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又到插秧季——记忆里春种到秋收时的事

又到插秧季——记忆里春种到秋收时的事

又到插秧季——记忆里春种到秋收时的事

小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到了春种的季节了,怀念年青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春种秋收的图片,心情有些激动,不禁回想起自己中学毕业后,回村务农时的经历。整整5年的时间,也是我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阶段。想一想,当时的苦和累是怎样过来的?现在我们吃的大米又是怎样从种到收的?感兴趣的朋友随我回忆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图上所示,我们那时候是那样播种水稻的种子的。记得70年代的阳历4月份,农村就要秧芽子(水稻育种了),地里要育种的地方就要灌溉水了,其实就是用水把土地泡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产队里用几口大缸,里边放一些农药(防病虫害的),把前一年留好的稻谷种子放进大缸里用水泡好,然后有专人管理泡种子的。具体怎样泡好种子,我不太清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泡好了,种子也泡上了。接下来就要整理用于秧芽子的地了。那时天气还是比较冷的,泡地的水里还有小零碴。那时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没有钱去买雨靴子。我记得很清楚,其实那时的雨靴子才13元一双,长度快到膝盖了。我们(我和姐姐,还有村里其它的女孩子们)就只好脱掉鞋子,挽起裤腿,挥起锄头捯起地来。刚下去时感到体温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冷很凉,可干起活来就忘记了寒冷了。因为干活是要出力气的,你不出力气,锄头下的泥土只是被水泡软了,锄头下去要把土捯起来,把泥土捯松了才行的。干一上午,到中午快12点了,队长说收工吧。我们从水地里上来时,两条腿冻得都是红红的。那时已经不知道冷了,到水沟边洗一洗,穿上鞋子,扛起锄头回家了,有时还会哼唱着现代戏,一路欢歌笑语的回家吃午饭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回家吃完饭,到下午1点左右,广播又喊了,下地走了干活了,像整理稻秧子地的活要干上10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地松好土了,稻种谷也发出芽了,就该往地里撒种了。那时就是男劳力用铁锹铲出一条沟来,沟深大约没过脚踝关节,宽度能站住脚约25公分就行了。我们女孩子们每人拿一把平锹,这时就有人拿着一个盆,里边装上发了芽的稻种,用手均匀地撒在已经做好的畦上,我们就用平板锹抹平,其实就是把稻谷种子压进泥土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种子抹平后,男劳力就用塑料布蒙在芽了畦上了,然后在塑料布的两边压上泥土,一是给种子保温,二是促进种子快快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种子都种好后,塑料布都遮盖好后,后边的管理就有专人来管理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大约10天左右,稻秧苗就长出了嫩嫩的小芽芽了,管理人员就根据天气情况,适当的给秧苗通通风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秧苗长到大约1寸高时,塑料布就揭下来了。那时的小秧苗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喜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的秧苗就需要除草了。我们一般都是两个人管一个畦,对面站着弯腰,在小秧苗中拔出稗子草,拔稗子草时还需要我们要有一定的定力才行,如果没有定力那就会前倾倒下的,那就会来个嘴啃泥,和稻芽子来个亲密接吻了,那将会弄个大花脸的,一脸的水和泥的。那会惹来伙伴们的嘲笑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时一道稻芽畦缝中间要站两个人在一起干活的,而且是两个人挨得很近,四只脚紧挨着。后背对后背的往前弯腰找稗子草的,如果一个人站起来时没告诉旁边干活的人的话,那个人就会来个大马趴,弄个满脸的泥和水,惹来大家的一阵哄笑,有时也因为这样的事,两个人会吵个面红耳赤的。然而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相劝下,两个人很快就合好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秧苗在专人的管理下,按时施肥,按时上新水的。很快就到了该插秧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就要把要插秧的地整理好了!地里也是提前就把水灌溉了,往农田里一望,白茫茫的一片都是水,看不到地面的。那时生产队就让几个会把稳篱耙的男人去和几个半大小子(还不到成年人的)去把地找平了。因为在快冷的时候,生产队就会请公社拖拉机站的人用拖轮把地都翻了一遍了。在秧芽子的时候,就把水灌溉到农田里了。经水一泡就软了,但地不平整了,就需要把地整理平整了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就是前边由半大小子们牵着牛或者是马,后边那个大人就扶着耙篱把地整平了。或者是用一块很长的宽木板,两头用粗绳子固定好,留出一段长绳子让牛或者马拉着,利用木板把插秧的地面拉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还有没弄平的地方,就由几个大人手拿着钉耙把地搂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要插秧的地整了几块后,地里的稻芽子长到大约20公分左右,就该插秧了。这时才是最累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队长会分出一部分人去整理水稻田,为插秧做好准备。一部分人哪负责往地里运稻芽子,一部分人插秧的,还有一部分人给插秧的人倒运稻芽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插秧前先把稻芽子从芽子畦里起出来。就是让家庭妇女们起芽子,起芽子的人从家里拿个小板凳,大约有40公分高,这个小板凳呢底下也是要有板的,目的是放在水里它不会陷下去,否则的话,屁股就会全湿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起芽子时,人坐在小板凳上,身子微猫腰,两只手的手掌横侧立着,两个手掌围拢着紧贴着地面,然后分别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去捏住稻芽子一下一下地贴着地面往自己的怀里拉,这样呢,稻芽子就被起出来了,一边起一边往手心里归拢,待到两个手掌都拿不下时,就把两只手上起的芽子往一块一合,然后在水里放平了左右揉推一下,这把稻芽子就搓齐了,再拿过提前泡好的干稻草,在手上网两下然后一抻,这样呢一把稻芽子就起好了。往身后一扔,又开始起下一把稻芽子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我们那时候一到插秧时,早上5.40左右,生产队的大喇叭就喊起来了,有时是东队的队长先喊,有时是西队的队长先喊,东队的大铁闺女们和男的,今早起来都去芽子畦起芽子去呀,谁和谁拿着扁担,谁和谁去抬芽子,或者是挑芽子。紧接着西队的也安排下去了谁去干什么,带什么工具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人们听到广播就赶紧地起来,按队长安排的那样就到集合地点了。人到齐了,大家就去地里干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大家都起了一些芽子时,队长就又安排人往埝边上拎芽子,然后呢他们就把芽子摆放在用铁丝编成的大筐里,大筐的直经都在60~70公分之间,高一般都在30公分深,两边用很粗的麻绳串成四条,绳高一般都在100公分左右长,稻芽子就转着圈摆个圆形,一点一点往上碼起来,一圈比一圈往里缩进一点,省得抬着走的时候歪了,那可就得从新再码了。如果那样的话,还会被队长数叨的。所以,谁在码稻芽子时都会好好碼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稻芽子会码好码高的,直到码到绳子的90公分左右,然后就把四条绳子拉上互相打个叉,这时两个人一起插肩抬起来,后边抬着的人呢,双手要扶着系着的绳子抬着芽子走,后边的那个人走路时是看不到前边的路的,要随着前边的人走,凭得是感觉和两个人平时的默契度的。脚步比较稳稳的,稍有不慎,就会摔倒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是挑芽子的,那就像图中的那个样子的。挑芽子的人不仅身挑着担子,两只胳膊要前后拉住所挑担子的两边的绳子。还要保持担子不会晃来晃去,也就是要保持好身体的平衡度,不使自己摔倒。因为地埝不是很宽,稻芽子又会淋下许多的水,地埝变得很滑溜,稍有不慎就会摔倒的。挑芽子可是一种技术活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把芽子挑到地头时,放下担子,就要打芽子了。——打芽子就是把芽子扔到地里,要看好距离,估摸着一把稻芽子能插多远的距离,既要让插秧的人在插完一把稻芽子后,一回身就能拿到另一把稻芽子开始插秧,又不能把芽子打得过于密了,过密就会绊住插秧人的腿的,还会让插秧的人往旁边拨了芽子的。打芽子也是一种技术活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插秧是春天农活中最累的了,正如古人描述的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低头蹲着腿,一天下来也是很累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那时候插秧时,一大群姑娘们到地头后,队长安排谁插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因为第一个和第二个的人要插得快还要把秧子插齐了,然后呢就有点论资排辈似的了。一般的都是干活早的人在前边排着队的下到水田里开始插秧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插秧时是一个人插六条拢的。就是人站在水田里,两条腿叉开约有两肩宽的距离,左手拿起芽子,半托在手心里,右手揽住芽子的上半段随即将捆着的稻草绳子往右上旋转一下,稻草绳子就下来了。这时呢,右手的后手掌往上一托并往右下一推,稻芽子就被弹开了呈一个片状的了。两条腿微蹲下,就像练太极拳的第一式一样,但身体要往前倾一点,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稻芽子,一般捏住7~8颗芽子往水地里插下去,插下去时是用食指和中指往地里按下去一抹的。从两腿的右边插上两簇芽子,腿中间插两簇,再在腿的左边再插两簇芽子,这样一行稻秧就插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插秧快的人,你看到的只是这个人从右往左身体来回地悠着,左手腕紧贴着水面儿,利用水的作用把左手里的芽子分好了,差不多都是7~8颗芽子。从右插到左时呢,右腿退后一步,待插到两腿中间时,左腿呢也退后一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有插懒秧子的,那就是往地里插秧时,左手肘抵在左膝盖上,插一簇呢右手来拿一簇,这种插秧的方式如果被队长看见,往往都会被队长说一顿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种插秧的是用拳头来插秧,她们插秧的时候不是用3个手指来插秧的,而是用拳头杵进去的。前边说的最受宠的插秧人插出来的秧,等都插完秧后,水清亮了的时候你会看到,芽子是直立的,而用拳头杵进去的,待到水清亮后,她插的秧是来回晃悠着的,因为秧苗接触地面的周围被杵出来一大块,泥土与秧苗接触的不是牢固。如果水大时,前边看见是插好了,后边还会漂秧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种插秧的人就是插起秧来,咕咚咕咚的,水花被带的四溅,插出来的秧在水中晃晃悠悠的,这种干活的人也会被队长说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插秧也是一种有技术的农活,前一种插秧的人在队长的嘴里最受宠的,后者呢就会挨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插秧很累,但有时也充满着乐趣的。有人不注意时,脚步没有倒好,就会摔倒的,弄一身的泥水,引来姑娘们的哄笑。有的在前边插秧的,把碎芽子(散了把的)往后边拨拉,会引起后边人的不满的,前后插秧的姐妹们就会吵上几句。还有时,队长在边上喊,把碎芽子都插上,别浪费了!在谁那谁捡回来插上。这时,大多是在后边的人去捡回来插好的。所以前后挨着就会有小摩擦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起我那时就有一次,跟在我前边插秧的姐姐打起来了。因为有时稻秧不是老人起的,那种芽子根部有许多的小泥疙瘩,插秧时不好分撮,遇到那样的芽子,都是往后边拨拉。一点一点的拔了,就拔了到我这里了,我就说前边的那个姐姐,你总拔了我这来,我光给你拾后啦。当时那个姐姐还说就拔了,我一听火就更大了。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她抓了碎芽子就朝我扔来,我也往她身上扔,众姐妹们赶紧拉架。我们两个人是弄得是浑身上下都是泥和水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说我的,刚干活咋就不知道让着点呢!有说她不对的,说她不该那样做。后来队长说了她几句,然后呢也说我几句呗,也就过去了。开始谁也不理谁,等过几天,她跟我说话我才答理她的。现在想起来,挺好笑也挺好玩的,当时那一身泥和水的样子,回忆起来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稻苗插好后,就会上水了,水呢比插秧时要多很多的,目的就是缓秧了。大约一个星期,秧苗就成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前边说的那样,插秧好的人,她们插出来的秧就成活率高。像那种用拳头插秧的,就有可能得补秧了。原因是插完秧后会上大水的,本来她插的秧苗粘地面的时候是一个拳头大的地方,周围的泥土离秧苗远了,所以会出现漂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秧苗就会死掉了。那就得让人专门去水田地里补秧的了,而补秧的这个人一定是可靠的人。也就是说,这次补秧后,要确保秧苗成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中人就是在补秧苗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活的秧苗长势很好,绿油油的,招人喜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这种就是已经成活并长势很好的稻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水稻成活后,就要除草了。水稻里的草大多是少数的芦苇和婢子草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中的那几撮就是稗子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那时除草时,一群人站在水田里,一般都是和插秧时一样,一人管六条拢,薅出来的有篦子草、小芦苇,有时还会有小水草及水葫芦之类的杂草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开始时是把拔下来的篦子草挽成团,然后扔到水稻田的沟棱上或者是水沟里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稻是需要管理的,除了除草外,还要施肥的。就像图上的一样,打药的人要身背几十斤重的打药箱,左手呢边走边上下按动手柄,使药箱里的药水在压力下喷出来,同时呢,右手拿着药枪,左右晃动把药喷撒在稻苗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水稻长到齐腰高的时候,还是会给水稻除草的。到那时的除草时要注意的就是,弯腰时,别让稻草尖扎到眼睛。稗子草长得有点大了,拔下来很吃力的,我们就抓住几根往下拔,分几次把一墩稗子草薅下来。薅下来的草都比较大和比较长了,我们就把稗子草的三分之二处一折,把尾稍的部分往根部缠绕几圈,把尾稍掖在稗草中,然后扔到地里,用脚踩实了。是稗子草的中间部分踩在地里的,它的根部是露在上面的,过几天稗草的秸秆就会腐烂的,到时它还能对水稻的生长有帮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稻从栽种到收获时,最少得除草两次的。那时生产队种植水稻很多,我们基本上是两轮除草后,水稻就抽节了或者开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水稻开花抽节时,就不用在拔草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稻开花时也很漂亮的,金黄色的花蕊,远远望去一片金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水稻灌浆时还要注意,小鸟的危害了。为了水稻灌浆充足,人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水稻田边或者地块中间插上稻草人,防止小鸟的伤害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发现有的地块被鸟弹吃的比较严重时,还会有专人拿着个铜锣,看到小鸟要往下落时,就赶紧地敲锣,把小鸟惊飞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丰收在望的时候,还是让人担心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那时最害怕的是,水稻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刮大风和下大雨的。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时,人们都期盼着别把稻谷刮倒,那样会减产的,而且收割时也是很麻烦的。如果是那样的话,稻谷减产不说,而且还是成片地趴倒在地上,收割时要一把,一把的从地上拎起了割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收割稻子的时候,也是非常忙碌的。天刚发亮的时候,广播就响了,东西队的队长亮开大嗓门在广播里就安排不论铁姑娘还是男劳力都去割稻子去。快点到哪哪集合了,晚了的你就别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人们到地里开镰时,还是前边两个人由队长安排,后边的就个挨着个的去收割了,还是每人收割六条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收割稻谷时有人掏镰割,掏镰就是从右往左,左手同时抓住前后三簇稻谷,右手拿镰刀从前边往自己的怀里拉,镰刀紧贴着地面,镰刀磨的挺快的,一下子就割下来三撮,紧接着是身体右侧的第二行,接下来就是纵向的第3、4行也就是腿中间的那个两行了。接着呢是5、6行了。像这种掏镰割稻子的,只要手中的镰刀快的话,割起稻子来,还是挺快的。而且是从右往左割下来的稻谷堆成一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还有一种割稻子快的方法,就是镰刀非常快,割稻谷的人哪,左手反手微按住稻谷时,右手使劲地从右边下手镰刀贴着地面,快速地从右往左打下稻谷,左手呢迅速地割下来的稻谷往左腿边一按,3镰是一墩,等捆稻谷时省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稻成熟了,黄澄澄,金灿灿,微风吹过,稻浪翻滚,一片丰收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到收割的时候,我们光割稻子就得一个月的时间,因为那时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地里几乎种的除了蔬菜外,就是水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割稻子时得有好用的工具,那就是镰刀,镰刀的好坏决定了收割人的力气。有一句老话形容割稻人的,那就是——“割稻镰不快,只能胳膊拽。”我记得当时我就应了那句话了,看到别人割稻时很轻松,一天下来,我呢感觉很累的。有时候求人给磨一磨镰刀时,人家很不情愿的。我就只好自己来磨镰刀的。因为自己不会磨镰刀,往往是割一趟下来,镰刀就不快了。那就靠自己拿胳膊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割稻时也和插秧一样的,每个人割六条拢的稻谷。有的人下地割稻子时带两把镰刀。有人用三撮三撮的掏镰割,有人用打镰来割,有人两撮两撮的掏镰割,也有人一撮一撮的割。后者往往会被落下一大半的,那时正是阳历10月份,天气也是很热的。割稻时你跟紧前边割稻的人,说说笑笑的不显得累,假如落下就费大劲了,越想追上,有时就越追不上,可气人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割稻子时,有时后边的人割得快的,就套进去了,目的就是在里边坐一会,等着前边的割过来了,就慢慢的割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稻谷收割的时间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呢,队长就在割下来的稻谷有些干的情况下,安排岁数大点的人去捆稻子,安排半大小子们扛稻子,就是把稻谷扛到大路边上或者是打谷场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稻子割完了,就安排人往场里运稻谷了。大马车,小拖车的。我们也就是扛稻谷了。每人用一根麻绳子捆上十几捆稻子,自己往上一撅就扛上肩了。每一扛稻谷都在百十斤重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场地里码好的稻谷有几车时,队长说安排,岁数大点了女孩子们上</p><p class="ql-block">打谷场上摞稻子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的电摞子安在打谷场上,和图中的样子一样,但没有前边那个挡板斗,也比那个大。对了,有它的四个那么大,是连在一起的,共安了两排,一排是8个人,总共有16个人上摞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人都蒙的很严实,头上戴一顶帽子,为了防止稻谷粒崩到眼睛,还得戴个风镜,再戴上口罩,还要用围巾把头包好,上身穿上雨衣,里边戴好套袖,手上戴好手套,为了安全起见,每个人在腰上还要系一条绳子,防止因雨衣宽松会被稻谷带起来,出现危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们站在电摞子的木板后边,8个人站得也很紧,回身拿稻谷时还要注意,别把同伴撞倒,一不留神就会出事故的。在她们的后边有4~5个人专门递稻谷——就是给摞稻子的人留出45公分左右的地方,方便她们侧身拿稻子的同时呢,要把稻谷码起来,高度在100公分高,方便她们拿稻子。如果后边的把稻谷码高了,她们拿稻子从高处拿费劲了,她们就给推倒的,后边码稻谷的不愿意,可还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摞稻子的人,大多数是侧身站在挡板后的,左手勒住捆稻子的绳子并用手拖着稻子捆,右手呢抓紧稻谷捆在电摞子上左右来回地转动,使稻子上的颗粒摞下来,其实就是使稻谷从它的稻草上脱落下来。遇到稻子捆里没有摞干净时,队长就大声地喊,不行啊没摞干净,用点劲按着点。就说按着点,是很危险的,她们就得把稻子捆扒开,竖着稻子捆摞几下,然后再看看干净了,就往身体后边扔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扔出来没有颗粒的稻草,又有几个人是专门往外运稻草的。4~5个小一点岁数的女孩,在后边收稻草,然后放在小排字车上,一层一层的码起来。够一车了,就拉出去到另一个场地上码起来,很宽很长的一个大草垛。这头码好了,就把车拉回来,继续捡起摞完的稻草再装车,装满就又拉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是摞稻子的、供稻子的,还是捡稻草的,就是这样反复着,重复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晨天还没亮就去摞稻子了。那时稻谷场上安的都是200度的灯泡,两排摞子上各安了3个大灯泡。天亮了后电灯就熄灭了。7:30就回家吃饭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摞子的人下摞子后,摘了围巾帽子抖一抖落,等摘口罩时口鼻子两侧有两道黑印迹,用手一醒鼻子,都是黑色的,脸上还有勒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饭的时间就一个小时,8点时队长就又在大广播上喊干活走了,都快点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就赶紧从家里出来,拿着防护的东西到场上后,赶紧穿戴起来就开始摞稻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摞稻子这种活,我第一年没有干上,只是在她们中间有人去厕所时,替她们一下的。等到第二年就让我也上摞子上摞稻谷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摞稻子的活会一直干一个多月左右呢。等场里的稻谷摞完了,就基本没有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摞稻子的同时,在场上有人把摞下来的稻谷用拖板推出来往旁边堆起来,然后又有人把推出来的稻谷拉到另一边去扬场,就是通过扬场把稻谷里的碎草,稻毛利用风的力量吹出去,使稻谷干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扬场呢也有两种,一种是人工,一种用电的,就是扬谷机。那样呢,颗粒饱满的稻谷扬起来后就落下来了,稍微瘪一点的就落得远一点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下来的稻谷有的堆积如山,有的进行扬场,处理好的稻谷就要晾晒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稻谷晾晒在场上,平摊在地上,为了尽快晒干,人工就在晾晒的稻谷上蹚出几道沟沟来,这种沟沟就如图上上所示了。等晒干后有的入库,有的上缴国家粮库,还分给社员们。按人口和劳力情况按比例分到各户,人们家里的老人就去村里的小钢磨去打稻谷了,打出的是稻谷外壳,留下的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朋友们,为什么国家提倡节约粮食吗?如果你有耐心,把我写的看完了,你就知道粮食来的多不容易了吧。你是不是要节约粮食了呢!就如古诗词所说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小草</p>

相关知识

又到插秧季——记忆里春种到秋收时的事
秋收
春种秋收
春耕时,花开季
关于春种秋收的句子
关于春种秋收的诗句
“荆楚春三月 百花遍地开”,又到一年赏花时
描写春种秋收的古诗句(精选50句)
又到一年踏青时 怎么拍出逼格满满的花
又到年宵花俏时

网址: 又到插秧季——记忆里春种到秋收时的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063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秋花种种
下一篇: 春华秋实,9种花草的种子进入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