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旋复花、金佛花、金佛草、六月菊、驴儿草、百叶草分类:多年生草本花卉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桔梗目 菊科 旋覆花属盛花期:夏季秋季
旋覆花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属于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广西等地。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生用或蜜炙用。《神农本草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现代研究,旋覆花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化学成分天人菊内酯有抗癌作用。其根及茎叶或地上部分亦可入药,治刀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 旋覆花是黄花,黄蕊,非常好...
茎叶
茎具纵棱,绿色或微带紫红色。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狭,有时呈小耳、半抱茎,全缘或具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糙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糙伏毛。
花
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直径3~4厘米;花序梗被白毛:近花序处通常有1披针形的苞片,被柔毛;总苞半圆形,长8~10毫米,直径1~1.8厘米,总苞片数层,外层披针形,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干膜质,外面被毛或仅具缘毛;花托微凸;舌状花1层,黄色,雌性,花冠先端3浅裂,基部两侧稍连合呈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具棱,被白色短硬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的中央。
花冠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而短,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
整地
播种前应进行秋耕,同时施用基肥每亩6000-8000斤。翌年3月下旬再浅耕1次,耙平作畦,畦宽1-1.2m。
田间管理
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在炎热干旱或大雨后表土板结时,要及时松上,以减少水分蒸发。
分株繁殖
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按行株距30×15cm开穴,将母株旁边所生的新株挖出,分栽于穴中,每穴栽苗2-3株,使根部舒展于穴中,盖土压实后浇水。
大花旋覆花
大花旋覆花,又名:毛旋覆花。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密被细毛及白色绵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全缘或具微锯齿,下面密 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3~5厘米:花序梗密被白色绵毛或细毛;苞片披针形,被毛:总苞半圆形,直径13~22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线状披针形,内层线形,外面密被白色细毛或绵毛;舌状花1层,花冠先端3齿裂,基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雌蕊1。
瘦果长方椭圆形,有棱,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长于溪沟旁或山野间。分布东北、华北及新疆、青海等地。以上三种植物的根(旋复花根),全草(金沸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景观用途
旋覆花常应用于花坛、花境、丛植。
功用主治
消痰,下气,软坚,行水。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①《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②《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③《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④《日华子本草》:明目,治头风,通血脉。
⑤《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
⑥《滇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⑦《医学入门》:逐水,消痰,止呕噎。
⑧《南京民间药草》:花和苗,祛湿、拔毒、消肿,煎水洗患处。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7.5~15克;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宜忌】
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②《本经逢原》: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主要成分
大花旋覆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覆花素(Britanin)和旋覆花素(Inulicin)。花含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菊糖及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等多种甾醇。
炮制加工
旋覆花:拣净杂质,除去梗叶,筛去泥土。
蜜炙旋覆花:取净旋覆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覆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2.《注解伤寒论》:鞭则气坚,咸味可以耍之,旋复之咸以耍痞鞭。
3.《纲目》:旋复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4.《本草发明》:旋复花,消痰导饮、散结利气之味。其云除惊悸者,以去心下水饮,心神自定也。又治目中翳MIE头风,毕竟痰饮结滞而生风热,此能散之,头目自清也。
5.《本草经疏》:旋复花,其味首系之以咸,润下作咸,咸能软坚;《别录》对口甘,甘能缓中;微温,温能通行,故主结气胁下满;心脾伏饮则病惊悸,饮消则复常矣。除水,去五脏间寒热,及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恍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肌,目中睁,利大肠者,皆软坚、冷利、润下、消痰饮除水之功也。其曰补中下气者,以甘能缓中,咸能润下故也。通血脉、益色泽者,盖指饮消则脾健,健则能运行,脾裹血又统血故也。
6.《本草汇言》: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性利以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本草》有定惊悸、补中气之说,窃思痰闭心包脾络之间,往往令人病惊,旋复破痰逐饮,痰饮去则胞络清净而无碍,五志自宁,惊悸安矣。又饮消则脾健,肿健则能运行饮食,中气自受其益而补养矣。又:童玉峰云,若热痰,则多烦热;湿痰,则多倦怠软弱;风痰,则多瘫痪奇症;'凉痰,则多心痛癫疾;冷痰,则多骨痹痿疾;饮痰,则多胁痛臂痛;食积痰,则多癖块痞满。其为病状,种种变见,用旋复花,虚实寒热,随证加入,无不应手获效。
7.《本草正》:旋复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奎湿热者宜之。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8.《本草正义》:旋复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别录》治风气湿痹,皮间死肉,通血脉,宗爽去头目风,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以治风寒喘嗽,寒饮渍肺,最是正法。或谓旋复花降气,寒邪在肺者,不宜早用,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
以上是花卉网(护花网www.aihuhua.com)为你提供的有关“旋覆花”的花卉数据,包括旋覆花的形态特征、旋覆花的生态习性、旋覆花的栽培技术、旋覆花的繁殖方式、旋覆花的品种分类、旋覆花的分布区域、旋覆花的园林用途、旋覆花的食疗或药用价值、旋覆花的文化背景、旋覆花的介绍,你还可以查看花卉网更多 花卉 信息
相关知识
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旋覆花的副作用
寻找旋覆花
旋覆花的做法
旋覆花:熟悉的陌生人
旋覆花:神奇的“旋转之花”
旋覆花的繁殖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中药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旋覆花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鲜花养护:旋覆花的繁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名家经验】 旋覆花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网址: 旋覆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4002.html
上一篇: 各种鲜花的养护知识 |
下一篇: 花卉养护知识大全(养花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