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美育教育》
课程负责人:佘丹丹
负责人所在单位: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年级及专业:2022级本科全年级
总学时:32(线上16、线下16)
学生总人数:2496人
开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二、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本学期我校课时安排为理论+实践课程共32学时,期初课程建设为:
课程内容与安排
美学理论:介绍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跨文化交流: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鉴赏:通过对音乐、文学,绘画、雕塑等各类艺术的鉴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展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为必修课,共32学时,分为16周,每周2学时。课程安排如下:
第1-6周: 美学理论(12学时)
第7-8周: 跨文化交流(4学时)
第9-12周: 艺术鉴赏(8学时)
第13-16周:实践环节(8学时)
前8周 美学理论12+跨文化交流4课时为线上课程
全校22级学生集体上课(分班以学生实际情况安排)
后8周 艺术鉴赏8+实践环节8课时为线下课程
后8周课程分为:语言之美(中外语言、文学文化),影视之美(摄影、影、视赏析),美术之美(书法、绘画、民间装饰图案、创意手工),音乐之美(乐理、二胡、琵琶)4门课程。(分班根据师资,学生选课)。
经过线上课程的开展,经验的累积,领导的帮助和同事的配合,几经更改,最终课程安排如下:
第1-6周: 美学理论(12学时)
第7-8周: 跨文化交流(4学时)
第13-18周: 艺术鉴赏(10学时)
课余(社团)时间: 实践环节(6学时)
线上课程是在学习通超星平台进行的教学,由于平台内没有找到符合标准的美育课程,因此线上课程内容是负责人自己通过网络渠道找到几种版本,最终与团队成员共同商议确定一个版本,再在超星平台工作人员指导下,用一两天时间一节一节将课程录进去的。由于开发时间晚,课程被安排在了周六,自教学周第二周的3月9号周六正式开始美育课程线上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美育与美感第二章自然之美第三章社会之美第四章绘画之美第五章书法之美第六章音乐之美第七章有声语言之美第八章舞蹈之美 第九章跨文化交流 。前期课程效果显著,尤其是国外在我校留学的学生,对于中式美学特别感兴趣,还口口相传四处推荐更多的同学来学习。 再由于在领导的悉心引导下,我们线上课程需要有老师答疑,因此,负责人又用了一两天时间安排答疑老师,给答疑老师们建班,并将所有班级按照教务处的分配情况,一个班一个班的添加进答疑教师的班级里,期间查出人数有误,与教务处核实后又添加遗漏班级。一方面据学生学习记录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反馈,学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不能保证8个周六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据答疑教师反馈,学生问的最多的问题都是与平台操作相关的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主动提及美育专业相关的问题,即使老师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了,学生也多是搜索统一答案。另,美学涵盖内容范围极广极深,我们答疑老师也不是都在行的,互动次数也不能多了。得来的经验,一,如果超星平台能实时更新教材内容,我们有统一的更好的参考标准;二,时间合理的话,线上课程可不需要答疑老师,学生真感兴趣,接下来美育课程会有线下的专业授课老师现场互动教学答疑。
线下课程扎实落实“五位一体”小课堂育人体系。1.语言之美(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等),2.美术之美(书法、绘画、民间装饰图案、创意手工等),3.影视之美(摄影、影、视赏析等),4.音乐之美(乐理、合唱、乐器等),5.自然社会之美(礼仪,社会文化,数学等)。由于学校第一次开设美育课程,在领导帮助建议下,终于找够了授课教师。然后负责人统计出各位教师的时间,为各位教师排好课,再由教务处安排学生选课,由于人数太多,一时出现了网络坍塌学生无法选课等问题,好在陆续都解决了。总结经验问题有:一、线下教师需在第一学期期末安排好,需公开美育线下教育信息,开设教师报名通道,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将教师及该教师所带课头定下来,与第二学期的课程一并排入该教师课程表;二、线下课程是学生选修,面对一个班里各学院学生的教务管理通知发放对授课教师是件麻烦的事情,授课教师有通知的话需要报给负责人,再由负责人报给教务处再传至教秘群下达通知,想到的对策是线下课程的授课教师需在学习通开设本课程,让学生进班级群,以后通知作业都可在学习通班级群下达;三、学生实践时间最好是在社团中进行,这样需要授课教师与社团挂钩,目前是没有教师愿意主动承担与社团的合作教学任务的,建议学校考虑一下授课教师担任社团负责人的薪资待遇如何分配;四、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的后8周,如果一班50人的话,国经的小教室装不下,且很热,学生身体容易出状况,影响学习情绪,课堂上也拍不出好看的宣传片。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这块是个目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线下课程上完过后各教师会给本班级的同学打分,本学期的美育最终成绩是线下教师按考查课4:6比例打的分数,线上课程的分数并没有和线下课程的分数挂钩。下学年还是需要与超星沟通好,如何能将学生的线上成绩保留,授课教师给学生专业打完分后,能按比例计算出这个学生的总成绩。
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的特色是建立在安外的特色基础上的,我校现已开设4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理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有12个,涉及10个外语语种,是安徽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美育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语言之美,不仅有外语种语言美学,汉语言美学也很壮大。
教学改革创新点是计划未来在语言之美的基础上推出思政语言,课堂语言,生活语言等美学教育课程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美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美育教学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高校美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审美、创美等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其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完善其审美心理结构。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外国语学院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外国语学院开设美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本课程应充分各类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活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五、课程建设计划
国家正大力提倡发展美育教育事业,美育发展将会越来好,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增加,持续建设计划包括:
(一)开设学校思政美育、课堂美育、艺术美育、生活美育、环境美育、社会美育“六位一体”的“共美安外”大课堂+小课堂育人体系。
(二)创办美育教师“工作坊”,每一个具有特色的工作坊都是未来招生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方便将社团与教师有效结合运用,大一新生刚来到校园,还未开始正式的课程,便可参与美育实践工作坊,亲身体验“大学之美”。
(三)美育需要建设起较完整的团队:除了有负责人、教师,还需要有教秘等教务人员。
到2026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安外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相关知识
2022东华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推动教育多元均衡发展
廊坊师范外国语学院“爱暖一方”小队助力鹿角沟村 灌溉教育之花
安徽崇尚教育
以美育德 | 我校学生在大学生花艺设计大赛中斩获最高奖项
特色自然教育建设正酣,深挖花鸟兽虫资源禀赋 广东着力推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在大学生花艺设计大赛中斩获最高奖项
传承传统花艺,把美带进课堂——厦门华厦学院开设《中华花艺插花艺术》通识选修课程
【美育教育】春日花开时,驻足赏花人——建规学院心理辅导站举办花卉摄影主题活动
成都市锦江区树基城花幼儿园:20余年深耕不辍 厚培成长沃土 滋养艺术教育之花
网址: 安徽外国语学院艺术教育发展(美育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报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28065.html
上一篇: 齐藤百合子非完美美学及其理论效应 |
下一篇: 王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