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土壤污染防治法 | 土壤污染防治知识问答(六)

土壤污染防治法 | 土壤污染防治知识问答(六)

今天,

我们将继续通过问答方式共同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系列之六

01

如何通过农艺措施治理农田土壤污染?

农艺措施是因地制宜地调整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以及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从而改变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作物的转移,达到减轻其危害的目的。农艺措施修复农田污染土壤不仅不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具有费用较低、无副作用、实施较方便的优点。农艺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田间水分管理: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达到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土壤淹水后Eh下降,作物籽粒镉(Cd)、铅(Pb)含量下降。

(2)改变耕作方式:通过水旱轮作、不同作物轮作来降低作物中的污染物含量。

(3)调整作物种类: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种植观赏植物、花卉、桑树、经济林木,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在重金属轻污染区,种植少吸收重金属的作物品种。

(4)合理施用肥料:施用磷肥可降低土壤中(Cd)、铅(Pb)等重金属活性,减少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合理施用堆肥、厩肥、植物秸秆等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农田土壤肥力,而且可以增加土壤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影响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减少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02

如何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来转移、容纳或转化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污染物的技术。它具有成本低、美化环境、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是一种很有市场潜力的绿色技术。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植物修复技术可细分为植物提取、植物间作、植物阻隔等技术类型。

(1)植物提取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如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地上部,通过收割地上部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修复。

(2)植物阻隔技术:筛选对污染物吸收少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作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使农产品质量达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标准要求。适用于低污染的土壤修复。

(3)植物间作技术:利用超富集植物与农作物间作,超富集植物吸收农作物根系的污染物,以减少农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如蜈蚣草与甘蔗、桑树间作,实现边生产边修复。

此外,为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效率,经常往土壤中加入一些可提高或降低污染物的活性的物质(修复剂),以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植物修复与修复剂的联合修复技术是目前修复农田污染土壤的生力军。

03

如何通过化学钝化技术修复农田土壤污染?

化学钝化技术是基于以降低污染风险为目的,通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和化学材料(如石灰、粉煤灰),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产生吸附、络合、沉淀、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和可迁移性,从而减少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使农作物增产、农产品达标。这种技术具有投入较低、速度快、操作简单的特点,对大面积中、低度污染的农田土壤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04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能有效果吗?

根据土壤污染程度、污染物种类和修复目标等因素,采用最适合的修复技术,农田土壤修复能达到较好效果。其修复效果评价主要是农田土壤污染物的去除或固定效果,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改善状况。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土壤中污染物的总量、毒性、活性和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土壤周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同时包括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和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情况。

05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有效益吗?

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的效益一般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环境效益是改善了土壤污染状况,提高了土壤质量,降低了土壤污染的环境风险,以及减少或规避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经济效益是农田土壤功能和价值的提高,修复好的农田能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增加农民就业,改善“米袋子”、“菜篮子”和“水缸子”的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减少由污染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能产生看的见、摸得着的效益,是一项绿色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

06

为什么要治理污染场地的土壤?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都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场地和高风险场地;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意义重大。

07

污染场地土壤污染了能治理吗?

土壤污染后可以进行治理,目前已有多种治理修复方法,不过污染土壤经治理后可能丧失部分或全部土壤的特性。土壤修复是指对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实施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利用各种化学、物理或生物学手段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固定、降解和转化,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迁移性或体积得到降低,污染物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08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典型案例——日本镉污染农田换土工程?

日本富山县神通河上游的三井金属矿业公司排放工业废水,造成镉(Cd)富集在河水、稻米、鱼虾中,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患者体内钙大量流失、骨骼脆弱萎缩、易于骨折、关节疼痛、终日痛苦,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痛痛病”。神通河盆地的镉污染农田换土工程在1979年启动,对863公顷农田镉污染土壤进行换土,于2012年完成,耗时33年,耗资407亿日元(约合3.4亿美元)。修复后,农户可在农田上安全种植作物。其中,水稻中的镉含量仅为0.08-0.09毫克/公斤,低于日本0.4毫克/公斤的安全标准。

09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典型案例——湖南郴州砷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

10

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广西环江农田修复工程?

2001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冲毁广西环江县上游尾矿库,导致约1万亩农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农田大面积减产、绝产,严重影响农民生计和群众健康。2011年,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投资2650万元,共同实施了“大环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分别采用植物萃取、超富集植物—经济作物间作、植物阻隔和物化强化技术等对1280亩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修复。两年后修复工作初见成效:污染农田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修复基地产出的桑叶和蚕丝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关标准;玉米、水稻、甘蔗平均增产154%、29.6%、105%;玉米籽粒中砷含量下降39%,产品质量达到《粮食卫生标准》的要求。项目实施区的受益人口达5000多人,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该工程是全球修复面积最大的污染农田修复工程,也是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工程。

END

编辑:赵振红

编审:冯 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专家谈土壤污染防治法:就是要破解无人担责问题
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 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
土壤污染与防治措.ppt
《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倒计时——科技“新武器” 助力土壤修复保护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难点与突破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如何防治土壤污染?
农技问答——高效防治土壤污染

网址: 土壤污染防治法 | 土壤污染防治知识问答(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034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土发霉如何处理方法
下一篇: 重磅!中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