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不可忽视的细菌性病害

不可忽视的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在蔬菜上出现的细菌性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左右。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很多真菌和细菌病害的表现都很相像,容易混淆,但还是有所区分。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感染的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些,细菌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菌脓”,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区别。

从外部形态来看

从外部形态来看,细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叶片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常表现为有菌脓。

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叶片都出现多角形病斑,容易混淆。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主要判别依据就是有无霉状物和菌脓:

(1)前者病斑较大,颜色较深,黄褐色,不穿孔。

后者病斑较小,颜色较浅,质脆易破裂穿孔。

(2)前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会产生黑紫色霉层▼

后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脓,干后留下白痕。▼

2.根茎腐烂出现黏液,并发出臭味。

有臭味为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

番茄的细菌性软腐病。

主要是为害茎秆,也为害果实。

茎部多从整枝伤口处开始,继而向内部延伸,最后髓部腐烂,有恶臭,失水后,病茎中空。

病茎维管束完整,不受侵染。果实被害果皮完整,内部果内溃烂,汁液外溢,有恶臭。

大白菜软腐病

最初发病于接触地面的叶柄和很尖部,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外叶失去水分而萎蔫,最后整个植株枯死。

生长后期发病时,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

3.溃疡或疮痂。

主要危害果实,也为害叶子或茎秆。

西红柿溃疡病,高温情况下发病较重。

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引起部分叶片萎蔫和茎部溃疡,严重时幼苗枯死。

成株期,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

在病叶叶柄基部下方茎秆上出现褐色条纹,后期条纹开裂形成溃疡斑;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致使木质部易与髓部脱离,后髓部呈黄褐色,粉状干腐,髓部中空,多雨季节有菌脓从茎伤口流出,污染茎部。

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溃疡斑,果实上病斑圆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鸟眼状,称鸟眼斑,是此病特有的症状,是识别本病的依据。

辣椒疮痂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蔓、果实。

叶片染病后初期出现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状的黑绿色至黄褐色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叶背面稍隆起,水泡状,正面稍有内凹。

茎蔓染病后,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

茎秆疮痂病▲

果实染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边缘略隆起,表面粗糙,引起烂果。

4.根部青枯

例如辣椒青枯病。

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

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常用于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1.噻菌铜
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蔬菜(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理想药剂。

2.氢氧化铜
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


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

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

3.乙蒜素
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4.春雷霉素
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对大豆、葡萄、柑桔、苹果等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豆地使用时应注意。

5.氯溴异氰尿酸
登记作物广泛,杀菌谱也非常广泛,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害都有一定的效果。

6.三氯异氰尿酸
对细菌和真菌等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勿与酸、碱物质接触,以免分解失效和爆炸燃烧。

7.琥胶肥酸铜
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都比较广泛,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使用时药液浓度不得过大,否则易产生药害。

相关知识

不可忽视的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怎么选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药剂
常见细菌性病害的识别、防治
不可忽视的花卉白粉病
细菌性病害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识别(附:细菌性病害录大全)
防治细菌性病害仍缺专业药剂
防治细菌性病害当选哪些药剂?
细菌性病害如何选药?
细菌性病害及其主要防治药剂

网址: 不可忽视的细菌性病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139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在防治植物细菌
下一篇: 植物细菌病害防治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