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打造花卉产业园培育花卉产业“产+加+销+游”发展新体系

打造花卉产业园培育花卉产业“产+加+销+游”发展新体系

美丽花卉绽放“美丽经济”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兰花自古就被人们称之为“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品种。这其中,又以品种丰富、造型多变且价格实惠的洋兰颇受消费者追捧。日前,记者来到惠城区花卉产业园的核心园区——位于水口街道青边村的广东绿湖园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湖园艺)蝴蝶兰种植大棚,姹紫嫣红的各色兰花把萧瑟寒冬妆扮得缤纷美丽。据悉,这些开花株早已被预定完,将销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区。

绿湖园艺出产7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

近年来,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销势头良好,惠州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等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为此,市委、市政府把花卉作为新兴产业来抓,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发展,以惠城区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绿湖园艺为牵头实施主体打造的惠城区花卉产业园,其核心园区一期建成并计划于近期对市民免费开放,为市民带来花卉观赏、插花体验、研学科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免费体验活动。不仅如此,绿湖园艺充分发挥联农带农的作用,带动水口、马安等地花卉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帮助村民就业增收的“美丽经济”。

园区布局

打造完整花卉产业链

记者从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了解到,惠城区花卉产业园项目主要布局在水口街道和马安镇,主要围绕农业设施、产业融合、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品牌建设和土地流转等进行建设,实施主体共6个,其中绿湖园艺为牵头实施企业。

绿湖园艺董事长刘洪湾介绍,在空间布局上,惠城区花卉产业园主要分为“一心两区一市场一辐射区”。其中,“一心”为核心园区,占地1500亩,以花卉研发、培育、种植、销售、加工、科普等为主;“两区”为马安镇示范区、水口街道示范区,总占地1500亩,以花卉种植为主;市场为花卉批发市场,以交易展览、批发销售、示范种植等为主;辐射区则设在横沥镇,预计开辟1万亩种植基地。

刘洪湾告诉记者,通过花卉产业园的打造,将建立“技术研发—栽培种植—产品展示—销售物流—人才培训—农业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建成后,以惠州市东江湾花卉研究院为技术核心,形成3000亩花卉示范区、3万平方米高档花卉种植区、1万平方米的花卉研发中心,以及花卉组培室、花卉种子库中心,同时还将打造花卉批发市场、花卉交易中心、花卉电商中心、产业联盟中心、花卉加工中心等,完善整个花卉产业链。

产业发展

年产值过亿,花卉远销海外

绿湖园艺位于水口街道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是惠城区花卉产业园的核心园区,目前一期已建成。走进透明的蝴蝶兰种植大棚,温暖而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里面布置有空调、通风以及喷淋装置,洋兰花苗整齐地码在离地面1米多高的工作台上,安装在大棚中央的中控台随时监测着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穿过种植区、催花区,来到摆满开花株的蝴蝶兰大棚内,一株株紫、黄、粉、白等颜色各异的蝴蝶兰尽情绽放,绚丽多姿。

绿湖园艺出产7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

培育蝴蝶兰是一件非常费心的事,蝴蝶兰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一株蝴蝶兰从试管苗到组培苗最后成长为开花株,一般要三年半到四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七年的摸索,随着设备、技术的全面更新升级,如今的绿湖园艺能出产蒙娜丽莎、青苹果、西施等70多个品种共约150万株的蝴蝶兰,批发价(不含组盆)每株从十七八元到六七十元不等。特别是近两年来推出的马卡龙系列新品蝴蝶兰,因其靓丽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以往通常只能在春节前夕才“露脸”的蝴蝶兰如今全年可见。

位于水口的绿湖园艺蝴蝶兰种植大棚内,工人正在劳作。

绿湖园艺的蝴蝶兰还漂洋过海远销国外,该公司成为国内供货美国的洋兰培育企业之一。刘洪湾介绍,在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绿湖园艺蝴蝶兰出口逆势上扬,带动企业整体产值不降反升。在2017、2018、2019年年均产值1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全年产值达1.4亿元左右。

“新的一年,我们有信心将产值再翻一倍!”刘洪湾说,惠城区花卉产业园还将新增姜荷花、绣球花、勒杜鹃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花卉,“希望通过产业园的打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本土花卉品牌知名度,增大惠州市花卉在全国市场的占有量”。

助力振兴

引进花卉项目发展“美丽经济”

将花卉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作为省农业龙头企业的绿湖园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除了推进核心园区建设,其在水口、马安布局的示范区也加快发展,联农带农、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开始显现。

站在河堤上眺望,马安镇水贝村的田地里搭起一排排温室大棚,大棚外的空地上,成千上万盆三角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有的长至半人高已经开花;有的只有一尺来长,是刚种好的扦插苗。工人穿梭往来,忙着栽种上盆、运送营养土等。这是惠城区花卉产业园的三角梅示范基地,也是水贝村第一个成功引进落户的村企合作项目,受雇于此的工人大部分是当地的村民。

惠城区花卉产业园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在马安水贝村建设三角梅示范基地。

“水贝村人多地少,剩余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很多劳动力出去打工,导致不少田地荒了。刚好绿湖看中了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班子就琢磨着,怎么盘活土地,带动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就业和集体增收。”水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伟介绍,花卉田园综合体项目从2019年8月开始推动,在村委会挨家挨户做通思想工作后,到2020年6月签订合同,共统筹流转了村里360亩土地,涉及298户村民,还有140亩配合流转的土地可以为项目下来的发展腾出空间。目前,这36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三角梅,共有40多万株,包含常见的10多个品种,部分已经开花,待春节到来时市民游客就可欣赏到成片的花海,“美丽经济”正在绽放。

联农带农

以基地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陈文伟告诉记者,村里目前有50多个村民在三角梅示范基地工作,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村民出租土地也有收入,每亩地每年的租金为2000元。对水贝村民来说,务工收租两不误,增收致富日子更有奔头。

位于水口的绿湖园艺核心园区,工人在蝴蝶兰种植大棚内劳作。

村民陈茂利家有两亩地纳入项目的土地流转中,除了租金收入,他还在项目里当领班,每个月工资有3500元。“以前种水稻,要看天吃饭,除掉成本,一年两造最多也就赚个两千块钱。现在不仅有租金,做工也没种田那么辛苦,一个月都抵得上我种几造水稻了。”陈茂利说,村里赋闲在家的妇女都来花卉基地打工了,不仅能挣一份工资,又能就近照顾家里。

切实享受到项目引进带来的好处后,村里一批正在实施的民心工程也得到村民的支持,进而顺利推进。当前,水贝村“两委”班子正大力开展村道拓宽、文化广场建设、安装节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村里起码有8个项目在同时施工,力争春节前完工。”陈文伟说,当前,水贝村正筹划以花卉项目吸引人流,唱好乡村旅游“大戏”,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朝着建设美丽乡村大步迈进。

除了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机会,绿湖园艺还积极带动村民创业,将企业主营的技术要求不太高、营收更加稳定的绿化乔木栽种外包给当地村民做,以基地带动农户,并为其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指导。目前,企业已辐射带动水口、马安一带的农户300多户,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公司正以惠城区花卉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以花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要载体,以规模化标准化花卉种植基地为依托,构建惠城区花卉产业“产+加+销+游”发展新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花卉产业园

一心

■核心园区,占地1500亩,以花卉研发、培育、种植、销售、加工、科普等为主

公式两区公式

■马安镇示范区、水口街道示范区,总占地1500亩,以花卉种植为主

一市场

■花卉批发市场,以交易展览、批发销售、示范种植等为主

一辐射区

■设在横沥镇,预计开辟1万亩种植基地

■园区建成后,以惠州市东江湾花卉研究院为技术核心,形成3000亩花卉示范区、3万平方米高档花卉种植区、1万平方米的花卉研发中心,以及花卉组培室、花卉种子库中心,同时还将打造花卉批发市场、花卉交易中心、花卉电商中心、产业联盟中心、花卉加工中心等。

汝湖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程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农房微改造 村庄大变样

广仍公路汝湖段两旁,很多民房加盖了蓝灰色的屋檐,立面实施了美化亮化,沿线的河涌正在整治,路边加种了绿化树,“穿衣戴帽”后的村庄变得更加靓丽宜居。

汝湖镇风貌提升工程效果图

这是汝湖镇正在实施的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成果。作为惠城区唯一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区,汝湖镇从去年10月开始,以上、下围村为重点,全力实施农房微改造、特色景观、三线下地、绿化提升等四大工程,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出新的一步。

四大工程同步推进

汝湖镇党委副书记骆小林介绍,该镇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区以“乐活康旅休闲镇、七仙伴月耀汝湖”为形象定位,立足于汝湖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以人文古镇之“寻古探今”、生态强镇之“青山漫道”、产业兴镇之“碧水长廊”为主线,着力构筑一条集乡村风貌引领、文化休闲旅游体验、产业项目集聚、农民致富增收的精品示范带,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区域功能“逸动整合”。

据了解,示范区以广仍路——明华路——东湖路25公里环线为主轴,涉及12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总投资约4400万元。当前,该镇正以上、下围村为重点,全力实施农房微改造、特色景观、三线下地、绿化提升等四大工程,争取打造出样板。

记者在汝湖镇下围村看到,村道旁很多楼房都搭起了脚手架,准备实施农房微改造,工人正忙着施工,为房子加设坡屋檐,建筑外墙面刮腻子、喷上墙面真石漆,并实施防水、挂网等隐蔽工程。与此同时,挖机、泥头车等机械进进出出,对村前的长湖沥进行整治,对村道进行拓宽。村民房前屋后的土地也平整一新,准备建设“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丰富村容村貌形态,整个村庄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除了农房微改造工程,该镇还将实施特色景观工程,在上、下围村1.8公里旅游线路范围内打造6处特色农家餐厅以及匠艺馆、乡民运动公园、花田集市等,并对4座桥梁和沿路围墙、村标识进行美化,目前,这些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此外,1.8公里旅游线路范围内的三线下地工程也已完成了70%。广仍路上、下围段3.6公里沿线的绿化提升工程和上、下围村旅游线路及主村道沥青罩面建设也在同步进行。骆小林表示,整个工程力争春节前完工,“作为惠州市区的‘东北门户’,汝湖将以更加靓丽的形象展现在大家眼前。环境好了也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骆小林说。

据悉,上、下围村接下来计划与企业合作,充分开发其红色文化和古村落旅游资源,打造集观光休闲和红色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随着风貌提升工程的推进,镇、村宣传工作的深入,出现了许多“舍小家、为大家”、主动配合改造工作的“可爱”村民,还有从“不愿配合到全力配合”态度大转变的“善变”村民,更有不少一开始“隔岸观望”到现在跃跃欲试的“跟风”村民。这些变化也有力证明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是做好农村工作的“法宝”。

在风貌管控工程实施初期,为打响清拆工作第一炮,上、下围村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支持村里的工作。下围村“老书记”张守荣充分发挥老党员余热,主动拆掉了家中近200平方米的老屋,带头在村里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上围村“新书记”陈伟平通过讲政策、论亲情、谈发展等方式做通亲戚工作,拆除路边4栋厂房1200余平方米,为当地村民做标杆、当表率。面对10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每月租金损失,陈伟平和亲人虽感到惋惜,却达成共识,“为了上围村的风貌提升和未来发展,牺牲小家、成全大家必不可少。我是村党组织书记,更要以身作则给村民带个好头。”陈伟平说。

“三清三拆”整治工作作为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的重点难点,如何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取得大家的支持配合,一直都是村干部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在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施工队刚入驻时,村民们大都持观望态度,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着风貌提升工作在村里陆续开展,原本有些“灰头土脸”的房子经过“穿衣戴帽”后焕然一新,清拆乱搭乱建后村里变得更加干净整洁,这些日积月累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纷纷从原来观望的状态变得跃跃欲试,希望自家的房子也能赶上这一波风貌提升的“东风”变得更靓。

记者在村民黄杏军家门口看到,这栋原本3层半的红砖房就建在村道边,目前已经搭上了架子,即将施工。据了解,黄杏军家的房子建好后由于缺少资金一直没装修,风貌提升工程实施后,他家的房子被纳入改造中,但出于种种顾虑他一直没同意改造。眼看着其他村民的房子改造后效果不错,还能省下一笔装修费,黄杏军的态度也发生转变,积极主动配合改造施工,并把家门口的一块空地平整出来,配合村里建设“四小园”。

乡村风貌提升的实施,让乡村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也推动群众更加主动参与乡村建设。上围村妇女委员罗惠娜更是想方设法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不顾十万余元的亏损,全力配合政府将家中小超市多余部分拆除掉,为村里部分不配合清拆工作的村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村里建设得这么好,我们哪能拖后腿?”罗惠娜和很多村民一样,正借着村里建设发展的契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来源:惠州日报

相关知识

打造“国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园 助力从化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河花卉产业不断培育“新动能”
凌源全力打造现代农业花卉产业园 助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惠州市绿湖花卉产业园:年销兰花几百万株 观光游研学游受捧
惠州市绿湖花卉产业园:年销兰花几百万株,观光游研学游受捧
加快产业园建设 做强做大花卉产业
成都台丽庄园:打造“千亿级”兰花产研销全产业链
政策新报 | 《广州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审议通过
花卉产业盛开彩云之南
花卉产业成美丽事业,广州花都打造“花卉之都”

网址: 打造花卉产业园培育花卉产业“产+加+销+游”发展新体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93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青州“小花朵”成致富“大产业”,
下一篇: 云南禄丰:“鲜花经济”催生“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