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立足儿童 绽放生命——介休市栀子花工作室第二运营期工作汇报

立足儿童 绽放生命——介休市栀子花工作室第二运营期工作汇报

一、成员与工作室基本情况

介休市栀子花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初期以艺术为研究主方向,特聘首都师范大学刘立新教授为首席专家。2019年之后,成员从15人增加至22人。2021年9月调整以儿童的“生活与游戏”为本的研修方向。进入第二周期后成员增加到42人,超过往期成员一倍。他们分别来自8个市直园、14个乡镇园及6个民办园的园长、管理者、教研员、年龄段段长、一线教师,人员分配较为平衡。此外,为满足更多教师与管理者的专业需求,工作室增加34位“观察者”,以共学共享的方式参与工作室的研修活动。工作室以开放式的态度支持助力教育发展。体现着接纳、包容、共享、共研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助力热爱教育研究者的成长。

依据研究环境和园所研修背景,工作室分别成立四个兴趣小组,以聚焦游戏为主的市直游戏小组,组长指导老师张月玲;以自然资源泥为课题的乡镇研究小组,组长指导老师王秀灵;以户外自主游戏为探究发现的研究小组,组长民办园美德利幼儿园张云芬;以音乐与游戏促进儿童发展为研究兴趣小组,组长是介休六幼任竹君,四个小组活动推进过程中,围绕小组研究兴趣为起点,形成合力共促专业发展的局面。

二、课程研究核心与发展思路

以一日生活与游戏的真实现场为研究载体,以儿童为本的教育发展为根,走进儿童的世界,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求,支持儿童的发展与成长。具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评估的能力为培养方向。促使教师拥有客观分析、保持中立的研究态度,成为一名积极地思考者与践行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教练”和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修正认知与思维,共同构建“以儿童为本”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的课程思维和管理意识。工作室将积极协助园所共同构建与推进属于自己的课程发展方向与路径。

日常工作中,以导师魏雅丽和指导教师、研究小组为核心力量进行牵头示范,走进幼儿园一日生活现场进行研究与实践,并依据教师的班级管理需求、园所游戏课程需求进行定期跟踪分析与教研。

三、研究机制助力园所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从第一运行周期1+3发展模式到第二运行周期3+3的发展模式的转变。2021年9月栀子花工作室在成员、基地站与流动站最多的情况下,增加两所流动站--介休九幼和义棠中心幼儿园,并重新调整工作室运行机制。构建3所市直园加3所乡镇园的发展模式。在原有工作室运行思维模式提升维度,形成稳定地“3+3”联合发展机制。共同协助园所与成员专业成长。

3所流动站(义安中心幼儿园、义棠中心幼儿园、连福二幼)建立课题研究为主的研究机制,支持园所立足儿童,打破农村园所研究课题地域差别,工作月月有变化期期有研究样态。3所市直园(介休六幼、介休九幼、介休十幼)形成共同学习机制,围绕儿童本位的角度,走进教育现场陪伴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周周有变化月月有研究的研究文化样态。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成长离不开陪伴,我们需要与一线教师共同面对教育现场的日常问题,协助解决新理念背景下的工作困惑。所以,“顺应、陪伴、思考、生长”是栀子花工作室的集体研究气质。

四、活动情况的发展分析

工作室第二周期启动,为了更好地落实真教育背景下的儿童观与教育观。2021年9月工作室调整研究方向“基于观察、发现、支持儿童的发展下,游戏与生活课程实践研究”,为工作室的每位教师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研究背景。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研究。截至目前,工作室分别组织不同层次的研修活动44场次。

1、以儿童为本,重塑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与课程观

孩子是游戏现场的主人,教师是教研现场的主人,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并在反思中不断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发现,并能够生发自主自愿的研究动力,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在陪伴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长期扎根一线不断地研究与推进,才能发现教育世界中真实的儿童形象和教师形象,只有面对教师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需求与困惑,才能协助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工作期间,工作室优秀成员积极承担每次的游戏案例为主的研修活动,她们分别是介休市第十幼儿园陆敏老师,介休市义安幼儿园崔俊美老师,介休市第九幼儿园常秀红老师,介休市义棠镇中心幼儿园邓英姿老师,介休市第六幼儿园刘子冉老师、孔宪子老师。今后,工作室将会涌现出更多优秀成员,我们也将走进她们的园所与班级,与她们一起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平常问题。

明白知“道”不能致用,说明仍未知道,所以我们愿意“入乎其中”,鼓励自己走进教育现场,陪伴儿童的同时去修正自己。当然,我们更需要“出乎其外”,以客观清醒的研究态度,分析与判断教育的真相,学会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才深知这样才能支持到儿童的发展。做一名灵魂丰盈的教师,在事上练,在日常工作的每一秒中修炼自己。

2、以园所为魂,提供更多教育资源促进园所与国内先进教育机构的链接。

工作室基地园与流动站以参与者或旁听者身份参加中幼常青全国各类研修活动(介休六幼、介休九幼、介休十幼、义棠中心园、义安中心幼园、连福二幼)为每位成员提供面对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学习机会,在专业的研究机制和实战的支持下,工作室定期围绕话题、视频案例等,各小组积极组织成员线上线下进行研讨与思辨。改变我们的不仅是正向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也是重新修正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人生经历。在中幼常青专业团队的影响与支持下,为基地园与流动站和成员提供了面对全国先进教育理念学习的机会。

3、以做促研为点,求真务实记录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

以游戏中儿童的观察与分析为研究兴趣小组介休九幼专场为例,分享并分析工作室的研究方式。

与园所确定入班跟踪教师(工作室成员常秀红)及入园调研时间。3月30日导师进入园与园所教师入班级跟踪游戏现场,观察游戏现场环境布局与师幼关系现状,4月第一周导师与指导教师参与线上班本教研,复盘本次现场存在问题共同协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4月22日至5月2日持续跟进班级游戏情况(录像记录),组织线上研讨教研价值与研修思路。5月13日工作室市直教研筹备会在九幼召开,工作室市直小组组长与副组长、园长王辉及各班班主任参加研讨。5月16日至5月23日市直小组成员观看视频并进行大教研活动,市直小组成员与介休九幼全体教师参会。

尊重并依据园所实际情况走进班级,融入儿童与教师的一日生活,按照儿童与教师的需求节奏推进,体现工作室与园所之间的“平等与尊重”的关系。当新旧观念发生冲突时,教师是否能够面对并突破对于儿童观、教育观的固有认知?如何支持教师倾听与观察儿童的需要与想法?这是一个深刻而长期的问题。导师及指导教师需要适时拿捏分寸。

当教师认知与思维重构后,会在游戏与反思中发现不同的儿童时,不断地发现让老师获得了通达与满满地成就感。儿童成为助力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此时的成长对于每个人都是喜悦的。与其说研究儿童,不如说研究自己。

当案例提供到园所、工作室平台上进行研究讨论时,同样解决园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四年中,在大大小小的上百次的研究中,时间成了变量,实现了教育以量求质的变化。

4、以研促学为路径,开展工作室做研训一体的研修活动

聚焦栀子花工作室研究小组的共性问题,围绕教师与管理者最为关注的研究核心《观察与记录》《分析与判断》《反思与支持》儿童的发展为切入点,分别开展三个系列的工作室大研训活动。运用以做促研,以研促学的“做、研、学”的研修方式,协助各个研究小组良性发展,以工作室导师、指导教师、各组组长为核心,通过收集各小组研究实际情况,尊重大家的需求共同构建属于我们的研究主题与方向。同时积极与风信子工作室建立工作室联合机制,导师与指导教师之间共同参与研修活动,以促进园所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之路。

5、以课题为支点,撬动全省幼儿教育研究的新起点

2022年11月29日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工作室开展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幼教专项课题——介休市幼儿园栀子花乡镇园“泥”游戏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邀请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园长、中国学前教育学会理事郭海燕;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幼教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赵爱云、山西省"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原山西省学前教育中心教研员,现任太原市美育幼儿园园长朱建灵。参加工作室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汇报中李翠芝主任欢迎致辞;课题负责人王秀灵园长陈述中期报告;依据邓英姿老师案例现场研修,全体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研讨,导师魏雅丽给予研讨现场问题的梳理提升;各位专家分别依据课题汇报及研修现场进行答疑与评估,同时为今后课题发展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并明确发展方向。    

介休市栀子花工作室乡镇课题组的“十四五”规划课题在下一阶段研究中会更科学、更专业、更坚定!

以童为鉴,正言行 明善立德。我们将继续潜心面对教育,心无旁骛面对真相,走进儿童、教师与真实的研究现场,去发现拥有无限智慧的规律与原则。辐射和促进更多园所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同心同力共同铸建美好的介休幼儿教育生态。

相关知识

栀子花的寓意是什么?看完你就懂了
锦上添花花艺设计工作室
栀子花怎么养才开花
栀子花的花语你知道吗?还有那些凄美的传说~
栀子花一般什么时候开
25日盆栽栀子花落花不断,一个办法就搞掂99%的人不知道
节前起深圳市区公园花海花境绽放,多个新建及提升公园开放
栀子花一般都有什么颜色
新手也能一次成活的栀子花繁殖法,教你轻松拥有爆盆栀子花
栀子花花苞发黄掉落怎么办?做好这几点,轻松解决!

网址: 立足儿童 绽放生命——介休市栀子花工作室第二运营期工作汇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艺教育专业介绍,园艺教育好吗?
下一篇: 营养土直接养花?错了,多做“1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