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治PPT
第四章 植物病害防治;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1.增强寄主抗病性或保护寄主不受侵染 选用及培育抗病品种; 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用最适合当地生长的作物种类; 加强整地、施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提高抗病性; 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植株不受侵染。;2.消灭或控制病原物 实行植物检疫,防止病原物传入; 砍除病株及转主寄主,清除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 土壤消毒和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物; 消灭媒介昆虫,防止接种体传播; 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的化学和热力处理,以杀死其中携带的病原物; 喷洒或注射杀菌剂进行化学治疗。 ;3.改变环境条件使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 。 合理种植制度,合理水肥等措施。;第二节 植物检疫;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在人类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对植物检疫重要性认识不足,检疫制度不健全,有些重要病害的传播蔓延给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马铃薯晚疫病:19世纪30年代,从秘鲁引进种用马铃薯传入欧洲。 ;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分别于1892年和1914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后随着美国棉花种子向外扩散而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 1934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斯字棉后,枯萎病传入我国,现已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威胁棉花生产的重要障碍因素。 甘薯黑斑病:1937年从日本传入我国。 ; 水稻白叶枯病:20世纪50年代,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局部地区发生,以后由于检疫不严,随着稻种不断调运,导致此病在国内广为传播,现已遍布全国各主要水稻产区,成为水稻的重要病害,常常危害成灾,损失惨重。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 1、 禁止危险性病虫等有害生物随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料及有害生物的载体(包装物、运输工具、植物产品)等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 2、 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其传到没有发生的地区; 3、一旦某种危险性有害生物被传入新区,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铲除。;三、进出境检疫 1、进境、出境和过境检疫;携带和邮寄物的检疫以及运输工具检疫。 2、检疫对象和范围包括种子、苗木、无性繁殖材料、植物及植物产品、装载这些检疫物的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等。 3、检疫程序包括检疫报批、报检、检疫、检疫处理和签证放行等。 ;4、危险性植物病害检疫对象: ① 国内尚未发现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一旦传入可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损失; ② 靠人为传播,即人们在从事商业贸易或各种交往过程中,病原物随植物(种子)及其产品多种途径传带; ③ 病原物繁殖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传入后难以根除。 ; 我国1992年颁布的《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以此而定的。名录中列出了40种病原物为检疫对象,其中真菌类13种,细菌类6种,病毒类13种,线虫类8种。;四、境内检疫(内检) 我国的境内植物检疫分为农业植物检疫和森林植物检疫,农业部和全国林业总局主管,各级均设有相应的检疫机构和专(兼)职检疫人员,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国内检疫网络体系。 境内检疫各省(市、自治区)由农、林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植物检疫工作。 ;五、植物检疫的特点;第三节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历史上曾发生的一些毁灭性病害,如:欧洲的马铃薯晚疫病、爪哇的甘蔗病毒病等都是通过抗病品种得以解决的。 小麦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等的多次流行和大发生都是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而得到控制的。;一:抗病育种的目标和方法 抗病性是植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抗病育种可以与常规育种相结合进行,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投入。 近些年来,化学药剂的大面积广泛使用,虽然对某些植物病害的有效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农药的残留等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而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可以克服这一问题,因此具有安全的特点。 ?; 在植物抗病育种的育种目标中应对抗病性有具体要求,包括品种所抗主要病害对象和兼抗对象、抗病类型和水平等。 ; 植物抗病育种的方法与常规的植物育种相同,具有多种途径,包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育种等。
相关知识
植物病害防治PPT.ppt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绪论.ppt.ppt
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
园艺植物病害防治手册
如何防治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防治参考书目
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网址: 植物病害防治PPT.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1348.html
上一篇: 花类中药材病害怎么防治效果好 |
下一篇: 时令鲜花种植招标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