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杜鹃花价值特性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杜鹃花价值特性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杜鹃花价值特性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1 杜鹃花价值与特性

1.1 观赏价值

杜鹃花花色一般较多且颜色艳丽,再加之花型十分丰富。为此,在园林绿化、巷道及庭院观赏非常常见。尤其是对于旅游景点而言,可吸引大多数花卉爱好者前往此地,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旅游消费。西洋杜鹃花种观赏价值较高,重点以鳞西洋杜鹃亚属和常绿西洋杜鹃亚属为主,并且在亚热带山地同时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适应 。而南方西洋杜鹃则适应于南方种植生长,主要产自四川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

1.2 生态价值

近年来,杜鹃花的生态价值受到生态学领域重点关注,其花朵既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 S0 2 和 O 3 ,还能净化空气,对环境起到一定程度的改良作用。同时,多数西洋杜鹃花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杀虫剂,其带有可让昆虫致死的活性成分,在维持环境和谐时还能方便提取和操作,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此外,西洋杜鹃花是一种酸性土壤指示剂,通过种植西洋杜鹃花,保持涵养水源,对生态环境起到改良作用,以达到固土防沙的重要价值,适应于大面积种植和推广。

1.3 药用价值

展开剩余79%

西洋杜鹃花不仅可供人观赏,其根茎部分能作为药材。中医学中将杜鹃花较为山石榴,可用于治疗多痰、咳嗽等症状,该花属中槲皮素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此外,槲皮素与体内的微量元素和金属元素有关,特别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硒元素,可起到抗衰老及抗癌的作用于功效。

1.4 生态特性

以西洋杜鹃花的种类及自身形态划分,可将其分为半落叶杜鹃花、落叶杜鹃花及常绿杜鹃花等 3 种,同时根据其花朵形态也可分为多花杜鹃花与单花杜鹃花。西洋杜鹃花一般情况下花期主要在 3~7 月,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可利用科学技术控制杜鹃花开花时间,但有少数杜鹃花品种一年之内可多次开花。总体而言,将 2 月及 3 月开花的杜鹃花称之为春鹃,4~5 月开花的则称之为夏鹃。西洋杜鹃花是一种浅根性植物,其土壤中跟结构较浅,成纤维根群,主要集中于地表大约 10~25cm,还存在少数野生西洋杜鹃花其主根发达程度一般较差,且须根和侧根数量较少。因此,在西洋杜鹃花栽培中,要引起重点关注,所有花种中栽种效果较好的属于毛鹃类。西洋杜鹃花生态学特性比较显著,适应于酸性土壤中,并确保通风阴凉,花期时要大量施肥,以确保实际需求和施肥数量相符,同时要将土壤氧元素的摄入量控制好,重点把控湿度和温度,以培育良好的西洋杜鹃花。[吉山花瑶]

2 杜鹃花主要培育技术

2.1 栽培技术

西洋杜鹃花在种植与栽培中,要确保培养土的良性,土壤对西洋杜鹃花的影响及价值非常重要。因此,在栽培时可将培养土 pH 值把控在 4~6,并确保蓄水性能良好,能提高腐殖质含量且富集丰富的营养元素。南方栽培西洋杜鹃花是利用红山泥和黑山泥土,但在北方则是通过落叶松的腐殖土栽培。此外,栽培过程中要重点管控和关注施肥工序,根据流程标准开展施肥管理,西洋杜鹃花是一种酸性植物,为此,要关注土壤,确保土质疏松且透水性能及通气良好,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应满足具体标准。同时,要确保栽培效果良好,需适当增添微量元素,包括硼元素、锰元素、铁元素及铜元素等,但要注意用量,以确保生长良好,而土壤肥力不足,则施肥处理,从根本上确保施肥高效性和平衡性,提高花种实际产量 。

2.2 繁殖技术

西洋杜鹃花繁殖机制较多,常见的繁殖方法有播种繁殖、压条繁殖、嫁接繁殖及扦插繁殖。其中,常绿西洋杜鹃适宜播种繁殖;落叶西洋杜鹃适宜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嫩枝劈接繁殖适宜于难以成活且品种名贵的花属。扦插繁殖是西洋杜鹃最常用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因为扦插繁殖不仅能确保花属母本优良特性,且繁殖成活率高,系数较高,在南方多以扦插繁殖为主,整体繁殖成本相对较低。

2.3 管理技术

西洋杜鹃花对于花期管理相对复杂,需集中管控湿度条件、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湿度条件,需把湿度控制在 70%~88%,浇水量适中,一般情况下,春季和秋季,需间隔 2~3 天浇水,夏季因温度高且空气中湿度较小,应确保 1 天浇水 2次,早晚各 1 次。此外,所要浇灌的水最好静放 1~2 天,同时将 0.15%浓度的硫酸铁投入水中。温度条件控制在 10~12℃,行扦插繁殖时将温度控制为 20℃。西洋杜鹃花需要充足的光源照射,因此,在栽培种植中要确保光照条件良好。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西洋杜鹃花在种植中,要确保病害处理有效性,集中管控和处理病症,使杜鹃花得以良好生长,保证其生长质量。而在种植中比较常见的病害则是黑斑病和立枯病。黑斑病是西鹃和大花西洋杜鹃比较常患的病害,易使肉质增厚从而被白色粉状物所遮盖,以致于后期呈现褐色病斑。防治该病害,可在冬季及时摘除病叶,加强日常管控,清除落叶,保证盆栽西洋杜鹃处于通风透光位置,而黑斑病初期发病时,可通过波尔多液进行消毒处理。立枯病是西洋杜鹃花在扦插繁殖和播种繁殖易存在的病害,多在夏季和春季发病,为此,要及时处理和更新已被污染的苗床,特别是繁殖前,通过福尔马林消毒处理土壤,确保苗圃区排水性能和通风性能良好,并加强苗期集中管理 。当杜鹃花导致立枯病时,可将 70%百菌清与70%甲基托布津制成 500 倍液行浇灌处理,其频率为 5 天 1次或 1 星期 1 次。

3.2 虫害防治

西洋杜鹃花种植培育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军配虫和红蜘蛛。军配虫易使杜鹃花呈黄褐色斑点,在每年 7~8 月份常见,可将 50%浓度的辛硫磷制成溶液喷洒,时间应控制在7~10 天 1 次,持续喷洒时间为 2~3 次。红蜘蛛是在杜鹃花叶柄和叶背位置,7~9 月份比较明显,易使杜鹃花叶片呈焦枯问题,既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还影响其观赏价值。为此,可将病叶摘除实行集中烧毁处理,并喷洒 40%浓度的三氯杀螨醇。

相关知识

杜鹃花价值特性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盆栽杜鹃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如何利用栽培技术来防治花卉病虫害?
杜鹃花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doc
杜鹃花病虫害防治
花卉栽培:杜鹃花栽培技术
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例6篇
家庭花卉常见病虫害及一般防治方法
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pdf全文
盆景杜鹃花该怎防治病虫害?看看养花达人怎么解决的呢

网址: 杜鹃花价值特性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36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3月芒果管理:保花保果是重点,病
下一篇: 冬季室内盆栽植物病虫害防治通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