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北京农科院智能施肥新技术为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北京农科院智能施肥新技术为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它关乎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乃至农民的钱袋子。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施肥大国,化肥年施用量高达6000万吨,居全球之首。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靠经验"、盲目施肥等问题,化肥利用率低,面源污染严重,不仅影响粮食安全,也制约着农业绿色发展。

76987e51bf00813d316e09e8faffb9be.jpeg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于景鑫 、曲明山、单飞飞、兰壬苹、史凯丽、郑楷等发明人研发的"智能施肥配方决策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4 1 0148394.9),施肥有望告别"靠天吃饭",为科学精准、绿色高效的智能时代提供技术支持。

175740591f081cb2197fa6673275e57d.jpeg"施肥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如何根据不同作物品种、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来制定科学施肥方案,一直是农业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比如同样一块麦田,春天拔节时需要氮肥,夏天灌浆时主要用钾肥。你可以想象一下,农民凭经验施肥,往往是'一锅乱炖',难以适应作物养分需求规律。"
而智能施肥配方决策系统无疑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该系统集成了作物生长模型、环境信息感知、机器学习等多项前沿技术,能够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实时监测分析土壤墒情、苗情长势等数据,预判作物的养分需求走势,从而精准制定施肥処方,做到让每一粒肥料都发挥出最大效用。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智能施肥配方决策系统就像是作物的'私人营养师',能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开具'饮食处方'。它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再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得出作物最需要的'营养套餐',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的最佳配比和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部位等,让施肥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苗制宜。"
这套系统的另一大亮点,是具备自主学习和优化能力。"系统采用了深度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能够从历史施肥和作物生长大数据中,不断学习提炼优化施肥策略,使施肥方案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农民反馈的施肥效果数据也会输入系统进行再学习,从而不断迭代升级施肥模型。"从理论上讲,系统使用的时间越长,施肥决策就会变得越来越精准。
a509833e9e150a93857963300e5f7f80.jpeg化肥减量增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此次北京农科院研发出的智能施肥新技术,正是主动顺应智慧农业发展大势,以现代信息技术武装传统农业,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增产增收的创新探索,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e4a00e3b03b734270c3b99a54f11fffb.jpeg

相关知识

北京农科院智能施肥新技术为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安徽青年专家为农业青年“把脉开方”
田间地头 结满“科技果实”
绿大褂把脉开方 为树木健康护航
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中化“水肥一体化”助力增产增收
北京已建成7家树木医院,“绿大褂”把脉开方护航树木健康
北川:“农保姆”把脉问诊花魔芋 开出病虫害防治“良方”
植物生病怎么办?南农大植物医生“义诊把脉”把病除
在田间地头想方法,新农人让农业“发新芽”
智能水肥一体控制系统的优势及适合场景应用

网址: 北京农科院智能施肥新技术为田间地头“把脉开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679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工厂自动化灌溉和施肥系统的技
下一篇: 科技感满满 一部手机就能一键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