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常里的文学,我们之前推送过可以打卡的(欧洲女性书店巡礼)和可以听的(编辑部私藏的优质文学播客),今天这期是看的文学。
1.花史《十三邀·第八季》中,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谈及花文化时说:“把人文理念寄托在花里面,就成了花文化。”牡丹的雍容华贵、梅花的傲雪凌霜、兰花的皎洁飘逸等,无不是人们从花中获得的爱与美的启示。
看到满园盛开的山茶花,他会兴奋地拿起画笔,想起郭沫若的“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黑龙潭咏山茶诗》)。
早在集结了宗庙乐歌、颂神乐歌等雅颂之作的《诗经》中,就有很多花和植物作为抒情的萌芽出现。
诸如寄寓相思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周南·关雎》)、“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周南·卷耳》):
祝贺新人出嫁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或表达珍重情谊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
更不用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一方面,它们是古老先民们托物言志的喻体,另一方面,富有生命力的植物美在文学里历久弥新,赋予其额外的魅力。
绚烂的唐诗中当然少不了花的身影,王维的“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张若虚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杜牧的“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不胜枚举,读来有一股超越时空的透明澄净的美感。
古典诗歌中的花草,印证了人与自然永恒的缠绵,它们像是驱动了文字的幻术,令人久久回味。而在现代印刷的时代,植物的面向更加多元,以此为主角的书籍,有图鉴、画谈,也有旅行随笔。
如潘富俊的《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青木正儿的《中国文人画谈》,尉任之的《室内静物,窗外风景》等,清末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1789—1847)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接续《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植物学进入百科典籍的脉络,某种程度上也是曾孝濂终身从事的生物绘画工作的先声。
2.花语与花情说起花的艺术,英国园艺不得不提。蒙蒂·唐(Monty Don)主持的《园艺世界》就是一个例证,这是一档开播了57年的园艺节目,节目中的花草和绿植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很多朋友表示“超爱看,特别喜欢看主持人堆肥,还有修剪和育苗”“所有关于园艺的知识都是在这里学的”“大英的花园博采众长,各富特色”。
从16世纪起,英国园艺大为发展,18世纪以来,英国的殖民扩张又进一步使大量海外植物流入英国。1787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廉·柯蒂斯创办了一份面向英国园艺爱好者的植物学科普读物——《柯蒂斯植物学杂志》(Curtis's Botanical Magazine)。
杂志创办至今仍在邱园按季度发行,堪称世界上发行时间最长的植物学杂志。在两百多年的发行时间里,它通过精美的植物版画和通俗的文字,介绍当时最新引入英国并成功栽培的域外植物,并引领着英国的园艺时尚。
英国民众对于花和园艺的热爱,不光表现在节目和杂志,相关的画册和书,也是制作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英国知名的自然、人文写作作家卡西亚·博迪(Kasia Boddy)的《花朵小史》,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作为章节,每个季节分别选择了四种代表性的花朵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春天,雏菊、水仙、百合、康乃馨等花朵代表着新生和希望;在夏天,玫瑰、莲花、棉花、向日葵等花朵象征着热情和成熟;在秋天,藏红花、菊花、万寿菊、虞美人等花朵则反映了生命的凋零和转变;在冬天,紫罗兰、天竺葵、雪滴花、杏花等花朵则传递出一种静谧和内敛的美。
英国国宝级植物学家、画家玛丽安娜·诺斯的画册《花朵与探险》,“在彩色摄影尚未诞生的年代,用画笔启发了科学家们对新物种的持续发现”。书中这些姹紫嫣红的花朵,是一座“纸上植物园”,让植物爱好者们,足不出户就能“收藏地球上所有的花”。
英国历史学家、《花园史》前编辑布伦特·埃利奥特的《玫瑰之书》,引人入胜地剖析了玫瑰成为“花中之主”的前因后史。
在这本华丽的书中,他讲述了共计40种最受欢迎和最有趣的蔷薇属植物,并用大量媲美封面的插图和版画,甄选与蔷薇属植物有关的传说、诗歌戏剧、种植及培育轶事,将蔷薇属植物在欧洲的发展娓娓道来。
[英] 布伦特·埃利奥特 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浪,出版年: 2022-3
享誉全球的植物学画家玛格丽特·米在《森林之花》中,真实地记录了1956年至1988年间,她15次深入雨林的探险。
她的讲述,围绕在原始森林艰难寻觅美丽的“森林之花”展开,不仅生动再现了热带雨林瑰丽的面貌、迷人的魅力与原始的风土人情,同时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了诗意而细致的描述。
[英] 玛格丽特·米 著,湖南美术出版社|浦睿文化,出版年: 2021-11
3.花事赏花,不只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每一个爱花的人都能践行。
李叶飞自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门成了只看花的人”。在新作《俱是看花人》中,他分享了自己十余年的看花和寻花之旅,从家门口到南半球,走过十余个国家,拍下80余幅植物摄影,呈现出一个美丽新奇、生机勃勃的世界。
在巴黎的一个水塘里看到荇菜,他诧异于“古老的《诗经》植物怎么跑到欧洲来了”。原来在海外一些地方,荇菜属于入侵物种,需要定期清除。移植到了异域,一个没有实用功能的诗意植物黯然失色。
然而,在2016年的伦敦切尔西花展,李叶飞第一次见到中国传过去的珙桐,盛花期虽过,但还是看到了白鸽子似的珙桐花挂满了树。好多年后,他才在杭州植物园同样目睹了珙桐盛放的场景。
白及全身是宝,是非常好养的一种兰花,白及花清新雅致、色泽娇艳。有一次去京都,看见一庭院门前一溜儿淡紫色的白及在风中摇曳,李叶飞终于在朋友的再次催促前入手了这种花。
在四千多米海拔的古格,见到一棵本不稀奇的曼陀罗,他却让司机停车,叫全车的人下来去看,给他们讲蒙汗药的故事。
在台湾,他专门打车去一个偏僻的湿地公园看水笔草,司机都不敢相信。但十年后在深圳再见红树林里的水笔草,他觉得那次行程让他有了一点攀谈湿地保护的资本。
还有一年去西双版纳,李叶飞的讲述尤其具有沉浸感:“走进橡胶林,看人割胶,林子走远了,割胶人不见,树深寂静处,就听到头上噼里啪啦的声响,不知道是什么,看到有落下来的果壳、种子,才知是橡胶树的蒴果完熟,在枝头崩裂掉落发出的声音。”
从牙买加风味独特的“阿基果”、新加坡著名的斑兰、日本庭园里的紫珠、印度的菩提树,到寻常生活中的金橘、绿化带上不起眼的各种小草,李叶飞用兴味浓厚的口语化语言,把它们介绍到读者面前。
如《俱是看花人》的序言所写,李叶飞“四处溜达,拍花写植物,都是在践行他所热爱的生活,一种离植物更近、更亲切的生活”。而与土地重修旧好,尽享植物带给生活的乐趣,无疑会给人带来快乐因子。
相关知识
“俱是看花人”:观赏系文学书目指北
「诗词鉴赏」春门俱是看花人,十二首看花的诗词,看尽春花烂漫
世界是花园,一起来看花
夜读 |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好书《花与文学》
心理学经典书目
澳门文学是澳门文化的宝贵资源
关于植物学有哪些好的相关书目
园艺专业推荐书目选读课一览表
【水缘文学•寓言故事】牡丹与月季
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任克勤
网址: “俱是看花人”:观赏系文学书目指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7856.html
上一篇: 北京花艺展就23开始三天 |
下一篇: 百花争艳!2019“艺展杯”插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