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日本被称为“樱花之国”。但实际上,樱花一开始并不是日本的国粹,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区域而不是日本本土。日本这个国家,国土狭小,远离大陆。自古以来,都处于文明的边缘。古代日本可以说是全面处于对中华文明的膜拜和模仿之中。
在中国的文化中,梅花代表着孤独、清高和高贵。所以日本古代的贵族也流行咏梅,虽然日本本土并没有梅花。只有在民间,才有樱花的赏花活动。这是因为樱花一开,就进入了春耕时节。这个时候樱花的象征意义也是代表着春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青春,爱情和生命力。
民族主义的象征
后来,随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渐渐在文化上产生了一种独创的需求。日本精英开始不甘于总是活在中国文化的阴影之中,想要有意识地发展具有自己风格的艺术。吟咏梅花这种本土没有的花朵这种盲目崇拜渐渐减少了。贵族开始转而为樱花写诗,为樱花作画。因为他们相信樱花只在日本生长,是日本独有的花。吟诵日本独有的樱花,就是吟诵日本,是吟诵自己,是一种文化自强。
近代第一个统一了日本,号称“天下人”的丰臣秀吉,曾经开创性地搞过两次大型的赏樱花活动,让“樱花”登堂入室,从下级社会全面走入上流社会。可以说到了这个时期,樱花才成为日本上上下下全体国民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文化具有十分细腻和敏感的特质,也就是所谓“物哀”的美学精神。但是,这里面的“哀”并不是哀伤的意思,而是“感动”的意思。“物哀”,就是一种对面对万物的真情感动,对自然、人生的情感体验。有点类似于中国说的“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是一种对“无常”,对美丽转瞬即逝的敏锐意识。樱花的花期不长,短暂盛开之后就是纷纷落下“化作春泥”。
因为这个缘故,在《源氏物语》这部代表了日本“物哀美学”开山鼻祖的作品中,樱花就常常用来形容短暂而华丽的美好。它让人感叹生命的伟大,赞赏生命的美好,又让人唏嘘生命的短暂。当樱花逐渐被上层阶级接受之后,樱花又衍生出了新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纯真、正直,代表财富,权力和生命的美好,可贵,因为短暂而更应该加倍珍惜。
死亡之花
由此看来,樱花在日本的确具有很深的意义。可是樱花代表的这些寓意,都和死亡没有什么关系啊?代表着希望、纯真和生命力的樱花,怎么就成了“死亡美学”的代言,变成让青年精英们赴死的“致命之花“了呢?
这就又要说到日本树立自己文化身份的曲折过程了。日本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文化弱势的地位。在古代,日本可以说是长期处在被强大的中华文化压制之下。到了近代,中华文化相对式微,西方文明崛起后,日本又把膜拜和模仿的对象换成了西方。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是日元万元大钞票上的那个人,就提出了“脱亚入欧”。意思是日本不要做亚洲的国家了,要全面学习欧洲,“全盘西化”。
可以说从古至今,日本一直没有什么支撑自身文化自信、民族自强的资本。而政权的稳定,又离不开文化身份的认同和民族自尊。所以,面对强大的文化,日本只能在在夹缝中艰难地树立和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民族自尊,努力寻找和强调能自身的独特性。
这其中最重要的努力之一,就是思想上将天皇神化、树立“天皇崇拜”。在古代日本,为了对抗从中国传入的佛教,统治者要推广和建立本土宗教“神道教”。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有所了解,可能听说过这个在日本最重要的宗教体系。这个神道教的核心宗旨就是把天皇作为神来崇拜,天皇就是神的后代,是“万古一系”传下来的。
到了近代,面临西方文明的冲击,日本也想尽办法保持这种代表日本人民族身份的“天皇崇拜”。他们效法欧洲进行君主立宪制,同时也希望宪法“具有日本特色”,将自古以来的天皇崇拜写入宪法,继续强化天皇的“神性”,强化天皇的绝对尊严。如果你去东京旅行,一定知道一个大型的神社叫做“明治神宫”。里面就供奉着明治天皇和皇后,他们活着作为神一样具有绝对权力,死了也作为神一样被供奉。日本的国歌《君之代》也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写出来的。歌词只有四句:吾皇统治,千秋万代,直到砂子变巨石,直到巨石长青苔。
神权统治与军国主义
用神权统治进行政治宣传是日本强化自己民族身份重要手段。明治宪法规定天皇就是万世一系的天照大神的传人,绝对崇高,具有绝对权力。国家启动了“一村一神社”计划,建立了 17 万座神社,通过这种方式,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将全体日本人都网罗进了一个政治体。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在面对“忠孝”不能两全时,倾向于选择“忠”。因为他们忠于的不是一个国君,一个政权,而是一种信仰。
也就是这个时期,军国主义开始在日本扎根。什么是军国主义呢?就是“军事立国”。军队弱小,国家往往难以强大这没错。军国主义却是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认为“军队强大了,国家就一定强大”,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扩张军队的前提下,简而言之就是“穷兵黩武”。
军国主义事日本在寻求自己民族独特性的过程中,伴随产生的一种极端思想。在古代,日本面对强大的中国始终无力还手,只能祈求“神风”相助;到了近代,又要为西方列强马首是瞻。当日本建立军队,尤其是取得了“日俄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两战的胜利之后,忽然发现可以和其他大国站在一起谈判了,让日本获得了树立国威的存在感。这时候,军国主义的治国纲领就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日本追求自我民族特色的思想也就进一步滑向了一种“大和民族是优等民族,比其他民族都优秀”的极端民族主义。
“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都是日本树立自身民族身份的结果,两者也互相作用,互相强化。明治宪法规定,军队听命于最高权力者天皇,是天皇领导的军队,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军人总说自己是“皇军”。天皇不必受制于国会和政府,可以直接领导军队。
一方面强化了军国主义,一方面也是宣扬了天皇的绝对权威。军队是神领导的军队,为了天皇死去就是为神献身。为了强化宣传这种信念,在日本皇宫附近,建造了著名的“东京招魂社”,也就是现在的“靖国神社”。
樱花与军国主义
而古已有之,代表日本文化独特性的“樱花”,这时也就成为了绝佳的政治宣传素材,不知不觉中,和天皇崇拜、军国主义连接起来。因在将樱花和军国主义连接起来的过程中,靖国神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靖国神社种植着象征“纯洁、正直”和日本的独特性的樱花,用来渲染神社的氛围,寓意神社供奉着忠于天皇的灵魂。
死去的军人如果被认定为“忠魂”就会被供奉在靖国神社,接受参拜和祭祀。渐渐地,盛开的樱花本身也成了死去军人“忠魂”的代名词。一个军人,如果忠于天皇,为天皇而死,死后就会化作靖国神社的樱花,就会被祭祀被参拜。靖国神社的祭祀编撰《靖国神社忠魂史》来记录为天皇死去的军人,每本的封面上都画着樱花。
这样,在靖国神社里,樱花和“忠于天皇、忠于信仰”结合起来了。为了天皇献身也变得具有了美学意味。可以说,靖国神社在日本的军国主义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美化“为天皇献身”、“为理想而死”观念上,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就这样,樱花的本来的积极意义被扭曲,樱花所象征的“生命力”和“珍惜短暂的声明”也被渐渐偷换、扭曲,变成了“死亡像飘落的樱花”一样美丽和“忠于信仰的灵魂会幻化成樱花”这样的死亡美学。樱花也成为日本军队政治宣传的重要要素。军人制服的纽扣、肩章、领徽、帽徽还有军刀上都是各种纹样的樱花。海陆空三军的军歌也以樱花为歌词。
后来,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灌输力度的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在军队,还扩大到全体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到民众的日常意识之中。让普通民众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像樱花一样去死”是美的,浪漫的,理想化的。
军国主义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对古已有之,深入人心的樱花加以利用。先是将樱花的意义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再造,再将军国主义结合樱花这个符号浪漫化、美学化,最终让民众对樱花的意义产生了误识,军国主义和爱国情怀傻傻分不清楚,思想被意识形态灌输给扭曲了。
青年们本来就属于富于热情、理想和抱负的人群,因此这种思想灌输,对青少年人群的的影响就尤为严重。樱花的传统的积极意义中,关于对纯洁、对青春、对爱的部分很容易打动年轻人,在他们被这些积极意义打动的同时,夹杂了军国主义邪恶目的的“死亡美学”也打包被灌输进了这些年轻人的脑海之中。
教科书里,日常生活里,诗歌、散文、歌曲、电影,到处都充斥着对樱花“死亡美学”的赞美。而越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精英,这种“像樱花一样死去”的浪漫主义思想倾向就越严重。虽然他们读过很多书,具有全球视野,信奉基督教,或者信仰马克思主义,都仍然不能抵挡这种浪漫化对思想的影响,对价值观的渗透。
军国主义通过扭曲樱花这一“国民之花”的象征意义,利用了青年的梦想和理想主义,把这些年轻人送上了“神风特攻队“,送上了死亡之路。
相关知识
“樱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致命之花”的?
如何正确修剪刺柏球?(一步步教你,成为专业修剪师!)
如何正确修剪金玉满堂花(从选择工具到注意事项,一步步教你成为金玉满堂花修剪高手!)
别让樱花节成为“樱花劫”
《致命厂花》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为什么日本的国花是樱花?
樱花起源于中国,却成为日本国花
“赏花经济”如何成为四季四时经济?
有些花香是致命的,但这六种有益健康
摄影技巧丨春日樱花如何拍摄?樱花花海、樱花人像的拍摄技巧攻略
网址: “樱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致命之花”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0803.html
上一篇: 推荐10部有樱花的动漫场景瞬间美 |
下一篇: 樱花,别名山樱花,在世界各地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