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萝卜黑圈病病原鉴定

萝卜黑圈病病原鉴定

萝卜黑圈病病原鉴定

【摘要】:近年来在潍县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cv weixian)主产地发现一种新的萝卜病害。发病萝卜外观与健康萝卜无异,发病初期横切开可观察到辐射状的小点,围绕表皮内层内的导管形成黑环,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黑圈病”。若沿变黑的皮层纵切后可发现呈乱麻状分布的黑色维管束组织。发病严重的萝卜从上到下腐烂,呈现黑圈处的维管束组织全部变黑,周围组织腐烂,形成离层。本文对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从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及ITS序列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并对该病菌的寄主范围、侵染途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分离到的16个菌株中随机挑选5个用于致病性鉴定。伤口接种的潍县萝卜发病率为94.1%,灌根接种的萝卜发病率为61.1%。这说明萝卜黑圈病是由细菌引起的。2.对代表性菌株W7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与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P. putida特征相似。3.菌株W7的16S rRNA核苷酸序列与P. putida (Genbank登录号为ef529517)的同源性最高,为99.80%。在根据16S rR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W7归属于P. putida分枝。4.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 W7在青萝卜和白萝卜上也产生同样的症状,但对大白菜、甘蓝、芥菜、雪里蕻、油菜和生菜等供试蔬菜没有致病性。5.病原菌主要通过根部侵染造成萝卜发病(根部伤口接种发病率为85.0%,灌根接种发病率为61.1%);叶部喷雾接种不能造成萝卜发病,但叶片伤口有可能(发病率为11.2%)成为病原物的侵入途径。目前为止,世界范围的P. putida均是作为生防菌或生物降解工程菌,没有引起植物病害的报道。本文第一次报道了P. putida可以引起植物病害。这对植物病理学和生物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皿对峙培养试验中,该病原菌W7对小麦纹枯病菌(R. cerealis)和小麦赤霉病菌(F. graminearum)有一定的平板拮抗作用,间接证明了菌株W7的分类地位。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菌株Lyc2,平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可显著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温室盆栽试验表明,Lyc2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8.8%;水培棉花苗试验表明,Lyc2能显著增加棉苗的鲜重和干重,但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该菌经形态、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及16S rRNA和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进一步通过种特异的recA基因序列分析,证明Lyc2菌株属于B. cepacia复合物中基因型IX,B. pyrrocinia。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1234187246572142592

1 何小维;赵喜红;刘晓云;黄强;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年01期 2 刘鹏;魏亚东;崔铁军;Biolog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在植物病原细菌鉴定中的应用[J];植物检疫;2006年02期 3 罗远婵,谢关林洋葱伯克氏细菌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J];微生物学报;2005年04期 4 权春善,郑维,曹治明,王军华,范圣第洋葱伯克霍尔德菌CF-66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5年05期 5 张荣,孙广宇,张雅梅,康振生小麦蓝矮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5年05期 6 张维宏,杨文香,孟庆芳,刘大群,张汀番茄溃疡病菌拮抗链霉菌菌株23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5年05期 7 夏明星,赵文军,马青,朱水芳植物病原细菌DNA分子检测技术[J];植物检疫;2005年01期 8 李向东,刘金亮,李文法,范在丰,李怀方,王洪刚潍坊萝卜红心病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5年01期 9 朱建裕,周吉奎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展[J];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10 郭亚辉,郭坚华,李斌根据16SrRNA序列对假单胞菌属分类学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2期 1 刘婷婷;刘同金;李锡香;王海平;宋江萍;张晓辉;阳文龙;不同根肉色萝卜代谢组特征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胡胜平;胡新民;王明根;德日杂交萝卜的栽培及利用[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3 陶婧;袁艺;龙荣华;梁明泰;李石开;加工型萝卜优质新组合选育初报[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宋明义;李恒溪;董岩翔;汪庆华;王加恩;陈叶爱;浙江萧山“一刀种”萝卜产地环境研究[A];2006年浙江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宋明义;李恒溪;董岩翔;汪庆华;王加恩;陈叶爱;浙江萧山“一刀种”萝卜产地环境研究[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路昭亮;李小艳;龚义勤;柳李旺;汪隆植;萝卜不同基因型主要营养品质分析和评价[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伟;张红梅;张蜀宁;二、四倍体萝卜核型比较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小康;张雪清;熊秋芳;春萝卜新品种春雪的选育[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小康;夏季萝卜高产栽培技术[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梅时勇;王艳辉;姚芳;黄来春;张新毅;萝卜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289887145204383744

1289887717202591744

相关知识

萝卜黑圈病病原鉴定
病原真菌鉴定
萝卜抗芜菁花叶病毒研究现状.doc
植物病原真菌鉴定
蝴蝶花枯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pdf 全文免费在线看
藏红花腐烂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防治
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
浙江西兰花花球头腐病的病原鉴定
吉林省5种药用植物细菌病害的病原鉴定及对药剂的敏感性研究
花卉新病害——海里康叶枯病及病原鉴定

网址: 萝卜黑圈病病原鉴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646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关于森林虫害调查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 苗圃地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