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华 · 海南大学 课程负责人
教授
海南省农学I类教指委主任、宝钢优秀教师、海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近三年承担本科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工作量(课时)100 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5人次,年均 1-2 名学生获得校级优秀论文,承担了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热带新农科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NDE2020-20)教高厅函〔2020〕20 号)等5项,发表教改论文16篇,负责省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和《遗传学》共2 门,先后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海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3项。先后搭建“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育人平台,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各类项目,指导本科生采用现代遗传学手段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分别获得国际iGEM大赛金奖、海南省生命科学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在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
刘进平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教授
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海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毕业。2007年赴英国约克大学留学访问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主讲本科生的“遗传学”(双语教学)、“普通遗传学”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包括《BMC Genomics》、《BMC Biotechnology》、《Breeding Science》、《Euphytica》、《Trees》、《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论文;主编《热带植物组织培养》、《热带亚热带植物微繁殖》,编著《植物细胞工程简明教程》、《植物发育生物学导论》、《英语阅读理解科技英语翻译和SCI论文写作技巧》、《胡椒栽培与育种》等,另参编著作和教材多部。
庄南生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讲授本科生的“普通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课程,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分子与细胞遗传学”课程;是“遗传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遗传学”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参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1部。主要从事热带作物分子细胞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并参与国家基金项目3项;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参编专著2部。
王英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教授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博士,教授,硕导。海南大学第三届“十佳教师”。主讲本科生“生物统计学”、“遗传学”及研究生的“高级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分子细胞遗传领域的研究,主持并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4项,曾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5部,获省级、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
唐燕琼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教授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博士,教授,硕导。曾获第三届海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十佳提名奖”,校“优秀教学奖”。主讲本科生“生物统计学”、“遗传学”及研究生的“高级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从事遗传学及微生物分子遗传学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结题1项,主持结题省基金3项。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汤华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教授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海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海南省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国家火龙果良种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二届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博士,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日本京都大学访学学者。教学方面,承担《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教学。科研方面,围绕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农业生物技术等,从事玉米研究10年,植物耐盐研究3年,香蕉研究10年,火龙果研究4年。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5项,主编和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近60篇(SCI文章9篇)。
夏志辉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教授
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橡胶、水稻基因功能分析和分子育种,先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BMC Plant Biology、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ant Breeding、Molecular Biotechn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及中国水稻科学等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两个。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10项。出版《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及转基因安全评价》专著一部、《分子标记原理与技术》、《热带作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教材两部。担任了本科生的分子标记技术,遗传学及研究生基因组学、专业研究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莫廷辉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副教授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教授、博士。男,汉族,1964年生于广西贺州市。1985年9月-1985年7月于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热带作物栽培专业大学本科学习。2002年-2009年攻读海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于2009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9月-2009年8月,到日本京都教育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主要从事普通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细胞工程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集中于热带植物组织培养、橡胶树遗传改良与抗病分子研究。
袁红梅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2013年6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2013年7月至今任职于海南大学,主要从事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 Host & Microbe,Plant Cell &Environment,Plant & Cell Physiology,Fronties in plant science,Plant Cell Report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包含一篇Cell子刊和一篇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研究项目等各类基金6项。出版《热带作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教材1部。独立承担《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本科课程及参与《高级植物生理学》等研究生课程部分内容讲授。
陶均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副研究员
博士,副研究员。2010-2015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2015年加入海南大学。现为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水稻抗病分子育种课题组负责人。主要从事病原菌与宿主互作机制及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培育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海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基金等项目。主讲《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等本科课程及《分子标记原理与应用》等研究生课程。
牛晓磊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副教授,
牛晓磊,男,博士,副教授,硕导,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1999年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硕连读专业,从事微生物生物防治研究,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随后在本校继续攻读微生物工程博士学位, 2007年10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赴荷兰莱顿大学生物研究所攻读分子遗传学博士,导师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Paul J.J. Hooykaas。于2013年6月取得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2014年1月进入海南大学工作。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留学回国人员启动经费1项,海南省教改重点项目1项,海南省农业厅作物转基因监测项目1项、同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
安邦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讲师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讲师。 一、教育经历: 1、2007/9-2014/6,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发育生物学,博士。 2、2003/9-2007/6,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士。 二、主讲课程: 1、遗传学; 2、病毒学。 三、研究方向: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
王倩男 · 海南大学 团队教师
讲师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讲师。 一、教育经历: 1、2008/9-2014/6,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博士。 2、2006/9-2008/6,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科学系,硕士。 3、2002/9-2006/6,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学士。 二、主讲课程: 1、遗传学; 2、分子生物学; 3、现代生物仪器分析。 三、研究方向: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植物细胞生物学。
相关知识
植物保护遗传学
观赏植物分类学—智慧树网
珍奇观赏植物—智慧树网
花卉装饰技术—智慧树网
植物生理学—智慧树网
2021智慧树答案【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doc
插花与花艺设计(花道——插花技艺养成)—智慧树网
植物遗传学课件
遗传学
园艺植物遗传学基础
网址: 遗传学—智慧树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1182.html
上一篇: 【佳学基因 |
下一篇: 每日科学—基因遗传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