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滴灌春小麦生产中灌溉频率的确定是依据常规灌溉下春小麦的需水规律和灌溉经验而定,存在着灌溉频率的随机性,灌溉方式的不合理,水肥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使得新疆滴灌小麦生产中虽有高产田出现,但高产重演性差,不能实现大面积高产稳产。鉴于此,论文从滴灌小麦群体发育角度,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和施氮量下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规律,阐明滴灌春小麦高产的群体特征,揭示滴灌春小麦物质生产、贮存与调运的机理,寻求最佳灌溉施肥组合,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新疆滴灌春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水氮处理下,适宜的灌水频率和施氮量可以提高滴灌春小麦总茎数、从而增加了收获穗数和茎蘖成穗率,但过高或过低的灌水频率的施氮量都会降低总茎数。粒叶比和花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LAI与产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当新春6号孕穗期LAI达到7.01、新春35号LAI达到7.58时,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在不同灌水频率和施氮处理下,粒叶比与库容量随着灌溉频率和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品种内不同处理下,新春6号以MN2(7 d,300 kg?hm-2),新春35号以MN1(7 d,225 kg?hm-2)的群体质量最优,不同品种间则以新春6号群体质量最好,粒数叶比、粒重叶比较新春35号高6.58%、25.05%,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2.滴灌春小麦旗叶Pn、Tr、Gs,随着灌溉频率和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i呈相反的趋势;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新春6号以MN2(7 d,300 kg?hm-2)光合特性最好,花后旗叶光合速率为25.62μmol·m-2·s-1、Fv/Fm为0.96,新春35号以MN1(7 d,225 kg?hm-2)花后旗叶光合速率为24.32μmol·m-2·s-1、Fv/Fm为0.90... (共60页)
相关知识
滴灌和施肥频率对强筋小麦产量及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肥因素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棉株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研究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及粒重的影响
灌溉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植株花后氮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花针期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氮磷钾配施对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农作物的适宜灌溉量与灌水频率(24页)
施氮对滴灌冬小麦花后光合生理、灌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网址: 灌溉频率与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6316.html
上一篇: 射频卡灌溉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 |
下一篇: 不同灌水频率条件下设施土壤水盐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