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北京的天还是灰蒙蒙的。在5号地铁线立水桥南站的东侧,一座十几层高的大楼正在高速“运行”着,作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这里是环境监测研究和数据汇总、发布的核心。
记者跟随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人员来到楼顶,只见十几个带“帽子”的“小烟囱”正在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市以及监测总站的大气环境监测仪器已基本实现自动化。这些“小烟囱”是大气污染颗粒物自动采样仪,它们抽取空气,根据空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和重量不同,分别采集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或更大的总悬浮颗粒物,并将之富集在采样膜上。
“我一上班,在看各种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前,会先看一眼风向标。”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指了指矗立在众多大气颗粒物采样器中的风向标。他无奈地告诉记者,在北京,只要风向标不动,“今天基本上是个污染天”!
从楼顶下行一层,记者来到颗粒物监测实验室。实验室里有十多台根据石英微量振荡天平法、β射线法或光散射法原理工作的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每台仪器上都有一根黑色的长管直通屋顶。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司长罗毅告诉记者,每台监测仪器都跟楼顶的一根“小烟囱”相连,这样,不同原理的大气监测仪都将定时自动采样、计算大气污染数据,还可相互比对。
“我们还会将这些数据与人工采样、计算的数据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罗毅说。
从颗粒物监测实验室再往下走,记者看到很多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碌。原来,来自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共74个城市、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点位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臭氧、一氧化碳、PM2.5等实时监测数据都自动传输过来,汇总在这里,然后再计算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等信息,公布在环境监测总站的网站上。
罗毅说,公众可通过环境监测总站门户网站实时查询相关城市环境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信息,手机用户能免费下载应用软件,随时在手机上查看空气质量数据。
于是,记者打开网站进行查询,发现截至31日上午10时,过去24小时北京市主要污染物为PM2.5,平均浓度值为21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五级,属重度污染。与30日同期310微克/立方米的24小时均值相比,PM2.5浓度下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不过同时,济南、西安等城市空气质量仍为六级,属严重污染。(记者 李禾)
相关知识
【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家装环境监测监测
面向花卉基地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融合的综述报告
战略研究丨环境监测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生态环境监测中的空气质量监测:实际案例分析
生态环境部权威解答:新污染物监测如何开展?
2022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状况与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监测人逆行战疫 坚守第一线 保障数据真
张家口下花园区助推环境监测自动化
四川基本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网址: 走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污染是如何测出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5298.html
上一篇: 生物的入侵者.ppt |
下一篇: 生态环境部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