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9期):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盐沼和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9期):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盐沼和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近期,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聂明团队在互花米草入侵影响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2022年5月4日以“Effects of Spartina invasion o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salt marsh and mangrove ecosystems in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生态学著名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上。该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并不利于中国滨海盐沼和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前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植物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从北美引入以来,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互花米草在中国全境滨海湿地快速入侵和扩张,严重危害了土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滨海湿地是由盐沼和红树林等组成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互花米草入侵形成的高密度与高生产力的盐沼,被认为有巨大的蓝碳增汇潜力。近十年来,有关互花米草入侵影响蓝碳碳汇的局地研究与日俱增。但是,在中国全境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蓝碳碳汇的整体影响还尚不清楚。

为此,本研究从91项实验研究中收集到2479个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观测数据,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探究了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湿地(盐沼和红树林)SOC含量的影响(图1)。

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湿地(盐沼和红树林)的SOC含量无显著影响(图2)。在9种不同类型的土著盐沼和红树林中,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北亚热带地区以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优势种的盐沼土壤表层30 cm的SOC含量,降低了南亚热带地区以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优势种的红树林和混生红树林的土壤表层60 cm的SOC含量,但对其他盐沼和红树林的SOC含量无显著影响(图3和4)。此外,在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系统中,SOC含量在入侵后的前二十年增加,随后逐年减少,并非之前认为的随入侵时间单调递增(图5)。

2 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盐沼和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3 互花米草入侵对不同优势种盐沼和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4 互花米草入侵对不同深度和气候区的盐沼和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5 土壤有机碳含量随互花米草入侵时间的变化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徐晓和博士研究生卫书娟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聂明教授和复旦大学/云南大学李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博士后陈鸿洋为共同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曙光学者、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博士后面上项目等资助。

相关知识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索引)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15期):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营养输入导致土著植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抵抗力的崩溃
入侵种互花米草影响我国滨海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红树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及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1期):《植物入侵生态学:互花米草案例研究》——20年持续研究阐明互花米草入侵格局、机制、影响与管理策略
中国滨海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和红树林滨海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互花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12期):美国生态学会期刊Ecology上的首个中国专刊:中国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生态学研究
互花米草入侵对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特征的影响

网址: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系列进展(第9期):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滨海盐沼和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153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对花粉过敏的人不能赏花?2024
下一篇: “双碳”背景下种植业减排增汇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