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潭镇兰花资源略谈
环潭镇兰花资源略谈
东方兰花
<h3>随县环潭镇农技中心 郭中华</h3> <h3>一、概况 兰艺 兰花是指兰科植物中草和花的总称,具有鉴赏意义的兰花是指国兰,即中国兰花,主要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h3> <h3> 自古以來,兰花就是植物中的高贵花卉,尊为君子之花。其香,是兰花的灵魂,称为天下笫一香、香祖、国香;其变,是兰花的魅力,因遗传基因的变异,使得其草和花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异,因而具有园艺价值。草上变异,称为线艺或线艺品,有中透、缟草、边草、斑草之称,花上变异称为花异品,主要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等,更有奇花、素心、复色花之分。兰艺可以叠加,一般来讲,兰艺越多,其珍贵程度越高,如二艺品、三艺品、甚至四艺品,大自然的造化使得兰艺变化无穷,其妙难测,精微之处,彰显兰品的稀有与尊贵。 <br></h3> <h3> 兰花,具有文化底蕴,属于东方文化,风靡于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反映出东方国度的风韵及审美取向;兰花,具有稀有性,珍贵品种的变异机率只有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甚至百万分之几,且增殖很慢,难以快速复制;兰花,具有商品属性,农耕时代,为文人墨客把玩,现今商品社会,则突显出其商业价值,更有炒作的空间。 </h3> <h3> 总之,兰花是精神之花,心灵之花,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株高品位的兰花,其价值不可估量。因此,一盆珍稀品种,或令无数玩兰者魂牵梦绕,日夜思之,想之。<br></h3> <h3>二、条件 资源 环潭镇,地处随西南,是具有5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其地貌为丘陵山区,系大洪山余脉,有山,但山不高,更有涢水河贯穿其间,大大小小的河流、库渠交错,使得终年气候温润,非常有利于兰花的生长,基于天然条件优越,兰花资源十分丰富,也使我镇成为随州主要的产兰区之一。在我镇境內,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山坡,山上山下,沟壑之间,堰堤之上,田埂之侧,到处都生长着野生兰花,也许不经意间,抬头见到的或就是兰花。好花从统草中变异而来,漫山遍野的统草,当然也蕴藏着不少的好草与好花。<br></h3> <h3> 为配合省野生兰花保护区的设立,我们对全镇兰花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 环潭镇现拥3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5500人,全镇版图面积66.11万亩,其中林业占地4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98%以上,以栎树为主的阔叶林占60%以上,还有较大面积的栎、松混交林,土表落叶堆积,养分充足,pH值适中,正适合兰花的生长要求。<br></h3> <h3> 经调查,在我镇的生物群落中,主要有春兰和蕙兰两大类兰科植物,由于喜欢半荫性环境,大多生长在山野幽谷之间,阔叶林下,草丛之中,春兰花期集中在3月份,而蕙兰花期则集中在4月份,大多在清明节前后,年年如约而至,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兰花开品,花姿招展,幽香扑鼻,充分展现其神韵与魅力,正可谓:兰生幽谷,不因无人而不芳。<br></h3> <h3>三、脉络 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随着韩国春兰市场的兴起,拉动了我镇兰产业的起步,以万和镇为主的玩兰人的加入,活跃了我镇的兰花市场,催生了一大批以农民为主体的寻兰者,农闲时节,他们结伴上山采挖园艺品种,由于资源丰富,每每都有收获,但苦于兰艺不精,行情不明,绝大多数都被贱卖了。到了本世纪初期,大约2005年前后,春兰市场遇冷,随之蕙兰开始走俏,直到如今,依然旺盛。<br></h3> <h3><br></h3><h3> 有人说,上山几个月寻不到一蔸兰花了,兰花资源己经枯竭,其实这个观点有点混淆,准确的说,不是兰草少了,而是带艺的品种少了,是过度釆挖造成的。相对来说,统草和艺草确实是少了些,其原因有三:一是野火烧山,寸草不留;二是滥挖统草,破坏资源;三是割油砍树,毀灭环境。随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相信这一局面将会有所改观。 </h3> <h3> 近二十年来,兰花市场是起起伏伏,时而高峰,时而低谷,但兰花产业依然向前发展,逐渐成熟。初期,我镇兰产业从业人数已达2000多人,主要集中在许庙、余庙、蔡家冲(煤炭坡)、曹王庙(小东门)、杨家寨、玉皇阁、柳林河、万家河等村组,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寻兰者。在寻兰大军中,也不乏精明者,他们精于兰艺,深谙行情,常跑市场,从事买卖经营活动,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中,曾经干得是风生水起。现如今,由于资源少了,上山几天、甚至几个月都寻不到一株有价值的品种,虽偶尔有点小运气,碰上带艺的草,但高价值的机会太少,总的来看,时效比太低,不划箅,绝大部分纷纷转行,谋生它路。经过大浪淘砂,依然有部分人痴心不改,仍然寻兰、卖兰、养兰,靠兰业创收。<br></h3> <h3><br></h3><h3> 目前我镇的现状: 一是寻兰者,依然以寻兰卖兰为主,大约有200余人,他们终年行走于山间,靠辛苦与运气创收;二是寻兰养兰兼具者,大概有50余户,以寻兰卖兰为主,同时分苗留种用于自种,一般规模较小,种植原始,很难做大;三是专业养兰者,约10余家,建有兰园,实行盆栽,自动管控,这部分爱兰人一般具有前瞻性,尤其注重品种收集和种养技术,有做大做强的意愿,也是未来兰市的中坚力量。<br></h3> <h3> 可喜的是,一批新生代的玩兰人,他们经过市场的洗礼,失败一一成功一一再失败一一再成功,一路走来,他们更加理性了,更加坚定养兰的信心,这种执着,为的是心中那份坚守,他们是真正的爱花惜花之人,他们不惜重金购买珍稀品种,钻研种养技术,不断学习兰花知识,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广结兰界朋友,为弘扬兰花文化作出了贡献。<br></h3><h3><br></h3> <h3><br></h3><h3> 因地制宜种兰花,不急不燥过生活。这是新一代玩兰人的生活态度。在我镇,有的依阳台养兰,有的靠庭院养兰,有的则专门建兰苑,实行封闭管理,形式多样,各有特色。<br></h3> <h3> 在这个爱兰群体中,有干部、有农民、有教师、有商人、有基层农技人员、也有自由职业者以及退休人士,他们不分系统,不分职业,不分文化层次,也不分地位高低贵贱,只因热爱兰花而汇集在一起,共同推动着我镇兰花产业的发展。<br></h3><h3><br></h3> <h3>四、瓶颈 观点 前景 相比万和、洪山等其他乡镇,我镇兰花市场发展较慢,差距很大,表现在:种养规模、栽培技术、品种收藏、玩兰理念、理论水平等方面,尚需迎头赶上。<br></h3><h3><br></h3> <h3> 限制我镇兰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一是兰艺知识不普及,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知道兰花很贵,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贵,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 要普及兰艺知识。在现实中,真正懂兰花文化的人很少,有理论水平的人则更少,好多人一知半解,兰艺不精,对里面的奥妙更说不清、道不明,以致兰花文化很难在大众中普及。二是资源太少,制约了大规模发展,兰花是一种特殊商品,可遇而不可求,更多体现在民间交易上,不是那种想买就买,想卖就卖的东西,讲究的是机缘巧合,只有在懂兰艺、有资金、有意愿、有机会的前提下,才能买到自已心仪的品种。三是资金投入太大,兰花产业要想做大,必须要有大的品种,一盆高品位的兰花,动辄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让人望而止步,只能临渊湵鱼,不能退而结网。要想发展,需政策、资金支持。<br></h3><h3><br></h3><h3><br></h3> <h3> 在当今网络时代,兰花碰上了最佳机遇期,对于弘扬兰花文化,促进兰花大众化,借助网络的力量,会使兰花文化迅速深入人心。我们冀望: 一是开展电视讲座,聘请专家、学者、大师级别的人士,定期讲解兰花知识,鉴赏要点,做到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浅显易懂。二是积极参与市兰花协会、兰花学术研究会等群团组织发起的各种兰展、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开阔眼界,扩大视野。三是不定期地组织参观学习,到外省市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借鉴大户经验,时刻了解市场行情,要敏感把握兰界风向标。四是有关机构、组织要树立专业权威性,传递正能量,摒弃兰者相轻的观念,不搞圈子文化,尤其是小圈子文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扩大以兰为友的朋友圈。<br></h3> <h3> 其实,兰花只是一种普通植物,与其它花花草草没有本质区別,但它蕴含着文化,象征着某种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种养兰花,是高雅之举,可以修身养性;品鉴兰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坐井观天;弘扬兰花文化,是我们兰者的责任,要想实现大众化,还任重而道远。畅想哪一天,形成了“家家把兰养,户户把书藏”的繁荣局面,那我们环潭镇才算真正配得上文化古镇的称号。<br></h3><h3> </h3><h3> </h3> <h3> 环潭镇农技中心 郭中华<br></h3><h3> 2018.9.</h3> 相关知识
新春走基层 | 鲜花绽放迎新春!石潭镇大洛村花卉基地喜获收成
浏阳野生兰花资源遭破坏:上山狂采兰 下山论斤卖——人民政协网
略谈花卉遗传多样性
黄潭镇七屋岭将举办冬季菊花节
湘潭石潭花店
略谈插花制作与养护技术
室内花卉装饰要点详略谈
综合设计山水林田湖草 海口潭丰洋打造协同共生示范区
环艺所到翁源县兰花产业园开展“兰花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
泸州龙马潭发布龙马文旅“年度记忆”
网址: 环潭镇兰花资源略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