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政策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政策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物种入侵受害较重的城市之一。

例如水葫芦、松材线虫等全国共有的入侵物种在上海正在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已经入侵的物种进行防治,对尚未入侵的物种进行预防,是城市生态学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是上海社会进步、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过程中在法律、行政协调和控制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立法,通过政策、法律、经济手段制约外来物种的人为传播针对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空白和重复的问题,组织相关专家为外来物种的预防和治理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从早期预测、监测及早期控制和迅速反应等每一个环节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同的部门、单位甚至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所担负的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责任,建立起一种新的物种防护的道德规范,进一步规范人类自己的行为,肩负起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责任,尽量避免无意地引入危险外来物种。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完备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通过政策和经济措施来加强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

2、在行政上加强国内外合作,增强协调和合作机制加强对国际贸易、海关、检疫等涉及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加强对有关控制技术措施(例如天敌引入等)的国际合作与研究。保持与周边国家,以及国内各个省市之间的信息更新和交流的渠道畅通,并加强管理合作。

3、建立外来物种有效控制体系(1)建立外来物种的基础研究体系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必须依靠科学,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组织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的专家,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危害机制及其控制等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对外来物种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种类鉴定和完善的入侵信息系统。建立上海乃至全国外来物种信息及资料数据基地和共享机制,尽快完善和补充基础信息资料的空缺和薄弱环节,建立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提供外来物种管理决策中的基础信息。

②外来物种在入侵地的生态、生理特性。进一步深化外来物种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对人类行为与气候、土地利用及外来入侵物种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确定需要特别保护不受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的主要生态系统、栖息地与地点。确定国与国之间需要控制动物迁移的主要动物地理隔离区等。

③控制外来物种的有效方法。一旦外来物种入侵,能够尽快研究出控制外来物种的方法。

④进行人员培训。建议成立外来物种研究和监控中心,将这个中心挂靠在专业的研究机构或者有力量的大专院校,为外来物种的检疫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建立完善的检疫体系外来物种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和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极为昂贵,所以要以预防为重。实现预防就必须有完善的检疫体系。完善的检疫体系应该包括功能完善的检疫机构和成熟的检疫技术。为保障检疫法规的贯彻实施和管理外来物种入侵,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疾病控制中心、农业环境保护和动植物检疫专门机构,并配备有专职技术人员,形成了一支防止危险性病害和虫害传播蔓延的重要力量。但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需要随时对潜在的外来物种进行准确的检测。利用新的技术在快速高效的前提下完成物种的种类鉴定。与基础研究部门保持热线联系,不断开发出新的检疫方法。对进口物种进行跟踪,对国内地区间存在的非原产地物种加强管理,对于已传入的重大有害物种,及时通告职能部门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

(3)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技术体系对外来物种的防治需要从各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了有害的外来物种,就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采取清除、抑制或控制等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控制方法应该为本地的社会、文化和道德所接受,要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本地动植物、人类以及家畜或农作物。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需要制定控制计划,其中包括确定主要的目标物种、控制区域、控制方法和时间。计划的制定需要有生态学家的直接参与,采用的方法应当充分论证,确保方法的有效性,并避免引起更大的生态破坏。同时需要和当地居民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知识

【农业科普】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及防范与应对
防范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生态安全科普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守护国门生物安全!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
互动话题: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守护国门生物安全
外来物种入侵与气候变化恶性循环 —— 环保公益学习平台
向外来物种入侵说“不”
四部门公布《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需要进一步提高公众意识
“偷渡客”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思考

网址: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政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532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如何有效防治
下一篇: 花生花针期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