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封面 进入购买
刊首语
20世纪初,欧美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绿地景观的品质成为广受关注的人居环境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绿地景观的品质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1976年,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球范围内开始探讨人居环境问题的系统化、科学化,为后续的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居环境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日益显现。这些问题冲击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深刻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完善发展。另一方面,乡村在维持其传统地域特色的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如何在城市和乡村空间中塑造更加宜居、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温度调节、雨水管理等,还可以增进社区凝聚力并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本期专题展示了城乡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城乡住区环境、校园和公共空间等多视角出发,运用信息图谱、无人机实测、碳储量评估、用户生成内容以及热舒适度模拟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和管理策略,将绿地转化为城市中安全、包容和健康的空间资源,旨在让读者对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城市规划者、环保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方法借鉴。
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讨论和实际行动,共同发展更宜居、更绿色的城市未来。
本期学术组稿人:陈天
目录
01 刊首语
Editorial
03 专题论文
Essay
04 基于空间环境信息图谱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东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 臧鑫宇 陈天* 沈国强 高志琴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Urban Design Method Based on Spati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Map – a Case Study of Dongyang City Center / ZANG Xinyu, CHEN Tian*, SHEN Guoqiang, GAO Zhiqin
11 基于无人机实测的住区绿地广场地表温度研究 / 王柳璎 陈天* 于洋
Research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Square Based on UAV Measurement / WANG Liuying, CHEN Tian*, YU Yang
16 基于生境质量与碳储量评测的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 王佳煜 陈志端
Research on Landscape Pattern Optimization in the GBA Based on Habitat Quality and Carbon Storage Assessment / WANG Jiayu, CHEN Zhiduan
20 寒冷地区校园室外热舒适度模拟验证与设计优化 / 苗时雨 郭飞* 张弘驰 唐海全 鄢多多
Simulation Validation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for Campuses in Cold Regions / MIAO Shiyu, GUO fei*, ZHANG Hongchi, TANG Haiquan, YAN Duoduo
26 儿童亲自然活动多样性与城市绿地空间特征关系研究 / 高昕蕊 张秦英*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ty of Children’s Pro-nature Activity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Green Space / GAO Xinrui, ZHANG Qinying*
30 多元主体参与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 赵迪 李嘉祥 司文艳 李昊*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 ZHAO Di, LI Jiaxiang, SI Wenyan, LI Hao*
34 基于用户生成内容数据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偏好研究——以天津市人民公园为例 / 康志浩 刘雅心 胡一可*
Research on Landscape Preference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Based on UGC Data –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People’s Park / KANG Zhihao, LIU Yaxin, HU Yike*
39 创新实践
Innovative Practice
40 涝利海乡村振兴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Laoli Lake
50 周口沙河湾湿地公园
Zhoukou Shahewan Wetland Park
64 设计风行
Design Trend
布拉格气候公园
Climate Park in Prague
70 工程案例
Works
杭州亚运村水岸
Asian Games Village Waterfront in Hangzhou
86 植物配置与生态空间
Plants & Ecology
基于气候适应的植物景观营建策略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Climate Adaptation
内容精选
专题论文
基于空间环境信息图谱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索——以东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臧鑫宇 陈天* 沈国强 高志琴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Urban Design Method Based on Spati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Map – a Case Study of Dongyang City Center / ZANG Xinyu, CHEN Tian*, SHEN Guoqiang, GAO Zhiqin
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总体城市设计需要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趋势,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结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营城范式。以东阳市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以空间环境信息图谱为指引,落实城市在生态、文化、空间形态、城市风貌等维度的总体设计策略。树立传承东阳历史文脉的江南水乡生态城市典范,为我国总体城市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总体城市设计;信息图谱;方法与策略;东阳市
[1] 吕晨, 张颖, 王洪成. 公共健康导向下城市滨水慢行空间研究——以承德老城区旱河为例[J]. 景观设计, 2023, (3):12-15.
基于无人机实测的住区绿地广场地表温度研究 /
王柳璎 陈天* 于洋
Research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Square Based on UAV Measurement /WANG Liuying, CHEN Tian*, YU Yang
为探究高层住区绿地类型与广场形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利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实测兰州市6个高层住区内的44个绿地广场夏季地表温度,分析不同类型绿地广场地表温度的分布特点,并对广场圆形度与地表温度做相关性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团绿地广场的地表温度普遍比中心绿地广场低,平均降温差值百分比最高可达2.09%;广场的圆形度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通过降低圆形度,组团绿地广场可获得比中心绿地广场更明显的降温效果。
关键词:城市绿地;高层住区;住区绿地;地表温度;无人机热成像
[1] 依兰, 王洪成.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固碳效益核算及其优化探讨[J]. 景观设计, 2019(3):36-43.
[2] 张丽丽, 董丽, 郝培尧, 等.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存量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思考[J]. 景观设计, 2022(2):93-97.
基于生境质量与碳储量评测的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 王佳煜 陈志端
Research on Landscape Pattern Optimization in the GBA Based on Habitat Quality and Carbon Storage Assessment / WANG Jiayu, CHEN Zhiduan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将气候适应性理念纳入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已渐成共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定量化评测2000—2020年生境质量与碳储量的时空演化规律,调用ArcGIS平台的LinkageMapper模块构建景观格局,提出生态点域、线域与面域的景观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关键词:生境质量;碳储量;粤港澳大湾区;景观格局优化
[1] 朱玲, 王睿, 魏宜, 等. 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城市滨河缓冲带生态修复策略研究[J]. 景观设计, 2020(6):4-11.
寒冷地区校园室外热舒适度模拟验证与设计优化 / 苗时雨 郭飞* 张弘驰 唐海全 鄢多多
Simulation Validation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for Campuses in Cold Regions / MIAO Shiyu, GUO fei*, ZHANG Hongchi, TANG Haiquan, YAN Duoduo
全球范围的热岛效应频发使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城市气候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选取2022年典型气象日中大连市某高校的四个室外建筑群热环境实测样本,采集日间逐时相关物理参量,计算热舒适度指标;结合气象数据、建筑群体块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采用热环境模拟软件进行室外热舒适度模拟。将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客观定量讨论该室外热舒适模拟工作流在城市中观气候研究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未来热舒适优化设计提供室外热舒适模拟工作流性能化设计依据。
关键词:校园建筑;室外热环境;热舒适实测;城市形态;建筑性能模拟
[1] 张弘驰, 王雨秋, 白金, 等. 滨海城市夏季室外热舒适比较研究 [J]. 景观设计,2023, 21(3): 20-24.
儿童亲自然活动多样性与城市绿地空间特征关系研究 / 高昕蕊 张秦英*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ty of Children’s Pro-nature Activity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Green Space / GAO Xinrui, ZHANG Qinying*
城市绿地是儿童接触自然的重要载体,明确影响儿童亲自然活动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优化绿地空间设计,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身心健康。实地调研天津市三处社区公园,获取其绿地空间特征和儿童行为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儿童亲自然活动多样性较高的空间在形态方面具备空间整合度低、空间围合度高、绿地边界开放性强等特征;在要素方面具备植物种类丰富、层次结构多样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城市绿地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关键词:亲自然活动;城市绿地;设计要素
[1] 侯晓蕾. 儿童友好型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景观设计. 2021,19(6): 26-33.
[2] 李佳滢,张秦英, 陈进, 等. 人居环境视角下儿童与绿色空间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 景观设计. 2021, 19(5): 22-27.
多元主体参与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赵迪 李嘉祥 司文艳 李昊*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ZHAO Di, LI Jiaxiang, SI Wenyan, LI Hao*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引领下,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多元主体的内涵、内在动机、自身需求及利益诉求等进行解析,围绕人居环境建设的多任务环节和治理需求,提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路径,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多元主体;参与式营造;乡村驻地规划师
[1] 赵迪, 钱欣. 儿童参与式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J]. 景观设计, 2019(5):12-19.
基于用户生成内容数据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偏好研究——以天津市人民公园为例
康志浩 刘雅心 胡一可*
Research on Landscape Preference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Based on UGC Data –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People’s Park / KANG Zhihao, LIU Yaxin, HU Yike*
以天津市人民公园为例,基于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数据,提出适用于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偏好的评价方法。将景观偏好分为感知与认知偏好,并落位至具体景观节点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感知评价层面,绿视率、蓝色视野指数、自然开阔度与景观节点受欢迎程度成正比,干扰因素指数与景观节点受欢迎程度成反比;在认知评价层面,可游览景观节点的认知评价较高。当前,人们对公园绿地的景观偏好与自然风光的体验、场地可提供的活动和社会连接感受相关。从感知与认知评价层面全方位地反映人们对公园绿地的景观偏好,可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园绿地;用户生成内容;景观偏好评价;文本分析
[1] 王婷婷, 李发明.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的蓟州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使用情况评估[J]. 景观设计, 2020, 18(5):16-23.
创新实践
涝利海乡村振兴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Laoli Lake
设计团队选择了七种既能适应当地气候又能形成秋季色叶观赏景观的乔木模拟自然混交林,为涝利海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支持,也为民宿和露营地孕育一个生态教育基地。在2023年春暖花开之际,混交林在湖畔安了家。几场大雨过后,树木长出了新叶,洒下的波斯菊种子开成了花海,林子里原本裸露的土地长满了狼尾草和各种不知名的野草。设计团队将修剪下来的乔木枝条编成艺术装置,与湖对岸的灯塔遥相呼应。场地中清理出来的石块或被垒成纪念墙、座凳,或被铺成林间小路,或被围成树坑围堰……废弃的材料也可以另一种方式成为场地的一部分。
周口沙河湾湿地公园
Zhoukou Shahewan Wetland Park
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处于沙颍河流域。场地原为废弃的火力发电厂灰坑,由于常年堆积煤粉、灰渣等污染物,场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由于河南省的能源结构较为单一,多靠火力发电进行供电,火力发电引发的污染问题是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问题,周口沙河湾湿地公园作为中原地区污染治理的示范性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风行
布拉格气候公园
Climate Park in Prague
气候公园位于城市的重要位置,包括一段闲置的铁路调车区和步行可达的历史悠久的市中心。同时,气候公园处于伏尔塔瓦河的特殊河段,河道弯曲幅度大。项目将位于Rohan岛的闲置铁路调车区转变为一个可适应气候的现代公园。通过对现有地形的适当干预,打造了一个弯曲幅度更大的河道,在周期性洪水来袭时可以让洪水淹没河道,从而防洪减灾。同时,对地形的适当干预也重塑了伏尔塔瓦河典型的低洼景观。梯田公园的设计促进了河岸低处的湿地区域与市中心高处的干燥区域之间的自然过渡,在不同坡度种植不同植被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多样的植被结构不仅改善了天然的储水系统,还能在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
工程案例
杭州亚运村水岸
Asian Games Village Waterfront in Hangzhou
项目位于京杭大运河汇入钱塘江的交汇处,流向正好与人流进入场地的方向契合。以此为灵感,景观奠定了“入江”“观潮”“逐浪”三大空间设计策略,又衍生出多个景观场景。
植物配置与生态空间
基于气候适应的植物景观营建策略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Climate Adaptation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已经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增快、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而除了全球性气候变化之外,大型城市还面临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加剧了城市气候问题的复杂程度。在气候多重变化的影响下,植物物候期改变、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濒危等现象频发,并可能进一步引发更严重的生态危机。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具备雨洪管理、微气候调节等功能。植物是绿地发挥生态功能的载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生态策略。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与搭配营造气候适应性植物景观能够帮助生物适应当地气候并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生态平衡。另一方面,适应气候的植物景观设计能够降低绿地管理成本及能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形成良性循环。本文以建立气候适应性植物景观为目的,从因地制宜配置植物群落、提高绿地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兼顾植物景观美学价值三个方面探讨植物景观营建策略。
扫码购买或 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气候适应型城市区域设计
《中国花卉园艺》2023年第8期“家庭园艺”专题|新刊推荐
《中国花卉园艺》第12期“2023年终专稿”专题|新刊推荐
兰州城关区绿地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中国花卉园艺》第11期“再说小众精英”专题 | 新刊推荐
《中国花卉园艺》2023年第5期 “第25届国际花展”专题|新刊推荐
基于气候适应的北方农村住宅节能设计与技术方法研究
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南京市青龙片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气候适应性设计
网址: 【新刊推荐】2023 年第 6 期 气候适应设计与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6716.html
上一篇: 贵州省小油桐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分 |
下一篇: 光、温对大豆生育的影响(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