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4489043
阅读下面短文
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来,海棠,月秀,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⑪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去年秋天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⑫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⑬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⑭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阅读全文,梳理作者对仙人掌的态度及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3.这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仙人掌的描写,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4.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更新时间:2016/11/18 07:05:27 |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相似题推荐【推荐1】阅读《抗战时期的林徽因》,完成各题。
抗战时期的林徽因
王宇
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留给世人的印象,正如她笔下的这首小诗,美丽、浪漫,富有才情。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生命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为这可爱的国家带着血活着,流着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觉得荣耀!”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狼烟突起,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恰恰也在这一天,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这也是他们一生古建筑考察中最伟大的一次发现,对中国建筑史意义重大。五台山外烽火连天,而五台山中的他们却对局势一无所知。他们回到北平,不久即收到一份日本军部的请柬,邀请梁思成加入“东亚共荣协会”。离开北平已刻不容缓。他们匆匆处置了大批凝聚着多年心血研究的资料、文献,草草收拾行装,带着年幼的儿女,仓皇上路,流亡西南。
③在长沙,空袭警报响起,林徽因夫妇两人本能地一人抓起一个孩子,奔到屋外,一刹那,身后的房屋轰然倒塌。又一枚炸弹从头顶上方落下。林徽因想,这下逃不掉了,那就一家人死在一起吧。但这一枚炸弹竟然没有响,死神大度地与他们擦肩而过。
④去往昆明的路上,常找不到交通工具,一家人不得不在土匪横行、野兽出没的湘黔边界中徒步穿行。在贵州偏僻的小县城,林徽因突发肺炎,高烧不退。更糟糕的是,夜幕降临,风雨滂沱,根本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一家人在黑暗和泥泞的道路上挣扎。就在此时,奇迹般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循着暗夜里的琴声,他们找到了八个空军航校学员的住宿地。小伙子们大方地腾出一块地方让他们一家容身。林徽因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才退烧。从此这一家和八个年轻人结下深厚的情谊,林徽因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弟弟。正好她弟弟林恒与他们年龄相仿,而且也是空军航校的学员。到达昆明之后,他们经常来往。这八个年轻人的父母都在沦陷区,梁林夫妇成了他们的代家长,还出席他们的毕业典礼。不久,这八个热血青年先后为国捐躯,遗物被陆续寄给梁林夫妇,每一次收到遗物,林徽因都悲痛不已。从此每到七月七日中午十二点,一家人都要为这些青年英烈肃立默哀。更让她悲痛欲绝的是她亲爱的弟弟林恒也血洒长空,年仅25岁。三年后林徽因写下《哭三弟恒》一诗,悲悼亲人。战事最危急的时刻,孩子曾问过妈妈:“如果日军攻入四川怎么办?”林徽因冷静地回答:“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⑤到昆明后,他们已经捉襟见肘。林徽因不得不每天爬四次山坡,走很远的土路到云南大学做兼职英语老师。1941年11月,为了躲避轰炸,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所属的中国营造学社跟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四川李庄,从此开始了他们生命中最为艰难的五年时光。初到李庄,林徽因常常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她就像贫苦的农妇那样,整天都在缝补那些几乎补不了的内衣和袜子,直到实在补不下去。生活的辗转艰辛加之长期的营养不良,使林徽因原本病弱的身体终于到了承受的极限,肺部和肾都严重感染。她每日不停地咳,却又尽力克制,那声音仿佛是要将五脏六腑一起涌出。在无法就医的情况下,她几乎终日卧床,只有靠着坚强的生命意志,才得以在死亡的边缘默默喘息。
⑥而最让她不能承受的是思想与精神的困顿。她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甲】“偏偏碰上大战,转入井臼柴米阵地,五年大好光阴又失之交臂,近来更胶着于疾病处残之阶段,体衰智困,学问工作恐亦无分……”正是这样的焦虑,促使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李庄病榻上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的宋辽金部分,以及全部书稿的校对、补充和润色,编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翻译整理了一批国外现代住宅建造的资料,并汇编成四万字的学术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林徽因在困境中的不懈追求,可以理解为艰难时世中一个知识分子自觉的使命意识,家国关切,一如当时整个李庄的知识分子群体。
⑦即便在最艰难的战乱困厄中,林徽因依然保有对生命、对艺术、对美的一份感悟与沉醉。在逃难途中,她时时被周围景色所吸引,每每不辞劳苦写信与友人分享:【乙】“玉带般的山涧,秋山的红叶,发白的茅草,飘动的白云,古老的铁索桥、渡船,以及地道的中国小城……”“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中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不知几世修来的。”在李庄,偶然从中研院图书室借到几张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唱片,她便对着丈夫和孩子绘声绘色模仿,用英文朗诵哈姆莱特那段著名台词“To be or not tobe,that ist he question……”飞扬的神采脱离她病弱身体、陋室穷巷,穿越战争的废墟,在时光里熠熠生辉。面对苦难与死亡的从容承受与超越,便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当我们将林徽因看作20世纪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浪漫传奇时,我们是否也应该低下头来看看她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有删改)
①[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1.阅读文章,请你说出,抗战期间林徽因经历了哪些“碱滩和礁石”。
在长沙,
;
去往昆明,
;
在昆明,
;
在李庄,物质匮乏,身染重病,思想与精神困顿。
2.本文多次引用林徽因写给友人的信,请从【甲】【乙】两处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引用这段书信的作用。
选择: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文中的某一处语句,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对林徽因更深入的认识,并写出你的解答。
语句:
问题:
_____解答:
_____【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把肉“种”出来
燕子
牛排、烤肉、炸鸡、牛杂、扣肉……当你正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谁知盘中餐,都是人造肉。
要知道,世界上首个人造牛肉汉堡生产耗费了超过2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93万元),而现在平均一个人造肉饼耗价降到了4400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38575元)。即使这样,这一价格想让人造肉端到大众面前还是有些距离的。
人造肉生产企业正在尝试从不同植物中寻找动物血清的替代物,预计或许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取,此前为素食主义者生产奶酪食物时就采用了此种方法获取凝乳酶。一旦能够人工合成血清,当下成百上千美元一升的血清低到一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想吃肉,可以不用宰杀动物,只要准备一些细胞和小桶,就能“种”出更便宜、更干净、更美味的肉,看起来是不是比酿造啤酒或种植蔬菜更简单?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9期)
【材料二】
春季农业生产“压茬”推进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各地克服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国内疫情散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等因素相互叠加的不利影响,春季农业生产“压茬”推进。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截至2022年4月26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同比快1.4个百分点。早稻栽插超九成、春小麦播种超七成、薯类超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超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靠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到216个,覆盖了粮棉油糖果菜茶等重要农作物。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
良种配良法,增粮又增效。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业农村部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抗节水小麦品种,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潜力,提升种粮收益。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6省份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依据选好的区域、主体和模式,指导做好定品种、定农机、定农药工作。
春耕一线,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今年全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9日,有删改)
【材料三】
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
“舌尖上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只有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对违法违规行为出快手、下重拳,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食品产业全过程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样化,监管难度大,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仍需持续综合治理。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紧盯田间地头,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土壤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等问题,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实施全过程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推进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通过落实最严厉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安全的食品也是“管”出来的。近年来,监管部门针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比如去年,监管部门联合印发的《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要求,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不得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此举将对整治校园“五毛食品”,保护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和需求日益增长。因此,要坚决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四个最严”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织就严密的“防护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6日,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说说以《把肉“种”出来》为题的好处。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要知道,世界上首个人造牛肉汉堡生产耗费了超过2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93万元),而现在平均一个人造肉饼耗价降到了4400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38575元)。即使这样,这一价格想让人造肉端到大众面前还是有些距离的。
(2)良种配良法,增粮又增效。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材料一第三段加点词“或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4.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产”和“管”两方面抓食品安全,具体应该怎么做?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②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③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④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⑤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至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然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问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
⑥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⑦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时间。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⑧他沉默了一会,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了,电话断了。天啊,我一下子明白,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⑨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⑩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的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11)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朋友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文章一、二自然段说“我流了泪”,却又解释说“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这样开头用意何在?
2.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⑧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圆满”一词在这里的含意是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那个答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文中“智慧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关知识
记叙文阅读《仙人掌花》
我的养花心得小学作文(精选20篇)
种花感悟体验作文 我学会了种花
我的养花经历告诉自己:无论多苦多难,生活其实很简单!
阳台上适合养什么花阳台养花知识
养花的心得【优秀】
我的植物朋友茉莉花作文
我学会了养花作文(通用21篇)
怎样养好自己阳台上的花花草草,阳台养花的秘诀
养花(精选5篇)
网址: 阅读下面短文金色花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来,海棠,月秀,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4771.html
上一篇: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植物景观 |
下一篇: 林学院杜彦君博士在著名生态学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