明 陈洪绶
《南鲁生四乐图》 明 陈洪绶
图文摘自网络
一修学堂作品赏析
相关知识
【美学插花】古代文人 瓶花雅趣 一修学堂小原流花道
如何成为小原流花道老师 || 一修学堂
一修学堂 ||小原流花道学习课程
成都小原流花道安所课室的抖音
东方插花——小原流花道
日本花道——小原流
插花教程|瓶花下垂型|小原流花道|日式花道
日本小原流花道简介
“小原流”花道,你知多少?
小原流花道插花步骤(基础教学)
网址: 【美学插花】古代文人 瓶花雅趣 一修学堂小原流花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9252.html
上一篇: 生活插花 |
下一篇: 满地的“饮料瓶”,剪一刀,变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