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珠三角前列。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干净清澈的水从瀑布口中流出,转眼间流入一片葱郁的花草中,流水汇聚成一片碧波荡漾的湖面……在惠州大亚湾中心区疏港大道西侧,秉承“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还市民一座公园”建设理念,建起了全市首个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与自然更和谐,人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惠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标志性胜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态势初步显现。
●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建成全市首个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大亚湾土地资源弥足珍贵,如何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成为最优选择——与传统地上污水处理厂比较,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节省用地约30%,增加绿化面积超50%。
作为惠州市首个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如今,大亚湾区第一水质净水厂三期(下称“一厂三期”)地面公园已现雏形。最引人注目的潜流湿地里,水源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流经过碎石沉淀区、湿地植物净化区、沉水区、珊瑚骨浅滩过滤区四个功能分区,展示了一个小型生态环境治理系统。而在公园北侧,一个全开放的水文化广场也将从蓝图走进现实。
地面景观宜人,地下功能强大。走进一厂三期负一层,里面空间高大、宽广,污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及设施一目了然:辖区市政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净水厂后,先通过物理处理流程,把直径1毫米以上的悬浮物进行截留处理后,再进入生物处理流程。生物处理是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中的碳、氮、磷等各类污染物,同时利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污水中泥、水的高效分离,最终将污水净化处理达到地表准Ⅳ类水标准后排放。
据悉,一厂三期日处理能力达8万立方米,服务范围包括大亚湾大道—龙山十路以东、疏港大道以西、大亚湾中心区及澳头片区,服务人口约20万人。
“十三五”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重大改善
绿水青山是生活要素,也是文明要素,要看护,更要爱护。惠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全过程各领域,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进。
为山水蓝天立法!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惠州以推动绿色发展为立法工作重心,为保护一条江、一座城、一座山、一个湖和“惠州蓝”进行立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签发总指挥部1号令,号召全市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人大积极监督各级政府、部门做好治水工作;市政协多次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研工作,加强民主监督,积极建言献策。
实施刚性考核,压实生态环保责任。严格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进一步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推行“能者奖、庸者罚”,以考核推进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一线工作法”,解决污染防治攻坚难题。
群策群力,惠州在发展中交出漂亮的绿色成绩单:2017—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位居珠三角第1,2020年水环境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7。
新指标体系锁定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丰脊拥湾、山海联动……惠州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城市生态文化底蕴丰厚。“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日前,《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正式批准印发。作为“十四五”期间统筹惠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引性文件,该规划基于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实际的系列调查、研究、论证,提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路径,对推动惠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惠州具有重要意义。
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惠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稳居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生态系统安全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其中,提出5个领域19项具体指标,包含3项约束性指标,引导PM2.5浓度、森林覆盖率、美丽海湾建设等关键指标和特色指标继续保持引领。
■声音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公司副总规划师秦雨:
生态环境将成惠州持久吸引力
今年初,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1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惠州空气质量排名第9位,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优良天数占比94.52%,在全省和全国均位居前列。
“不只是2021年,惠州的好空气、好环境已经成了常态和共识。”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秦雨介绍,作为珠三角东岸的滨海之城,惠州得到了自然的特殊眷顾,山水林田湖海各类型自然资源要素齐备,且足够丰富。他介绍,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等山体秀美,东江、西枝江等水体穿城而过,还有西湖、红花湖等自然湖泊和281.4公里长的滨海岸线,赋予了城市独特的灵气。
“当前,在城市深度融深融湾背景下,除不断积聚的产业发展活力,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基底也为惠州注入了绵长的吸引力。”秦雨介绍,生态环境和多元包容让来惠的市民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惠州要坚定不移地守护好生态资源,推动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真正让自然生态资源转化成城市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活水”。
■观察眼
用铁的手腕下绣花功夫
昔日又脏又臭的淡水河,如今成为造福沿河百姓的民心工程。2020年,淡水河国考紫溪断面全年均值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20多年来首次实现全年稳定达标。
淡水河的蝶变是惠州用铁的手腕下绣花功夫开展治污攻坚的生动实践。“十三五”以来,全市围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核心任务,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采用铁腕治污的手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这其中,惠州建立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协调机制,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下沉督导制度,“大环保”“大治理”工作打开新局面;率先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坚持依法治污、立法为先,在全省率先开展地方性立法。
在深度融深融湾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征程上,接下来,惠州要继续用铁的手腕下绣花功夫,为努力打造最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城市形态和高价值区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相关知识
重庆九龙坡推进“数字生态大脑”建设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美丽西安绽放“生态之花”
青山有“价”绿水含“金”——楚雄州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南阳公安:保卫舌尖安全 守护绿水青山
“数”说生态:2022年浙江温州生态建设言之有“数”
以系统思维强化生态环境治理|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守护绿水青山!他们这样探索...
近年来广西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宁强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源头治理守护绿水青山
网址: 提升生态治理效能 守护蓝天绿水净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09686.html
上一篇: “绿水”“青山”“蓝天”常驻 西 |
下一篇: 花精脉轮与脉轮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