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2005年来到上海时,18岁的任小平在一家农业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从此与农业结缘。这座城市给来自安徽芜湖的她留下了美好回忆。2008年8月8日,她与丈夫结了“奥运婚”,同年,在崇明这个世界级生态岛找到了事业方向,成为一名农业创客。
与花打了十多年的交道,这颗年轻的心按捺不住,又捣鼓起了新花样。这一次,她想要建一座“花海田园”康养文化园。
让花卉走进千家万户点亮美好生活
从财务到花卉种植,不经意间的一次改行,让她从此进入了花的世界。“其实,我们刚开始接触进口花卉种植的时候,纯粹是看好市场丰厚的利润。比如十几年前一枝红掌花在市场上的售价是30元,大家抢着买还买不到。后来我们利用了新技术,使得该品种的批发价降到8元一枝。”任小平说,自己的心愿是让花卉走进千家万户点亮美好生活,而不是成为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经过10多年的深耕,在花卉种植方面,任小平执掌的碧嬴已经拥有40000平方米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引进了荷兰Priva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种植红掌(切花、盆花)、凤梨、蝴蝶兰、吊兰、金鱼草、多肉、口红花、绿萝等近百种特色花卉。基地的花卉产品曾荣获花卉博览会金、银、铜等奖项,基地也被花博会组委会确立为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的花卉分展区。
从花卉种植到农产品产销再到园林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再到现在的康养文化产业,创业之路每走一步都是新的探索。任小平说,“我们不想躺在舒适圈,年轻人比较敢于去尝试新事物。”
今年爆发的疫情,让公众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任小平从“危”中嗅到了“机”。“我们开始建设康养文化园。结合花和康养,提供观光、科普、中医养生等服务。其中,康养服务,我们将利用本土中医药大学的专业优势,整合诸如中经堂等专业机构的资源,教大家疏通经络、了解养生知识。”
相较非农业投资者专程到上海远郊重建一个康养园,任小平认为,自己的成本要低得多,成功率则大大提升。“基地已经具备了花卉、农产品、绿化等各个现成的要素,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它们跨界整合,给游客提供一个一年四季可以采摘蔬果、欣赏鲜花的地方,一个可以放松身心、康养的场所。”
康养文化园将云集高科技
任小平介绍说,未来的康养文化园将采用智能化系统,比如智能接待、微信小程序、VR沉浸式体验、无人花卉超市、AI穿戴识别与自动消毒等。所使用的设备也是低碳环保可持续,如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地源热泵自动加热系统、生态防虫治虫、普瑞瓦(priva)智能温控系统、移动苗床、喷雾及滴灌喷灌系统等,而这些智能设备也都是他们目前在用的。
“现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在探索5G业务,我们就和联通合作,将5G技术运用在农业上。以后游客一进门就有机器进行人脸识别。第二次光顾的时候,机器会自动欢迎对方,并告知客人上次光临是什么时候;虽然光临时有些花错过了花期,但游客戴上AR眼镜,就可以回溯它盛开的时候,观察其生长过程;而无人花卉超市,则可让游客自己付款,自助采购花卉……这里集中了住宿、餐饮、观光、旅游、康养等项目,一年四季有花卉可以欣赏、购买。”对于园区的高科技,任小平娓娓道来。
根据规划,康养文化园具有“养——康体疗养、游——花溪游览、学——科普研学、产——花卉产业园”四大功能,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用地进行智能化、系统化改造,全力打造“上海健康养生体验文化园产业综合体项目”,可带动农户就业创收,助力新农村建设。
已建成1万平方的玻璃温室
任小平非常看好康养产业。她介绍说,一来该项目政策支持力度大。早在2013年国家就出台了很多关于康养方面的扶持政策,例如《关于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提案》等;二来区位优势明显,崇明是上海人民的“后花园”,2021年中国第十届花博会也将在这里举办;三是康养需求巨大,随着经济发展,老龄化趋势加速,供给严重不足。
据其介绍,该项目共分为三期,目前已投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流转土地452亩,整体道路、主入口景观、1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都已建成,项目完全建成后将拥有“江南韵味、中国元素、海岛特色”,形成“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建筑特色。
“我们的运营模式是以康养、医疗、民宿、体验、休闲、花卉和农产品销售作为盈利点,实行会员制和非会员制营销策略,通过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海军军医大学专家坐诊,为会员们提供管家式服务,后期也会引进‘中经堂’的管理模式。”任小平介绍说。
═══ 对话 ═══
我没什么过人之处,唯一靠的就是坚持
记者:这几年,返乡创客多了起来,你从事农业十多年,害怕被“后浪”追上吗?
任小平:近年来,主修农业专业的学生返乡创业的多了起来,这其中不乏高学历的人才。我学历不算高,之所以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某种意义上是得益于进入这行较早。2005年,我刚刚涉足农业那一年只有18岁,那时这一领域的竞争没那么激烈。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些年唯独靠的是坚持这一优点,这么多年没改行。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方面的人才很紧缺。我是作为农业人才引进落户上海的。我挺看好农业未来的发展。
记者:和老一辈农民相比,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农业创客,你认为年轻人返乡发展农业有何特别的优势?
任小平:可能年纪大的会比较保守。如果他们的孩子不愿接手农业事业的话,做到一定时间,他们的事业会慢慢萎缩。而作为年轻人,我们更敢闯敢试错,大不了重来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相关推荐相关知识
“青”农创客|这位美丽的“花仙子”,要在上海“后花园”建一座“花海田园”
接轨上海 嘉兴平湖持续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
春节免费逛林下花海 花仙子花园40万株郁金香盛放
体验田园七大春趣 天府农趣乐园生态旅游季开幕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财政 田园综合体江苏探索(下)
花“汇”让上海更美丽,2024上海(国际)花展如期而至
【探索】2021上海桃花节今天开幕,5条线路带你畅游
深圳往返河源住巴伐利亚+泡温泉+古街+客天下小镇+花海2天
美丽经济助推大花园建设
玉树创客: 聚焦资源优势,一起奔跑!
网址: “青”农创客|这位美丽的“花仙子”,要在上海“后花园”建一座“花海田园”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323.html
上一篇: 血源 全地图流程攻略 全地图BO |
下一篇: 吐血整理!涪陵网友强推的火锅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