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珈和卫星遥感助力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防控

珈和卫星遥感助力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防控

微信截图_20210219094404.png

2021年小麦病虫害防治以条锈病、赤霉病和蚜虫“两病一虫”为主攻对象,抓住关键时机和落实关键措施,切实提高防效,减轻危害损失。

   小麦条锈病

  在全面加强监测基础上,狠抓冬繁区防控压菌源、春季流行区治早治小控危害。西南、汉水流域等病害冬季繁殖区,早春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预防控制措施,压低菌源基数,降低后期大面积流行风险,减轻当地危害损失,减少向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传播扩散菌源。黄淮海等病害春季流行区,2月底、3月初开始,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发现,立即组织全面普查,打点保面、严控发病中心,一旦出现流行势头,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等。

  小麦赤霉病

  在科学肥水管理、清沟理墒等农业防控措施基础上,切实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适期用药。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等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黄淮北部、华北等偶发区,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应抓住小麦扬花期,及时用药预防。二是坚 持合理选药。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局部等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应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其他地区也要采取轮换用药等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产品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三是坚持科学施药。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施药机械,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小麦蚜虫

  在前期加强监测和防治条锈病、赤霉病等兼治基础上,突出抓好小麦穗期蚜虫防治,一旦百穗蚜量达500头,立即组织统防统治,黄淮海等重发区一旦穗期气候条件适宜,蚜虫发生代次增加、繁殖速度加快,呈暴发危害势头时,立即组织应急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等。

  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主要方法植被指数法和红边参数法植被指数法: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常表现为作物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结构的变化。外部形态变化主要表现为作物卷叶、叶片脱落等症状;作物叶片内部生理结构的变化是叶绿素减少 ,光合作用、养分水分吸收等机能衰退等。这种变化也导致了各种植被指数的变化,因此能够利用植被指数的变化来监测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红边参数法:主要采用红边斜率和红边位置来描述红边的特性。红边斜率主要与植被覆盖度或叶面积指数有关 ,覆盖度越高越大 ,红边斜率就越大。红边位置是指光谱反射率增长率最大处所对应的波长 ,由曲线拐点波长确定。当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 ,叶绿素含量下降 ,导致红边陡升段斜率的降低出现红边位置蓝移,因此利用红边参数可较好的监测农作物病虫灾害情况。

  武汉珈和科技农作物长势监测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对作物进行监测,具有数字化、精准化、大范围的监测能力。珈和科技作物监测系统集成于作物生理学、农学和卫星遥感技术,致力于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历史农业中作物生长监管困难、病虫害防范不及时、灌溉施肥未能合理高效利用等痛点和问题。形成作物生长全周期检测体系,获取作物长势报告、病虫害预警、气象预警、作物估产等多样产品,为农户提供科学高效的种植依据。

相关知识

珈和卫星遥感助力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防控
小麦、水稻和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控概况与2022年工作重点
水稻、玉米、小麦病虫害偏重发生!全国农技中心发布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全国农技中心: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卫星遥感影像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
柑橘花前防控,注重两病、三虫和促花!简单明了一看就懂!

网址: 珈和卫星遥感助力2021年小麦“两病一虫”防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967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 信息工程系走进智慧大棚,探索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