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朝代,「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甚至被西方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追求隐逸生活,由隐逸文化自然兴起雅致的生活美学,并且在民间迅速流行。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合称「四艺」。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充实涵养与修为,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乃宋代雅致生活的集中体现。
中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茶文化得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民间百工的崇尚,可谓空前繁荣。
点茶 | 轻点香茶,悠然品茗
其上承唐代精致的煎茶法而有创新,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
「点茶法」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茶饼压辗成粉末后置于盏中。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以水注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水充分交融,混合成乳状再饮用。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酷爱点茶,百姓自然跟风,传世诗文可知苏东坡、陆游等名士也都对点茶赞赏有加。甚至深深影响到日本的抹茶道。 除此之外,「斗茶」亦是宋代茶事的一大活动,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 「斗茶」以猜测茶叶产地、辨别采摘时间、分辨春茶秋茶,以及辨明点茶之水来源和品质为主。带有游戏乐趣,更有助于当时茶叶品质和点汤技艺的提高。
插花 | 理念之花,百态人生
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唐朝之时已在宫廷盛行,至到宋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 不同于唐代插花的富丽堂皇,宋的插花讲究清雅素淡,高低错落,疏密聚散,对内涵的重视更甚于形式,被称做「理念花」。
宋人还有「簪花」的习惯,不论男女,不分贵贱,上至君主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为时尚,「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
宋朝的商家,也喜欢用插花来装饰酒店、茶坊,营造出带有些许野趣的优雅格调。
《梦梁录》记载:「汴京熟食借,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
宋代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之时往往万人空巷。
焚香 | 沉馥馨香,舒解烦忧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爱香成癖,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宋代更将此幽静风雅之气推向极致。 上至文人雅客聚集之时,品香抚琴,吟诗作画,谈诗论道;下至庶民百姓解酒安神,熏衣待客,甚至衣着妆容,可谓无物不香。
香炭原料质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隔火熏香的效果,所以香碳的制作及用料十分考究。隔火片以陶或瓷为佳,可使香气更加温润纯正。甚至香灰都讲究洁净松软、疏松透气。
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恋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
挂画 | 行云字画,乾坤之趣
「挂画」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
演变至宋代,宋太祖赐茶肆画图,当为饮茶挂画的始由,此后挂画题材渐渐广泛,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
从此,宋代文人雅士逐渐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赏画遂成为家居鉴赏或雅集聚会的重要活动。
茶肆挂书画或茶前挂画是对品茗环境的营造,有助于饮茶之时平静内心,于画中方寸之魅,寻乾坤日月之趣。
如果说: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宋代,是一段曾经的时光,更是一种气质、精神、艺术和审美,含蓄内敛而包容。那是一种「柔」的文化,用极简、极素、极拙创造了世间大美。
如今,宋之风雅已然随历史的洪流远去,然而其中蕴涵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却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灭,那是一种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生活态度。
不必生得惊艳,但要活得精致
宋代文人心中自有山水,笃信生命质感,远比权力财富更具价值。就连皇帝宋徽宗,也认为心中的山水远胜于世俗的权力。
宁静于心,而无敌于外。生命微若轻尘,只要懂得舍弃,不固执、不沉迷,生活其实可以很单纯,很悠闲,很丰富。
如今面对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不妨也时常像宋人一样慢下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物、美景,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体悟。
其实无论是千年前的宋朝
还是如今时光流转的现世
「雅」都是永不褪色的美
因为懂得感受和体味生活
才是一个生命的最高境界
相关知识
“居风雅 品艺韵”
风雅
“中式风雅
宋韵风雅插花系列之君子兰叙
花艺:这般四事|艺素链
插花艺术|花与瓷的结合,感受中国古典风雅
那些古人,把「瓶花」放进自己的诗词里,风雅不可方物
宋人四艺:插花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普通文人墨客,都热衷插花艺术
读书笔记读吴钩《风雅宋》,第二周打卡雅趣篇。
花道,一种风雅娴静的生活情愫
网址: 风雅四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5057.html
上一篇: 一个花型如何演变出千百种造型 |
下一篇: “聚焦产业焕新 推动融合发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