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盐碱地亩产460公斤|黑龙江“弱碱米”给我国约15亿亩盐碱地添希望

盐碱地亩产460公斤|黑龙江“弱碱米”给我国约15亿亩盐碱地添希望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盐碱地上种水稻,我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有了新突破。近日,省科院发布:我省寒地耐盐碱水稻科技创新初见成效,经测产,千余亩典型盐碱稻区每亩收获突破460公斤。在科技农业赋能之下,“绥粳18”很可能成为寒地特色弱碱米品牌稻种。


目前,我国约有15亿亩盐碱地,开展盐碱地改良、耐盐碱农作物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创新工程,它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充分发掘利用盐碱地资源,实现“科学到技术”,提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大幅度提升粮食生产潜能,2019年袁隆平院士倡议创立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并在全国典型盐碱地生态区设立了华南、华东、西北、东北4个区域分中心。


东北分中心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牵头与黑龙江中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立足东北,面向全国,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培育寒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为主线;以寒地耐盐碱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寒地水稻耐盐碱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寒地耐盐碱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基础、寒地盐碱地土壤改良与修复、寒地水稻耐盐碱物化产品研发、寒地耐盐碱水稻产业化服务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先进齐全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储备为支撑,培养一支立足黑龙江大农业、在寒地水稻耐盐碱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国内一流的人才队伍。

该项目启动1年多以来,我省建立了千余亩典型的盐碱稻区建立耐盐碱水稻原种培育及盐碱地改良实验基地。筛选出耐盐碱水稻资源4份,审定耐盐碱水稻品种5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项,新品种示范推广5.5万亩。2020年耐盐碱水稻品种“绥粳18”在pH值为9.0的盐碱地里,千亩片测产亩产突破460公斤。

为了整合东北耐盐碱研究优势资源,取得“从盐碱地上产粮”系列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2021年东北分中心将继续加强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推进耐盐碱区生试材料的审定和示范工作,对现有盐碱地改良和种植单项技术进行熟化和集成,形成寒地盐碱地水稻栽培技术体系,探索寒地稻田——池塘渔农循环改良盐碱地创新模式。同时,坚持科企合作,打造产业特色弱碱米品牌,为寒地耐盐碱水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王辛娜

编辑:马云鹏


相关知识

城市话题|继中国科学家重大发现后,变废为宝的盐碱地该如何规划?
【科学强国】胡树文:解开盐碱地“增粮密码”
盐碱地绿化常用土壤改良方法
脱硫石膏改良了兵团职工的盐碱地
盐碱地变成“聚宝盆”的改良试验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 新科技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耐盐碱耐涝、固氮高产 “中科菁1号”高效实现盐碱地生物改良
攻关 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新疆盐碱地治理状况调查
东营市盐碱地花生单产再创新高
保黑治酸排碱 提升耕地质量都有哪些新进展?

网址: 盐碱地亩产460公斤|黑龙江“弱碱米”给我国约15亿亩盐碱地添希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02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14年长沙市应届高校毕业生
下一篇: 深圳各区的花卉市场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