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县茉莉花田经常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紫花现象,该现象最让种植户头疼。因为出现紫花的茉莉花田,茉莉花的产量量急剧下降、花蕾品质较差。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茉莉花花蕾螟危害,在广西横县每年4月至10月均有茉莉花花蕾螟为害,以5-9月虫口量最多,该虫危害呈现周期长、防治难度大、经济损失重的特点。因此,正确认识茉莉花花蕾螟的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有助于减少茉莉花因花蕾螟危害造成的损失。
茉莉花花蕾螟危害茉莉花状
茉莉花花蕾螟危害茉莉花状
一、形态特征
茉莉花花蕾螟又名双纹须歧角螟,是茉莉花上的首要害虫,成虫为白色微带灰褐色,翅展13~14毫米。前翅中央有白点,外缘有白绒纹,后翅近内缘黑褐色,前后翅共2条黄褐色横线纹;下唇须长而突出,腹部背面后方有暗褐色部分。卵扁平,半椭圆形,淡绿色,长0.5毫米。幼虫为绿色,头暗褐色,体长13毫米左右。蛹为红褐色,触角及翅痕伸达腹部第四节,腹末突出,其端有数个钩状尾刺。
图为幼虫
图为成虫(4龄虫)
二、生活习性
以幼虫在茉莉花嫩枝、残花上越冬。2月下旬-3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产卵于花蕾或嫩芽嫩叶上,幼虫孵化后钻入花内蛀食花朵,无花时则为害叶片,可转移为害,幼虫亦能为害嫩枝,年发生十多代。
据观察,在茉莉花的整个花期内均有此虫为害,世代重叠,5月~9月是其为害高峰期。冬季以幼虫在茉莉枝梢内或茉莉树丛中越冬。成虫多于夜晚8~10时羽化,交尾和产卵等活动。白天栖息于荫蔽处,性好静,飞翔力不强,即使受到惊扰,虫体仍不飞翔,仅作短距离的爬动;夜间具有弱趋光性。在有花期间,雌性成虫多选择绿豆大小并已露白的小蕾于萼或瓣上产卵,亦有少数卵产于花柄上。
在非花期间,雌性成虫则选择在茉莉枝梢顶端叶片的叶背近叶脉处产卵。开始产卵时,一夜可产8~9粒,多达17粒,以后逐渐减少;在日均温度22℃左右时,产卵前1~2天,卵期3~4天,幼虫期14~15天,蛹期7~8天,成虫寿命4~7天。刚产的卵为白色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最后为黑色,此时再经1~2天即孵化。刚孵化的幼虫经5~6分钟后离开卵壳,再经数分钟后即取食。此时,幼虫常于夜间8~10时转花换蕾蛀入另朵花蕾继续取食为害,一般一只幼虫可为害4~5朵花蕾。
三、茉莉蕾螟的危害症状
茉莉花花蕾螟主要以幼虫直接由花瓣或花萼蛀入,常见一个花序数朵蕾被蛀害,故在受害的花蕾表层可见有一个蛀入孔。幼虫昼夜在蕾内边取食边排粪便于花蕾之中或推出蛀入孔周围,致使花蕾变色,使受害花蕾由白色变成紫红色,但留有粪便污染和为害孔。种植户通常称其为“紫红花”。
成蕾受害能够开放,而且在雨天易霉烂,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在非花期间,雌性成虫选择茉莉枝梢顶端叶片,将卵产于叶背近叶脉处。幼虫孵化后,先在嫩叶背面取食,经2~3天开始爬到新梢上端处咬一个小孔,然后钻入枝梢嫩茎内取食为害,留下皮层,不久被害梢凋萎甚至枯死,幼虫即转移危害其它枝梢梢。待幼虫发育至老熟即离开花蕾或枝梢,爬至老叶背面近叶缘处吐丝作茧。
茉莉花被花蕾螟危害后花朵变色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冬春两季结合清园,及时处理枯枝落叶;
(2)及时摘除非收购季节出现的零星花蕾,并集中烧毁;
(3)4月间凡有割台的茉莉花地,应及时将所割枝条全部带离茉莉园;
(4)4~5月间结合施肥和清沟培土时,进行中耕松土以消灭入土越冬的害虫。
2、生物防治:有机茉莉花园推荐使用金美赞防治茉莉花花蕾螟。
3、物理防治:根据茉莉花蕾螟具有趋光习性,在成虫盛发时,可采取灯光诱杀。
4、农药防治:茉莉花花蕾螟防治建议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如建议每年5月和9月花蕾螟发生的高峰期使用三杀或搏杀特进行防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茉莉花常见的病虫害和防治方法
茉莉花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防治茉莉花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
怎样防治茉莉花病虫害
茉莉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pptx
茉莉花病虫害的四项绿色防控技术
盆栽茉莉花的养殖方法介绍
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要点
河州牡丹—茉莉花多见的病虫灾及其防治办法
网址: 茉莉花花蕾螟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26168.html
上一篇: 物理机械防治法是什么? |
下一篇: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