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9月22日:A2综合新闻
花生产后减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9月19日,我省“花生产后减损干燥与贮藏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在“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正阳县召开,与会专家对课题组开发出的两级干燥工艺及密闭贮藏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技术具有干燥速度快、干燥效率高、干燥时间短、综合成本低、贮存时间长等优点,对减少产品损耗和提高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花生产后减损技术的重大突破。
油料产后减损技术是当前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加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刚收获的花生含水量较高,不易贮藏,只有当其中的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能安全贮藏。因此选择适当的干燥方式及干燥装备对花生的贮藏至关重要。目前花生干燥普遍采用的是自然干燥法(风干、晒干),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集约化的发展方向,这些方法面临耗时长,人力成本增加、多次翻晒、劳动强度大以及场地不足的问题。由于晾晒场地有限,大部分晾晒在公路上或公路边进行,汽车废气、灰尘污染严重,花生品质难以保证。更严重的是,这种方法对天气的依赖性大,一旦遇到下雨、连阴等恶劣天气,无法及时晾晒会导致花生品质降低,甚至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损失在50%以上,甚至绝收。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在现场会讲话中指出,花生不进行正确的干燥和贮藏,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影响食品安全,而且不利于出口贸易,这次现场会示范的花生干燥贮藏技术不仅保证了花生的食用安全,而且省工省时,建议大力推广。
“花生产后减损干燥与贮藏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是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产品加工)项目,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主管,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所、正阳县花生研究所、正阳县雅东粮油食品公司联合承担。项目建立了花生干燥、贮藏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课题组根据花生果的结构特点和干燥规律,结合农户、合作社的实际情况,通过自主研究和技术集成,开发出了两级干燥工艺及密闭贮藏技术,即先将鲜花生干燥到适宜水分,进行脱壳处理,再对花生仁进行二次干燥,对达到安全水分的花生仁进行二氧化碳或氮气常温密闭贮藏。项目制定了花生干燥贮藏技术规程,在正阳县雅东粮油食品公司建立了花生干燥、贮藏集成技术示范生产线。项目主持人、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所副所长黄纪念介绍,该技术与传统干燥方式和贮藏方式比较,不仅具有干燥速度快、干燥效率高、干燥时间短、综合成本低、贮藏时间长等优点,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清洁无污染,降低了黄曲霉毒素生成的几率,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贮藏1年后产品品质还能达到优良。
据河南农大食品学院艾志录教授介绍,这一技术是按照标准化进行的,更符合食品加工的要求,既提高了品质和商品性,又降低了危害,推动了由花生种植到加工的发展,对花生产业的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正阳县雅东粮油食品公司李亚东董事长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传统晾晒方式,贮藏是自然堆放,损耗在10%~30%,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损失会更大,而每公斤干燥处理达到贮藏标准的综合成本仅0.2元,采用目前这一技术损耗不超过1%,提高效益50%,过去最怕的是过夏和贮藏,现在省农科院专家已经帮我们解决问题了。”该项目研发的花生产后减损干燥与贮藏关键技术,确立了油料产地规模化干燥贮藏轻简化设施工艺,建立了绿色、安全、低成本的油料干燥贮藏技术模式,适宜在花生主产区进行推广应用,可以满足广大农户、合作社及中小型油料仓储、加工企业的需求。在该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油料产地规模化干燥贮藏轻简化手册已上报农业部,待专家审核后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该技术在全国尚属领先。
(本报全媒体记者 雷建树 郭俊娟)
相关知识
ARC耦合技术助秋收花生亩产提两成
辽宁小粒花生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研发出花生生防制剂
莱阳地区花生节水灌溉研究
花生的叶面喷肥技术
河南省花生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生物炭固定化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紫色土壤花生施肥试验
我国植物能源创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花生钼素肥料施用技术
花生芽菜水培生产技术
网址: 《河南科技报》:花生产后减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3717.html
上一篇: 干燥花制作技术 |
下一篇: 如何制作干花使其可以永久保存?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