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翅目昆虫:
蝗、蟋蟀、螽蟖、蝼蛄等。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多数单眼3个。前翅狭长且稍硬化,为覆翅,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可引起蝗灾。后足强大,适于跳跃。腹端有尾须一对,短或中等长,并有产卵器。渐变态,若虫类似成虫,但体裁较小,前、后翅位置反迭;
2、螳螂目昆虫:
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触角丝状,前胸长,细颈状。前足为捕捉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足跗节5节,有爪1对,缺中垫。前翅覆翅,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10节,雌、雄背板可见9节,腹面雌只见6节,雄可见9节。产卵器不突出,尾须短。 产卵于泡沫状分泌物硬化而成的卵鞘中,古称“桑螵蛸”并作中药。渐变态。捕食性。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
3、缨翅目 昆虫
蓟马,体小长形,体长一般1~2毫米。口器锉吸式,左右上颚退化,不对称。翅狭长,具少数翅脉或无翅脉,翅缘扁长,有或长或短有毛,为缨翅。也有无翅及仅存遗迹的种类。缺尾须。两性生殖为主,有些种类可进行孤雌生殖。过渐变态,即从若虫发育成虫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二龄以前翅芽在体内发育,三龄以后翅芽在体外发育,兼有不完全变态和全变态的特点。一般吸取植物汁液,为害禾谷类、棉花和烟草等,有的能传播植物病毒;也有少数肉食性种类捕食蚜虫和粉虱。
4、膜翅目昆虫
蜂类和蚁类。是昆虫纲中最高等的类群。口器多为咀嚼式。蜜蜂口器为嚼吸式,下颚、下唇延长成喙,用以采食花蜜。触角形状多变化,有丝状、棒状、膝状、栉状和扇状等,雌性较短。翅膜质,前翅大于后翅,部分无翅;多数种类的翅脉较复杂。胸部包括前、中、后胸以及由第3胸节与第1腹节愈合成的并胸腹节,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很多种类是多型性社会性昆虫。全变态。产卵器极度特化形成獒针,形态多样,有的已失去产卵作用;雄性外生殖器部分隐藏于体内,一般种间变异很大,是种类鉴别的重要特征。
5、双翅目昆虫
蚊、蝇、蠓、蚋、虻等,为昆虫纲第四大目,全世界已知85000种,我国有4000余种。头部一般与体轴垂直,活动自如,下口式。复眼大,常占头的大部,单眼2~3个或缺 。触角形状不一,差异很大。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刮舐式,下唇端部膨大成1对唇瓣,某些种类口器退化。前翅膜质,后翅特化成平衡棒,少数种类无翅。全变态。幼虫虫体分节,头有或无,口器不显著,眼常缺如,无真正分节的足,根据头部发达或退化情况,有全头型、半头型和无头型。喜潮湿环境,不少种类幼虫和蛹水生。摇蚊科有些种类耐盐性强,在海湾内陆盐湖常有大量幼虫发生,是昆虫中唯一能真正生活在海水中的种类。有些种类雌虫吸血,传播多种疾病。有些种类为农林害虫。
6、鳞翅目 昆虫
蝶类和蛾类。口器虹吸式。触发角球杆状、双栉齿状(羽毛状)或丝状。体及翅密被鳞片和毛。全变态。成虫活动主要是飞翔、觅食、交配和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分布范围极广,以热带种类最为丰富。幼虫绝大多数植食性,是农林重要害虫;成虫多以花蜜等作为补充营养,或口器退化不再取食。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常有趋光性。分类较混乱。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昆虫分类
昆虫分类与分类学
昆虫分类简介.ppt
昆虫分类与特征
《常见昆虫的分类》
昆虫分类与多样性.pptx
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
昆虫学与昆虫分类.pptx
昆虫分类与特征.pptx
第三节昆虫分类要素.ppt
网址: 昆虫分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1466.html
上一篇: 昆虫有哪些动物 |
下一篇: 4昆虫第四讲分类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