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切花菊灰霉病抗性评价体系建立及防治技术初探

切花菊灰霉病抗性评价体系建立及防治技术初探

切花菊灰霉病抗性评价体系建立及防治技术初探

【摘要】: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我国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花色花型丰富多样、观赏价值高等优势。近年来,切花菊采后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灰霉病害,严重影响切花品质,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筛选和培育抗灰霉病的优良切花菊品种。同时,加强灰霉病的田间防控管理。目前关于抗灰霉病切花菊品种的筛选与相关防控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得到切花菊灰霉病的致病菌株,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切花菊灰霉病病原菌菌株‘HMB’进行致病力检测,明确了该病原菌菌株以菌丝接种和马铃薯葡萄糖水制备的1×10~5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菊花叶片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活体植株菌丝接种和离体叶片孢子接种开展了37个切花菊品种苗期灰霉病抗性评价;初步探究了切花菊‘优香’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技术。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出切花菊‘优香’灰霉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与18Sr DNA-ITS目的基因PCR检测,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鉴定。对该菌株进行致病力检测,根据柯赫氏法则确定该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2.对该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探究,发现灰葡萄孢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氯化铵;PDA和PSM均适宜菌丝生长,后期可产生少量菌核,但总体上很难产生孢子;最适pH为5-6;菌丝在5℃下亦能生长,35℃停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在20-25℃;孢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与水相比,以马铃薯葡萄糖水作为营养液时相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时间对菌丝生长无影响。3.通过活体植株菌丝接种和离体叶片孢子接种对37个切花菊品种进行灰霉病抗性鉴定,鉴定出7个中抗品种、14个中感品种,16个感病品种,如中抗品种‘秦淮染霞’、中感品种‘金爪’、感病品种‘秦淮白茶’。4.对10种广谱性杀菌剂进行灰霉病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的异菌脲、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锉、多抗霉素共四种杀菌剂,并进行田间防控试验,发现这四种杀菌剂均可有效抑制灰霉病发生。同一浓度水平下苯醚甲环唑对采后灰霉病防控效果最好。5.建立了切花菊灰霉病病原菌浓度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技术,开发出切花菊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的特异性引物BC-F和BC-R,该引物可区分菊花灰霉病病原菌灰葡萄孢与菊花常见病害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茎腐病病原菌茄腐镰刀菌等9种病原菌。该方法能够检测到最低浓度为1 pg/μl的灰葡萄孢DNA。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21


1234187246572142592

1289887145204383744

1289887717202591744

相关知识

切花菊抗旱性评价及抗旱机理研究
北方切花非洲菊的繁殖方法及温室栽培技术
玫瑰灰霉病的防治
40个品种菊的切花用途评价
防治灰霉病新技术 效果突出 无抗性
几种温室花卉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初探
设施栽培条件下月季灰霉病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pdf
杂交切花菊繁殖栽培及夏季出花技术
切花菊的温室生产技术
如何利用温室栽培年宵切花菊

网址: 切花菊灰霉病抗性评价体系建立及防治技术初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71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给花上哪种肥好? ?
下一篇: 网红轻奢醒花桶。520你家准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