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iddle/6d6666f7t93fb24f5aa83&690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转载)
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胡继渊 沈正元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谐统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他撰写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美育的阐述,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美育的任务、意义、途径等。在实施教育转轨的今天,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美育的论述,很有现实意义。
一、美育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美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善于感觉、理解和珍惜美,并且创造美。他指出,学校美育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美,在认识美的基础上,进而培养的情操、美的修养。他说:“审美素养的培育和情操的培养,都是从感受和认识美开始的。”所谓认识美,是指让学从小就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周围世界,了解艺术中的美。而所谓美的情操、美的修养,是指在了解自然和艺术的基础上逐渐感受和领会美,即要用理智和情感去认识美,并在全部精神生活中处处体现出珍惜美和爱护美,他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要让学生亲眼看到开阔的蓝天、闪烁的星辰、瑰丽的霞光、血红的晚霞、无际的原野、飞翔的雁群、娇嫩的幼苗,看到了,而且发出赞叹,在心灵里出现美的感受;听树叶的飒飒低语、草虫的悦耳歌唱、小溪的潺潺流水、碧空的百灵啼啭、雪花的沙沙的飘落、暴风雨的狂风怒卷,听到了,而且要学会欣赏它的美妙。苏霍姆林斯基把这种亲自耳闻目睹、接触观察、倾听领会的办法比喻为学生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窗口。
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指出,培养美的感受只是审美素养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审美素养的另一重要方面则是美的创造。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常常会激起学生进行美的创作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这在文学艺术中,都会反映出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美的创作与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受有密切关系,审美素养又与精神文化素养分不开。人的审美素养和一般文化素养越高,情感就越细腻,感受就越深切,对新的艺术品的审美感受就越鲜明,他的艺术创作水平也就越高,成就就会越大。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校教育中的美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美,进而能够创造美,再逐渐丰富、充实审美素养,提高和增强美感情操,这一从认识美、创造美到丰富审美素养,提高美感情操的发展过程,正是普通学校美育的总目标,也就是美育的根本任务。
二、美育的意义
关于美育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获得了深刻的体会,作了具体的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能育德。美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健康丰富的感情,有着特殊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感教育与形成学生道德品质密不可分,它应当成为德育的有力手段。如正在、公道、谦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崇高的道德情操,既充分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与美育教育分不开。他指出:“赋予学生认识和创造活动以及他在多种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和满足以特定方向的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他强调,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2美能启智。苏霍姆林斯基确信,一个人的审美观,他认识美和创造美的水平,总是和他的智力程度和智慧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联的。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大量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富有感情地对待认识对象能促使大脑积极地活动,刺激大脑的生理过程,增加脑细胞的营养。他指出:“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美育在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中的作用。他认为观察是智能的极重要源泉,观察力不是自然界的恩赐,它的形成取决于后天(即教育),引导学生到自然中去观察美,把观察的技能、方法教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儿童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童话、诗歌等艺术创作,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3美能健体。美育教育对于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稳定情绪,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而美又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评定运动比赛成绩时,动作美、思想美(心灵美)、风格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在《给儿子的信》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古希腊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掷铁饼的运动员》的美,正是“体现在内在精神力量同强健的体力结合起来的那一时刻。”
4美能辅劳。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美育同劳动教育的关系时指出:美,作为教育手段,它所起作用的大小,要看是否恰到好处地发挥劳动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他说:“劳动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美感的活动。”劳动教育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愿意为社会、为人民创造财富,使社会、使人民变得更美好更幸福的人,他的心灵是最高尚、最纯洁、最美好的。他指出,劳动的人—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果木园艺术家才是真正美的,“一个正在思考如何去进行创造的少女的美,比起一个激情度日的少女来要瑰丽得多,深刻得多。游手好闲是美之大敌。”
美育对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把美育作为重要组成来阐述。至于美育的功能。他还有不少论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美育的途径
美育既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学校如何加强美育呢?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有精辟的论述及做法,综观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及其实践,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1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美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大自然和周围环境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审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美的感受;审美的文明教育、情感的培养是从美的感受和认识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确信;孩子们对美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对美的描绘,然而,要想使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以深刻的审美影响,就应该让他们亲眼看看美的实体,首先是大自然和周围环境,他说:“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应当把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利用起来向他介绍精神财富。儿童的周围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在他执教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审美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游览美的世界——参观和旅行,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他们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去游览,教师领孩子们去田野、草地、池塘河边,去荫郁的树林或山谷,去果木园,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色彩的变幻,欣赏大自然的音乐。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变幻,并向孩子们解释这种种变幻的原因,使孩子心领神会。“到田野上去,到园子里去吧!从思维源泉中开怀畅饮吧!正是这股生命的清泉将使你的学生成为睿智的研究者、富有钻研精神的求知欲旺盛的人和诗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忠告,也是他的亲身体验。
2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且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认为:“环境的美观是由于天然的和人造的景物的和谐百造成的,这种和谐唤起了人们欢乐的情感。”因此他亲自设计美化校园,使学生跨进校门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都是美的:绿树葱葱的校园全景是美的,绿叶映衬着的串串琥珀般果实的葡萄丛是美的,各楼之间甬道两旁的排排蔷薇是美的,学校里果园中的繁茂果木一年四季都是美的。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在教室、办公室创设美的环境,每个教室都摆上花木,布置美术作品,讲台上也插上鲜花。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帕夫雷什学校是一个美的世界,连每一个角落也是美的,使学生在这个美的海洋中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环境这个概念涵义很广,方面很多。它既包括学生周围的事物,也包括成人的行为和教师的榜样,还包括学校集体生活的道德气氛(即关心人的思想是怎样表现的),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心,以诚相待等等。”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与师生一起努力,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互助的生生关系,美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还把学生和教师的衣着、仪表视为美化环境的内容,并且提出明确要求。他反对统一的服饰,主张服装的颜色、式样适合学校的个性特征,不要惹人注目,不要花花绿绿。不要奇形怪状,但要注意体态美,要协调。他对衣服样式的要求主要是朴素、雅致,要线条均匀、柔和,避免棱角突出、刺眼、绷得太紧。对师生的发型,他也从审美角度提出要求:简单、大方、雅致。他认为,美的高峰应表现在仪表的雅致和内心的高尚,外貌的谦逊和心灵的纯洁两者的和谐统一上。
3在劳动中感受创造之美
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苏霍姆斯基认为劳动创造了美,也创造了劳动主体的审美能力,因此,“劳动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美感的活动。”劳动教育同时也是美育教育。劳动中的美育,不同于其它方式的美育,它是对自我创造的美的欣赏,审美对象中有主体的劳动和情感,劳动中培养起来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更全面、更细腻、更敏锐,它不仅带有生产性、创造性,区别于那种静观的、被动的、“消费性”的审美能力,而且,它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改善的能力和动力。在劳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审美能力和动力。在劳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审美能力,才能升华人于高尚的道德境界,才能赋予人以人类代表的权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为创造美而进行劳动,能使年幼的心灵高尚起来……孩子们在创造大地上的美的过程中,自己也就变得更美好、更纯洁和更可爱。”基于此,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对学生提出任何劳动任务,不仅具有物质生产意义,而且还具有与培养美感相关联的美育意义。创造有用之物与美的创作相统一的这种劳动,使人变得高尚。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带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特别是让学生参加学校环境的改善劳动,栽花种草,布置环境,使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获得美的享受。
4加强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是美育的强大手段,善听音乐和懂得乐曲是审美文明的基本特征。他说:“音乐形象能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进行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音乐能使人看到大自然之美,道德关系之美,劳动之美。”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从学龄初期起,就引导儿童逐渐进入音乐修养的世界,教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理解、感受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对一些学生从幼年到成熟的成长过程的观察指出,电影、广播、电视对儿童的自发的、无组织的影响,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很快地损害正确的审美教育。因此,他们给孩子听的音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反复、细心地欣赏一幅优秀画作,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记忆,培养他们的敏锐美感,经过反复感知,则能使造型艺术成为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所以,他很重视绘画作品的欣赏,低年级安排在阅读上,中、高年级则安排在文学课上进行,有时一幅画要欣赏几次。第一次欣赏一般不进行涉及作品细节的详细讲解,学生欣赏完一幅画后,就其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社会生活进行座谈。苏霍姆林斯基还经常带孩子们到野外观察和写生。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素描册,很多孩子不仅能画下他们所见到的一些实物或风景,而且能在画面上抒发自己的感情。
5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感教育。
文学作品对学生们的美感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谈到文学作品在美育中的作用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是孩子们借以观察和认识世界与自我的窗户,阅读的目的不只是增长知识,更主要的是汲取美的思想,欣赏人类的文化财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不仅帮孩子们选择思想健康的书,而且不教他们读书。他认为读书要倾注智慧和心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和自己。对某些好书,他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他认为,阅读描绘大自然景物的文艺作品,意义更为重大。为了展示作家所描绘的那种自然景象,他每年都要挑选一些描写大自然的作品举行露天朗读。在他看来,这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使语言渗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有效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诗歌、童话在美育中的作用。他认为,朗读一篇优美诗作就如聆听一首美妙的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经常把孩子们领进大自然,给他们朗诵诗,激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从优美的语言中寻找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和感受的手段。他还教孩子们写诗,他认为孩子们不能不写诗,就像不能不画画一样。但是,他又指出,教孩子写诗不应当以培养少年诗人为目的。至于童话,他指出:“童话与画不可分离……儿童借助于童话,不仅以智慧,而且以心灵去认识世界。”他认为,童话人物有助于孩子领略乡土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美好的,什么也取代不了的源泉。因此,他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童话,并指导学生尝试创作童话,把诗歌、童话的创作作为培养学生精神文明的一项基本活动。
四、几点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深化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启示一: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没有美育,也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的根本目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儿童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追求高尚的审美思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的心灵,使之得到发展和完善。美育在培养具有现代人素质的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美育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为此我们必须面向未来社会的要求,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高度,把美育抓细、抓实、抓好,把美育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启示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对学生思想教育中,美的教育占着首要的地位。正是由于重视美的教育,儿童的心灵才变得高尚,对美才有所感受,他们的“铁石心肠”才会消失,他们的感情才变得细腻,从而易于接受教师的话,也就是变为可教育的人。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这一点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启示三: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信念。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通过教育使儿童在智力、品德、身体、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具备一定条件,或达到一定要求,才可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和谐发展。美育在全面和谐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但美育与其它各育是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承的,形成了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因此,实施美育,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与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做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这是和谐发展的实质所在。
启示四:苏霍姆林斯基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的一切都浸透着对美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在实施美育的具体做法上有两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教学生感受自然美,继而感受艺术美,最后是引导儿童去理解一种最高级的美——人的美(包括人的劳动美,人的行为美和生活美)。这些环节中的整个“顺序”都是互为条件的;二是寓美育于活动之中、行为之中。从自然美到语言美、音乐美和绘画美。语言和书籍是美育的重要手段。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审美教育中特别喜爱的题目,他认为这是“儿童天性所铸成的打开儿童感情之扉的第一把钥匙。”“童话离不开美”。
启示五:苏霍姆林斯基在审美教育中特别强调音乐教育,他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过程是否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在学校生活中是否充分发挥作用。音乐是激励学生去追求善良、美好和人道的灵丹妙药。苏霍姆林斯基这些精辟的话语对不重视音乐教学的某些学校领导是一个很好的鞭策。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加强音乐教学,既努力使学生掌握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音乐基础知识,又努力使学生领悟人的情感变化,产生精神上的一致性。
相关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
浅析蒂姆
月季和玫瑰的区别
手绘与剪贴结合,创作出富于层次感的花儿拼贴画
浅析主题花展的筹备与布展.pdf
手绘与剪贴结合,17张植物主题拼贴画,颠覆你对拼贴的认识!
浅析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应用
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浇灌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之花
在Excel 中,当前单元格是 F4,对F4来说,输入公式“=SUM(A4:E4)”意味着( )。A对A4、B4、C4、
格莱斯顿代理艺术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大展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
网址: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28053.html
上一篇: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下一篇: 学院举办2024年新入职教职工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