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为大家介绍食用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方式。
一、褐腐病
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疣孢霉病。主要危害双孢蘑菇、草菇、平菇等。
1、 病症
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子实体受到感染时,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棉毛状病原菌菌丝,菌柄肿大成水泡状畸形,进而褐腐死亡,故又称湿泡病。如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分化受阻,形成不规则的组织块,表面有白毛绒状菌丝,组织块逐渐变褐,从内部渗出褐色的汁液而腐烂,并散发恶臭气味。
2、 病因
病原菌为疣孢霉。疣孢霉的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休眠数年,首次侵染主要来源于土壤;菇棚内的再度侵染和病害蔓延,则主要是病菌孢子通过人体、害虫、工具或喷水等渠道传播的。出菇室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10℃以下极少发病。
3、防治措施
⑴ 出菇室应安装纱门、纱窗,出菇室、床架及用具应严格消毒,彻底杀灭病菌及害虫。
⑵ 覆土要消毒。覆土进行巴氏消毒:60~70℃保持1 h。
⑶ 培养料要经后发酵处理或进行巴氏消毒。
⑷ 栽培季节要选好,第一潮菇出菇期避开25℃以上的高温季节。
⑸ 栽培过程中发病,应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温降湿;若发病严重,应及时销毁病菇,并清理料面,也可采取昼盖夜开方式尽量降低棚温,以抑制病菌危害。
二、褐斑病
又称干泡病、黑斑病、轮枝霉病。主要危害双孢蘑菇和平菇。
1、 病症
褐斑病蔓延很快,对子实体具有很强的侵染力,菇蕾受害后,形成质地较干的灰白色组织块,不能分化形成菌柄和菌盖。子实体感病后,病菌菌丝能侵入子实体的髓部,使菌柄异常膨大并变褐,菌盖发育迟缓,子实体呈畸形而僵化,菌盖上还产生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凹陷部分呈灰色,充满轮枝霉的分生孢子,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最后干裂枯死。
2、 病因
病原菌是菌生轮枝霉、菌褶轮枝霉和蘑菇轮枝霉。轮枝霉主要存活于土壤及空气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左右,低于12℃时生活力很弱。其分生孢子可黏附于土壤、工具、人体及昆虫上,所以,首次浸染可能是由于土壤和空气中存活的病原菌孢子萌发所致,而发病后的迅速蔓延则是通过人体、工具、昆虫甚至喷水所传播的。当出菇室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病。
3、 防治措施
参照褐腐病的防治。
三、软腐病
又称蛛网病、湿腐病、树状轮枝霉病。主要危害双孢蘑菇、平菇和金针菇等。
四、褶霉病
又叫菌盖斑点病或头孢霉病,是主要发生在菌褶上的一类病害。主要危害双孢蘑菇、香菇和平菇。
五、猝倒病
又叫枯萎病,主要危害双孢蘑菇、平菇。防治措施:参照褐腐病的防治。
相关知识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概况
真菌性病害防治
什么是花卉盆景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真菌性病害如何防治?用什么药剂好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
两种草坪真菌性病害的鉴定与防治
[种植技术]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
花椰菜常见真菌性病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pdf
花卉真菌病害防治
网址: 食用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29595.html
上一篇: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 |
下一篇: 草莓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