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峡大坝副坝下方的茅坪溪岸边,2000余株人工繁殖的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在此入住“新家”,承担起野外回归种植试验的使命。
迁地保护的疏花水柏枝母本
这是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继2018年后,第二次批量实现疏花水柏枝的种子繁育,为三峡集团践行长江大保护事业再添助力。
三峡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的花
“本次繁育的种子萌芽率达95%以上,成苗率达85%以上,再创历史新高。”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邱利文介绍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邱利文等科研人员克服困难,坚持优化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成果再上新台阶。
疏花水柏枝成熟种
受相关自然环境影响,疏花水柏枝开花少,种子活力低,自然更新能力极差,野生种群分布极少,已处于濒危状态。2010年,三峡集团开始对其进行物种繁育研究,并用长达10年的艰辛探索,逐步累积起种子繁育的科研基础。
种子萌芽
培育一棵能够回归原生地的疏花水柏枝种子苗,要经历调查、引种、繁育、回归等环节。“前期连收集种子都困难,”邱利文说,“种子像蒲公英一样,很轻,采集时一不小心就会飘走。”
培育成功的疏花水柏枝种子苗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种子播下后能否萌芽?萌芽后能否成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研人员都不能掌握种子最佳采收时间、幼苗生长适宜的基质配方等种子繁育关键技术,稍有差池,种子播下后就会全部“阵亡”。
科研过程,是不断纠错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疏花水柏枝种子苗移苗
科研人员加大攻关力度,进行千百次科研实验,屡败屡战,最终成功突破疏花水柏枝迁地保护、种子成熟、种子繁殖等技术难关,解决了疏花水柏枝自然条件下种子收集难、不易发芽等困难。
疏花水柏枝种子苗上盆移栽
2018年,科研人员首次收获成熟的疏花水柏枝种子,并成功对其实施人工繁育。“经相关权威机构评估,该项科技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邱利文说。
截至目前,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共繁育出约5.5万株疏花水柏枝,数千株种子苗已回归原生地。
生长旺盛的疏花水柏枝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所长张国禹介绍说:“种子繁育的成功,在疏花水柏枝的物种延续、种群扩大等种质资源保存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护坡护岸、水土保持等生态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图片由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提供
相关知识
三峡集团再次实现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种子繁育
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种群生态保护研究进展
珍稀动植物保护故事⑧丨 送疏花水柏枝“回家”
市植物所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的种子繁殖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抗逆性生态试验成功
植物激素和基质对疏花水柏枝扦插繁殖的影响
疏花水柏枝栽培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实践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疏花水柏枝抗逆性生长生态试验成功
重庆江津:两种珍稀濒危植物“回家” 助力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网址: 三峡集团再次实现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的种子繁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5298.html
上一篇: 花语汇总 |
下一篇: 节日送花:玉兰花的意义及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