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透视社·生态关注】针对生物入侵防控 我国给出了这些方案

【透视社·生态关注】针对生物入侵防控 我国给出了这些方案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威胁我国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更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2023年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暨第十九届生态学暑期高级讲习班线上活动中,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万方浩就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生物入侵形势与现状、筑牢生物入侵防控高墙以及生物入侵防控发展展望等内容做了介绍。

QQ截图20230627193320.png

正在植物叶片上产卵的美国白蛾。图源:光明日报

  1、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生物安全向来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通过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完善生物安全立法,能够保证生物技术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维护国家安全。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传入我国并在入侵地建立种群并繁衍的生态过程,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威胁人类健康,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目前全球生物入侵呈快速增长趋势,远未达到饱和状态,防控外来生物入侵刻不容缓。

  外来生物入侵作为一种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是对我国生物安全的极大挑战。我国是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已有超过半数进入我国。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安全法的核心主题之一,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和统领性的作用。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需要。其有利于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增强生物安全的技术研发与基础设备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国际承诺。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严峻,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红耳彩龟等生物入侵我国本土,极大程度威胁着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并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我国居民的正常生活。

  我国《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全链条构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四梁八柱”,并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我国通过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完善生物安全立法,能够保证生物技术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维护国家安全。”万方浩说道。

  近两年,我国对生物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我国生物安全。2021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要求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2023年2月13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

  2、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入侵物种较多

  生物入侵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土地利用造成的环境变化。

  哪些因素会导致生物入侵呢?万方浩认为,首先,全球化与生物入侵联系密切。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是物种在大陆间传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不同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是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渠道。“进出口量越大,生物多样性风险也越大。”

  其次,气候变化与生物入侵也有关。“气候变化会改变物种的分布和丰度,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万方浩解释道。

  再次,全球宠物贸易也会导致生物入侵。万方浩介绍,目前,全球有7522种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作为宠物交易,入侵物种占所有交易物种的12.6%,平均而言,贸易中入侵物种的频率是全球物种库的7.4倍。

  此外,产业发展、饮食文化与生物入侵也有关系。比如引入的红沼泽小龙虾、太平洋牡蛎、美洲牛蛙等等。

  目前,我国已确认669种入侵物种,入侵着农业、林业、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环境,其中入侵植物有379种、入侵动物有184种、入侵微生物有106种。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约42%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南生物多样性高的地区。

  在入侵物种中,50%以上来源于美洲。据了解,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与美洲有着较为相似的气候环境,绝大多数来自美洲的物种传入我国后,能很快适应国内的气候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定殖。

  3、针对生物入侵的中国方案

QQ截图20230627193305.png

图源:中国环境报

  “生物入侵是一个有序的生态学过程,历经个体传入、种群定殖、潜伏时滞、群落扩散和系统暴发共多个环节,因此针对每个环节所采取的行动计划也有所不同。”万方浩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能够有效应对生物入侵的中国方案,即4E行动。从早期的预防预警(E1, Early Warning & Prevention)和检测监测(E2, Early Monitoring & Rapid Detection),到中期的扑灭拦截(E3, Early Eradication & Blocking),再到后期联控减灾(E4, Entire Mitigation),涉及多个环节。

  E1行动指预防预警,包括数据智能预测、定量风险预警、定殖区域评判和早期扩张预判四个环节。万方浩介绍说,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1000余种数据库与200余种风险评估。记录了物种的数据信息、影像信息和图片信息等内容,结合农产品国际贸易数据等信息进行数据智能预测,判断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概率,已完成了200种外来入侵物种的适生性分布区分析。典型的应用案例包括广东省红火蚁防控指挥中心系统,能够对广东省红火蚁防控面积进行监测。

  E2行动指检测监测,包括分子识别检测、图像甄别诊断、远程智能监控和区域追踪检测四个环节。目前我国已完成了700余种(含本地种)分子检测与智能识别技术的研发。

  E3行动即扑灭拦截,包括早期根除灭绝、廊道节点拦截、生态屏障阻隔和疫区源头管控四个环节。目前我国已完成了对50余种入侵生物的灭除与拦截。

  E4行动即联控减灾,包括传统生物防治、生态替代修复、区域联防联控和跨境协同治理四个环节。

  “此外,在4E行动基础之上,我国还结合了基于组学的颠覆性防控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组建国际实验室群,解决跨境传播的入侵生物难题,即‘4E+行动’。”万方浩补充道。

  “虽然我国已形成生物入侵的解决方案,但实施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问题,解决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任重而道远。”万方浩表示,期待各方能提高认知、强化责任、做到全民防范,筑起我国生物入侵防控的高墙。

  (透视社综合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报道)

  编辑: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相关知识

生物入侵防控的中国方案
我国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
世界环境日透视生物入侵:捍卫我们的生态家园
防控东盟农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ppt
生物入侵与城市生态安全
呵护湿地,防控外来生物入侵
科学网—防治生物入侵刻不容缓
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及思考.doc
分析生物入侵的途径其影响及防控措施.docx
【防控动态】生态防控病虫害 南农教授有良方!

网址: 【透视社·生态关注】针对生物入侵防控 我国给出了这些方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533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黄河入海口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得
下一篇: 如何治理外来入侵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