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花培品质育种中各世代品质测试的初步探讨
《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小麦花培品质育种中各世代品质测试的初步探讨
刘建平 张立平 苏青 单福华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 目前育成的小麦优质品种,绝大多数是用常规杂交方法育成的。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但存在早代品质测定困难、育种年头过长的缺点。我们从九十年代末起进行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对花培后代的品质测试作了一些探讨。现提出以下的世代测试程序。H1代种子量少,一般不作测定。但对种子较多的材料可测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粗蛋白含量、硬度和SDS沉淀值等性状。30多份材料测定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相当稳定,不会随环境和年头变化而变化。110份材料测定结果表明蛋白含量和硬度等性状在下一世代会有较显著变化。H2代是花培选育的主要世代,也是品质测试的重要世代。无论H1测定与否,H2都要测定粗蛋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平;苏青;刘建平;单福华;赵昌平;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的品质参数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2 张立平;苏青;刘建平;单福华;赵昌平;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的品质参数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年06期 3 何雪银;吴翠荣;田树云;苏月贵;覃兰秋;吴永升;文仁来;谢传晓;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花培反应率的研究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4 康明辉;海燕;赵永英;张丹;相志国;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花培8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J];种业导刊;2010年06期 5 康明辉;黄彦宗;海燕;赵永英;张丹;相志国;超级小麦新品种花培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年06期 6 康明辉;海燕;赵永英;张丹;国审小麦新品种花培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年06期 7 海燕;康明辉;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花培3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8 康明辉;海燕;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花培1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9 黄碧光,吴为人,林荔辉,官华忠,李迪高花培力籼稻种质的获得与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韩国敏,吴梁源水稻花培新品种──宁粳15号[J];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平;张立平;苏青;单福华;小麦花培品质育种中各世代品质测试的初步探讨[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立平;苏青;刘建平;单福华;赵昌平;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的品质参数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融;王笑;刘帅;郭瑞;龚志云;水稻花培过程中高频黄化的DNA甲基化特征初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刘建平;张立平;苏青;单福华;综合应用花培技术快速建立小麦加倍单倍体系[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相志国;康明辉;海燕;赵永英;赵献林;花培获得早衰系列小麦的初步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剑华;陆瑞菊;张玉华;颜昌敬;大麦花培录苗分化因子及其转育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7 杨振英;薛光荣;史永忠;苏佳明;“富士”苹果花培纯系某些性状评价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隋新霞;樊庆琦;黄承彦;小麦F1代不同基因型的花培效应分析及单倍体加倍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黄剑华;大麦细胞工程育种研究与展望[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梁辉;贾旭;刘建平;欧阳俊闻;小麦花药培养中糖源对壮苗形成的作用[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坤普;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籼稻花培条件的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熊梅;苜蓿花药组织培养及花培再生植株倍性鉴定[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远孟;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培后代遗传变异及亲和力配合力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王羽;小麦早熟与花培特性的遗传分析和易花培相关基因的SSR分子标记[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5 牟文平;栽培马铃薯花培材料筛选与花药培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江杰;低镉水稻突变系的综合评价与分子标记辅助花培加倍单倍体群体的构建[D];浙江大学;2020年 7 李梅;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培后代的遗传表现及育种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仵洁琼;小麦双单倍体诱导及优异新种质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 9 邱萃;辣椒组培再生体系和花培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0 刘如娥;芸薹属芸薹种几种主要蔬菜作物花药培养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书果 李太宇;强势抵御极端天气 花培6号勇夺高产[N];河南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四典;花培5号小麦新品种选育成功[N];河南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徐书果;花培6号震撼登场 开创超级小麦新时代[N];河南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谭华懿 实习生 黄志菱;让自己“住”进村民心里[N];北海日报;2021年 5 通讯员 牟得民 孙燕娜 党承胜;花培岭隧道掘进突破千米[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郭俊娟;花培8号强势亮相 黄淮麦区巅峰对决[N];河南科技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方晓淦;猪栏牛棚养出了“金饽饽”[N];北海日报;2020年 8 ;51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审[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9 ;品质育种搭上快车[N];农民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云珊;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知识
小麦花培品质育种中各世代品质测试的初步探讨
抗、感BaYMV性与大麦花培绿苗率的关系
花培5号优化节水灌溉研究初报
中药品种选育与“中药品质育种”研究思路
小麦花培试管苗移栽技术的改进
蝴蝶兰杂种一代的花朵材质、花斑及花型遗传分化的初步探讨
花后土壤干旱和渍水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培育花粉植株研究的某些进展
不同土壤条件下化学调控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Picloram诱导小麦成熟胚再生及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网址: 小麦花培品质育种中各世代品质测试的初步探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