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例6篇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1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目前,乌蒙山地区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一、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二、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

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三、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

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四、结束语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学报.2010

[2] 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 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2

一、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称之为“菌脓”。菌脓干后如同鱼籽状,病菌带入大田,侵入秧苗,水稻在三叶期较为抗病。水稻分蘖以后,孕穗、抽穗时期,最容易感病与发病。二化螟在八五二农场每年发生2代,个别年份发生3代,但第3代出现时,杂交中稻已扬花灌浆,只能取食杂草。1代螟蛾高峰期5月13~17日,卵孵盛期5月18~23日,卵孵化高峰期5月底至6月3日。第2代螟蛾产卵始盛期为7月15~18日,卵孵化盛期7月20~23日,卵孵化高峰期7月25~28日。在卵孵化高峰前1~2d施药为最佳期。1代螟蛾产卵盛孵期正值水稻分蘖盛期。6月上中旬出现大片枯鞘与枯心死苗现象,此时施药效果不理想。因为1代幼虫已钻入茎秆内部危害,往往造成1代重,2代危害更重的趋势。各种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是秧田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有苗稻瘟、苗期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稻蓟马等;二是分蘖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等;三是拔节孕穗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等;四是抽穗至灌浆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有白叶枯病、稻曲病、三化螟3代、褐稻飞虱等,大发生与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综合防治各种病虫害

在水肥管理上,寸水活棵,湿润灌溉,适时烤田,严防深灌和串灌。移栽活棵后轻烤田,1个月后重烤田,则白叶枯病发病轻,一般病指为9.5。未烤田长期深入灌溉的田块则发病重,病指为20.85。同时,推广以基肥为主,增施土杂肥,多施磷钾肥,适施氮肥以达到肥足而无过多剩余,控制水稻过分旺长,压低病指。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放在首位,生物防治有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化防农药的抗性等特点。八五二农场稻田主要天敌种群有蜘蛛、扑食蝽、隐翅甲、瓢虫、草铃等,对二化螟、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做好总体化防

1、秧田防治

秧田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是治小田保大田措施之一,秧田面积小而集中,治1hm2秧田等于治大田15~20 hm2,省工省药防效高。防治秧田白叶枯病和二化螟1代方法是:在秧苗3~4片真叶时,或在移栽前5~7d,5月下旬作为“送嫁药”,秧田用川化-018(叶青双、叶枯宁)2.25kg/hm2,加25%三环唑粉剂1.5kg/hm2加18%杀虫双3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稻蓟马等病虫害。

2、化学除草与追施返青肥相结合

水稻移栽后返青时,应早施轻施返青肥,以促进有效分蘖。重点开展化学除草,可选用50%丁草胺乳油2 250mL/hm2,或50%杀草丹乳油3 000mL/hm2,或5.3%丁西颗粒剂7.5~9.0kg/hm2,任选1种除草剂与尿素225~300kg/hm2,混合均匀,成为药肥,撒施秧田,田间保持浅水层5~6d。

3、孕穗圆秆期施药

水稻进入拔节圆秆期,田间病虫已累积到一定数量,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用药防治。进入7月中下旬,水稻抗性机制减弱,病虫混合发生,采用药剂混配,如杀虫双、叶枯宁、井冈霉素混用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和稻纵卷叶螟。施药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60%稻金丹900g/hm2+井冈霉素2.385kg/hm2+25%叶枯宁2.25 kg/hm2+20%大功臣300g/hm2,对水750kg,进行常规喷雾。施药期田间保持浅水层。

4、 破口抽穗扬花期施药

这是水稻病虫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用药剂防治格外重要。施药时间在8月上中旬,主防纹枯病、稻飞虱,兼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三化螟3代等。用有机磷“1605”1 500mL/hm2+20%粉锈宁1.5kg/hm2+5%井冈霉素2.25kg/hm2+25%扑虱灵750g/hm2,以泼雾防治为主,亦可采用粗喷雾防治。

5、乳熟期之前防治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3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 on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requirement,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an increasingly louder call, large-scale afforestation construction in many cities. Urban greening can improve vision,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enhance urban grade, etc.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urban garden and Greenland, followed by the city botanical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plants growing problem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people hav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n analyzes the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finally expounds the its governance measures.

Keywords: the botanical garden trees;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Ecological gard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iologic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园林植物不仅能创造适宜于人类生存的优美环境,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花草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园林植物病虫害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灾害。一般情况下,病害和虫害常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凋萎、腐烂以及形态残缺不全、落叶和根腐等现象,降低了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有些病虫害能使某些花卉品种逐年退化,终至全部毁种,或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等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量剧增,加上现有森林资源日益耗损,深感花卉资源和森林资源不足。因而,掌握和贯彻防治病虫害理论与技术措施,是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

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视不够

多数单位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重植不重管,会种不会管的现象,往往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会去喷药防治,甚至不去防治,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步调不一致,存在防治死角,不仅影响园林绿化美化效果,而且为下一次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条件。

(二)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在重苗调运中,会人为的将一些危险病虫害进行传播。由于苗木检疫人员不足,检疫设备配备不齐,检疫力量薄弱,不能大范围的对调运的苗木进行严密检疫,特别是目前,大大小小的绿化公司不断涌现出来,这些绿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产地既有区内也有区外的,对这些苗木检疫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检疫这个重要环节放松,就有可能将外地的病虫害带入本地,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三)滥用农药杀伤害虫的天敌

目前,应用无公害技术防治园林害虫的实践还未深入开展应用,常年不断的单一化学防治措施,使得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天敌系统十分脆弱,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缺乏天然制约。同时,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加大病虫的危害程度,加大防治成本,结果进入越防治越严重的恶性循环之中。

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一)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导致病虫害种类极其繁多

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园林绿地系统内的植物种类十分繁多,其来源渠道也十分多样,城乡界限的模糊还为附近农林病虫害入侵提供机会,因而园林环境中为害或潜在的病虫种类十分繁多,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都有可能发生为害。

(二)园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而频繁

园林环境中,植物组成结构不合理、人为活动干扰大、城市污染严重、城市气候异常(热岛效应)、天敌系统尚未建立等多种因素,导致园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病虫一旦发生为害,后果往往严重。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螨、蚧虫、蚜虫、蓟马、蛀干害虫、白粉病、煤污病、衰退病等诸多病虫害种类在园林环境中暴发成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三)园林植物的多年连作性造成病虫害基数逐渐积累,危害逐年加重

园林植物往往经年不变,上年的病残体或越冬虫态会成为下一年的病虫来源,其基数往往会逐年积累;加上使用化学防治方法阻碍本就十分脆弱的天敌种群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因化防导致的病虫抗药性,使得病虫害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

常见的园林病虫害

(一)常见的病害

月季黑斑病,寄主植物有月季、黄刺玫、蔷薇等;美人蕉花叶病,寄主植物是美人蕉;桂花枯斑病,寄主植物是桂花;桃缩叶病,寄主植物是桃树;紫荆角斑病,寄主植物是紫荆;樱花褐斑穿孔病,寄主植物是樱花;海棠锈病,寄主植物有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月季枯枝病和月季白粉病,寄主植物都是月季;苏铁斑点病,寄主植物是铁树;黑斑病,寄主植物是;黄杨白粉病,寄主植物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大丽花病毒病,寄主植物是大丽花。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4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n an expanding green area, make plantations in the area is expanding. However, because most of the plantation tree species is more onefold,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variety, immune ability is low in trees. All kinds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forest tre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serious obstacles, has become a forest industry faces the first big threa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ree species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paper propos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causes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3.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3.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3.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4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4.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4.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4.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4.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5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10.

[2]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9.

[4]钟荣辉,徐晔春,邹春萍.盆栽一品红优质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09.

[5]王兴旺,金宝华,孙修东.南汇水蜜桃决策支持系统[J].安徽农业大学.2010.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5

关键词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44-01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显著标志。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都十分重视现代园林绿化建设,各城市不断加大绿化投入,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地等,城市生态功能大有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不少地方为了追求快速效果,不考虑植物的配置和生物多样性,片面强调树种的统一、整齐和景观的简单罗列,再加上环境的局限,造成林相单一,生态功能十分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害暴发成灾成为必然。而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受到环境、交通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林木病虫害暴发时防治难度加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引起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设计

北方地区园林绿化设计对园林植物的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科学的设计往往造成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失衡、病虫害滋生蔓延并造成严重后果。

1.1 提倡生态园林设计

在北方地区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提倡生态园林设计,提倡生物多样性和多层次复合结构。城市绿地植物种植应多种树,种大树,植物配置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这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和传播扩散有机械阻挡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及其他昆虫天敌的生存繁衍,它们对植物病虫害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1.2 注意适地适树

提倡多栽乡土树种和使用本地苗木,使它们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系统中,对病虫害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切忌盲目追求新、奇、特树种,避免因新树种对环境的不适造成生长不良,带来或者引起新的病虫害。

1.3 注意植物的相生相克

有的植物栽在一起易引发各种病虫害,例如梨和桧柏互为梨桧锈病的转主寄主,它们栽在一起会诱发梨桧锈病。松树和芍药互为松芍锈病的转主寄主,它们栽在一起会诱发松芍锈病的发生,危害海棠、樱花等蔷薇科植物的桑天牛、星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喜食构树、无花果等桑科植物的嫩枝条,若把它们近距离栽在一起,就会有利于天牛的发生。其他如苹果和胡桃、榆树和栎树不能栽在一起等都应引起重视[1]。

2 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认真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的依据,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森林病虫害“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的基础,要建立健全测报网络,及时进行虫情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基数,预测发生趋势,制定防治方案。

通过测报,可以找出最佳防治时期和最佳防治标准,改变过去见虫就防的做法,适时进行防治,明显提高防治质量和防治效果,降低防治费用,保护生态环境[2]。

3 注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充分利用北方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和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根据现代生态学理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生物群落中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健康而不利于病虫害发展的各种因素,提高城市园林植物抗病虫的能力,达到将“病虫害控制在既不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和绿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又可保护人、环境和天敌安全”的目标。

3.1 营林措施防治

注意改善栽植的立地条件,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即提高植物本身的抵抗力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的条件。

3.2 物理机械防治

通过人的行为进行扑杀、阻隔、诱杀的方法进行防治。例如人工捕捉天牛成虫、摘除卵块、捆毒绳、上胶环阻隔害虫上下树,食物、灯光、素诱杀等。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耗时、费力、用工量大、工效低。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以迅速扑灭暴发性害虫,降低虫口密度和感病指数。但是长期使用会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在防治中应做到:根据各种农药的性能和防治对象的不同对症下药;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机适时施药,做到治早、治小,达到理想效果;注意化学农药种类、剂型的选择,合理轮用、混用,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采用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避免在天敌大量出现时施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防治,对某些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可采用树干注射内吸性药剂进行防治[3]。该方法省时、省力、施工方便、不污染环境、药效期长,尤其在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中效果更好。

3.4 生物防治

应用自然界中寄生性天敌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利用捕食性天敌如各种鸟类(灰喜鹊、啄木鸟、猫头鹰),节肢动物如瓢虫、螳螂、蜘蛛、捕食螨等有益动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由于北方地区城市的特殊性,考虑其交通车辆多,人流量大的特点,在病虫害防治中应首先考虑环保和安全问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最大限度地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4]。

5 参考文献

[1] 王博如,刘秀青,侯春喜,等.浅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4(32):297.

[2] 刘环仙.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探讨[J].广东科技,2014,23(24):139-140.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6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建设

对林业领域的投资和建设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为了确保这一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解决病虫害问题刻不容缓。根据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存在的病虫害方面的问题,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了解病虫害问题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源上解决病虫害问题,再辅以科学的防御和治理手段,对解决我国林业病虫害问题大有帮助,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1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在防治病虫害领域里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存在落后于时代的情况,很多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已不足以随着时展所变化的林业状况。防治手段的弱化导致了人们在病虫害治理方面显得无能为力的情况,而工作于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工作人员同样也存在技术方面薄弱的问题,林区防虫害的人员通常缺少实际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即便是高学历的从业人员仍存在空有理论知识而缺少真正生活在林区的经验,因此在治理上缺少灵活变通性,不能根据树木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矛盾的是那些生活在林区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却由于缺少系统和科学的教育而在对于病虫害问题处理上出现一些技术性错误和盲点。这正是人才培养方面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于林业病虫害的威胁没有深刻的认识,对病虫害所带来的灾难并没有直接感受,所以这样的疏忽带来整个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漏洞,就算是技术上有很好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很难应用。同理,对于林区保护的预判意识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是远超人们想象的,而这正是通常被人们忽略的一点。由于病虫害爆发时所波及范围广,蔓延速度快,很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缺少环保和预判意识往往在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后才会想起补救和治理,但是错过了最佳时机,对病虫害的防治不能起到根本上的控制。

2病虫害问题的防御

在问题未发生前做好周全的护理和准备能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减小,后期病虫害爆发时也较为容易控制。在播种前就要对树木种子进行检查和挑选,质量优良的种子通常是子粒饱满,外形圆润的。这样的种子对于日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会比劣质种子更强,通过优良选种将病虫害威胁降至最低。在育苗阶段就要注意对病虫害的产生进行预防,避免在日光不足或土壤粘稠厚重的苗圃培植树苗,肥沃优良的土地是保证树苗成长的重要条件。苗圃地的卫生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树苗周边的杂草,生病的树苗和凋落的植物体进行及时的清理,不要留在苗圃区域内,避免由于长久堆积而产生病菌腐蚀物等,同时杂草也对树苗的营养吸收起到阻碍作用,通过保持苗圃周边的清洁环境来降低虫害侵蚀树苗的可能。最直击问题核心的方法是对害虫进行提前治理。具体方法可以将害虫喜食的植物种类在距苗圃有一定距离的地方种植,以此将害虫引诱到被种植的植物周边,远离苗圃降低危害,接下来在害虫的活动区域撒下治理所需要的防治药剂,或者进行集中的人工捕杀,争取在病虫害未发生的时期开展预防工作。这些关于林业病虫害的预防手段对于整个林业建设起到了保护作用,为病虫害治理工作分担一部分重任,减轻了病虫害爆发时的波及范围和伤害程度。

3对病虫害的治理

病虫害治理是林业病虫害问题出现时所要采取的最关键行动,林业工作者已将多种类型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放诸于实践应用。大体可以用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种类型方法进行治理。其中化学治理方法是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也是见效速度最快、消灭害虫最彻底的方法。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是以释放药物来达到杀虫目的,在施放药物前首先对所需治理区域进行大范围检测,确保不漏掉有害虫出现的区域,在所需要杀虫的区域形成一个标准范围,继而将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投放使用。这样的方法通常见效快,力度强,范围广。同时兼具有科学性和药物性。化学治理方法往往应用于害虫泛滥成灾的林业病虫害灾区,在并不严重的虫害林区最合理的是采取物理治理措施,也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常见到的一种方式,如在患有虫病的树木躯干涂上防止害虫产卵以及消灭害虫的涂料。或者使用物理工具人工捕杀害虫的成虫与幼卵,亦或是将树木躯干蒙上塑料布防止害虫上到高处,物理防治害虫的方法危害性小,采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来对害虫进行捕杀和防治。在病虫不严重的地区的收效很快,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获得了科学家和人民普遍认可的最理想方式是采取生物技术防治。虽然这种防治技术至今不能达到普及,不过这一理念应该是我们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当中竭力追求的。微生物的防治方法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不仅能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且所产生的副作用不会像化学防治方法那样难以消除。微生物防治方法是通过将很多昆虫体上带有的抗生菌或真菌等微生物加以运用,这些微生物足以治理如天牛等带有病虫害威胁的昆虫。或者通过生物学知识找到为害虫类的天敌来对其治理。比如啄木鸟灰喜鹊等鸟类以昆虫为食,将这些鸟类放在饱受灾害的林区当中,不仅能对解决病虫害有所帮助,同时也有利于维持鸟类生活环境的和谐。再通过人工养殖或协助手段帮助鸟类产卵和筑巢,便可以在不污染环境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前提下对害虫进行治理,同时比较于物理治理方法的优势在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不仅能治理害虫同时也能对益鸟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保护作用,生物治理林区病虫害方法是生物科学应用于实践的一次成功尝试。病虫害的治理工作是所有环节当中最应加大力度提高警惕的重要环节,病虫害能否成功的控制和治理,往往取决于治理方法选取是否得当,治理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治理的后续工作安排是否妥当。

4结论

在病虫害问题的处理上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有所区分,科学应对。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措施,在种植树木的初期进行提前防御,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应对经验。在病虫害治理阶段则大力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以最符合生态环境自然法则的办法来对虫害进行治理,做到既保护了环境又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分析病虫害的成因和治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林区建设,帮助促进林业工程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董晶 单位:黑龙江省拜泉县长春镇政府林业站

参考文献:

相关知识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范例6篇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例6篇
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例6篇
树木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例6篇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例6篇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例6篇
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例6篇
常见苗木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例6篇
常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方法范例6篇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例6篇

网址: 常见植物病虫害防治范例6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387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景宁县政协开展“上山头杜鹃花病虫
下一篇: 葡萄开花前落花后重点病虫害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