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卉由谁定名?

花卉由谁定名?

身为卖萌党是来给我们植物学专业洗白的。夹杂大量吐槽。

植物定名这个事情,其实确实很复杂。而且关键在于专业学者说专业学者的,老百姓说老百姓的,商家说商家的。加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各国语言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多,翻译越来越多元化,一个植物几十个名字,或者几十个植物叫一个名字,实在太正常了。。。。。。

(所以有时候看着知乎上一群人为了一个植物的名字前赴后继剑拔弩张百思不得其解,作为专业的植物学学生觉得好无力啊。。。因为真的很缺乏可以说服所有人的标准啊。)

在业内,植物定名有非常严格的一套专业命名法则和系统。但鉴于这种系统需要维护自身的学术稳定性,所以无论从语言还是语境,都注定它很难完全适用于世界各国人民的认知与操作。这也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用很多植物的名称,非常地方化和多样化。

好了,大家请尽量把下限和节操放至最低,把耐心调至最高,然后我们可以来说说命名的事了。

1.. 植物学家说

真正的“定名”,当然只有植物学这门学科内,按标准制定的定名系统才算数。而且,只有拉丁名算数。

为什么是拉丁文呢?

不光是因为最初的习惯,更因为拉丁文是一门死语言。使用人少,流通量低,不会随时间和空间改变释义。

于是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你可以认为他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开山祖师——林奈(Carl von Linne)。学植物的要是不知道这个人就去死去死吧。代表植物军团鄙视你。

林奈提出了双名法——又称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以示区别。 第一个是属名 ,是主格单数的名词, 第一个字母大写; 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P.S. 林奈发表《植物种志》初版是在1753年,而非前面同学说的1735年。不过那一年他也发表过东西——《自然系统》。

双名法命名的程序体现了其稳定性。然而, 这样的稳定性不太绝对。基于分类上不同的观点,根据生物命名法规规的名称修订或在分子生物学中的新发现,同一种生物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学名在流通(请参阅同物异名)。不稳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命名应遵循优先原则。

——百度百科

2. 百姓们说

双名法无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因为这一套太高贵冷艳了。

你去菜场买菜,中国人都是问你要萝卜还是胡萝卜,日本人都是问你要大根还是要ニンジン,西方人都是问你要radish还是carrot,没人会问你是要Raphanus sativus还是要Daucus carota啊有木有。也没有人在意它们俩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科不是一个属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的有木有。人家就是看着觉得长得雷同,吃法也差不多,所以都可以叫萝卜有木有。

你能说大家是错的嘛!

但是你也不能说植物命名法是错的啊!

你叫我们怎么办!

我们总不能见人就说,啊这个是萝卜,是十字花科的,学名叫Raphanus sativus,这个是胡萝卜,是伞形科的,学名叫Daucus carota,你看它们的种名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们根本没有亲缘关系,地上形态也很不一样,从植物分类的理论而言它们都叫萝卜,其实是不合适的。。。。。。哼,没等你说完人家就要往你嘴里塞萝卜了。

以此类推,比这更艰巨复杂的事态,太多了。

林奈双名法的历史不过三五百年。在这之前呢?老百姓老早就得给植物们取名字啊。而且肯定是怎么好记怎么取啊。可是那时候明显不发达啊,隔行如隔山,不管隔行隔山还是隔朝代,你喜欢不如我喜欢,所以关于名字的说法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啊。

所以你去看中国的花木古籍,《群芳谱》,《花镜》等,在没有双名法的年代,大家经常为了一个名字说的是什么花,写大量的考证论述。

比如荼蘼,比如琼花,都是改朝换代名字就变了;

比如地瓜,比如山药,都是换个地方名字也变了。

所以到了后来,中国的植物学者编写植物志,也要对命名提供一些论证分析和说明。因为中文是灵活的,仍在广泛使用的,而且地方语言派系丰富的。除了学名,你不写清楚哪个地方还有什么别名,会被父老乡亲们吐槽至死的。

所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民间,日常生活中,植物的名字本来就是很多样化的。下一次大家就不要为“这货就是红薯怎么可能叫地瓜地瓜明明是另外一种东西!”或者“你才叫地瓜你全家都叫地瓜你说的地瓜明明叫凉薯!”这种事情吵架了。。。答应我好吗么么哒。

3. 商家和翻译们说

光是民间版本和专业版本就够乱了不是,翻译和商家还要来火上浇油。

翻译人士不了解导致的错误,以及商家为了标榜新异、体现商品特色,都会导致植物定名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以前某园艺书籍的编辑跟我吐槽。因为她学的英语,专业很对口不是吗。可是那些西方植物书籍里面大批量的植物名称,她连见都没见过,要是没有图,完全不知道怎么翻。。。

有图也不代表就有结果。很多植物根本没引入中国,连中文名都没有——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其他语言国家的人,翻译中文植物名,也很伤脑筋的。

但是翻译们怎么能任凭拉丁文(中文)在已经翻译成中文(英文)的书籍里肆虐呢!这不是显得自己工作很不上档次吗!

(反正大家都不认识要不我凭感觉随便翻一个?)

(于是他们真正的工作水平就在专业同学的眼里暴露了。)

但是普罗大众会相信啊!西方人rose一个词就指代玫瑰月季蔷薇木香荼蘼悬钩子等等一堆花啊!中国人白菜两个字就指代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堆菜啊!更不要提有些好名字了,比如曼珠沙华神马的,荼蘼石蒜昙花曼陀罗,稍微沾上点边的都抢着用啊!

这一套在商家那里就发生了更进一步的混淆视听。

前面提到了双名法。但是双名法是用来确定物种的,如果同一物种地下又衍生出变种,品种,那就只有在双名后面再加一段,变成更长的品种、变种名。

举个例子~

品种名一般以加单引号‘’的字母组成,对语言没有要求。比如Rosa rugosa ‘Hansa’——rosa为属名(蔷薇属),rugosa为种名(意为“多皱的”,形容其叶片),‘Hansa’就是品种名。这一植物翻译为:玫瑰‘汉莎’。

但是商家哪给你那么多展示专业素养的机会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品种名,肯定怎么好听怎么来,而且要赶快拿去注册。放到市面上卖,光用这一个名儿,足够了。一朵玫瑰叫“汉莎”或“瀚纱”或“憨傻”,显得多么新鲜时尚与众不同啊~

我们如今看到很动听的多肉植物的名字,其实很多都来源于(日本人最先设定的)品种、变种、园艺栽培种的名字。

而譬如“上海青”——白菜,或者“妃子笑”——荔枝,基本也是如此。与其说是名字,更应该说是商品名。

至于它们的真名?——你是愿意叫“姬玉露”还是愿意叫Haworthia cooperi var. truncata呢。。。

综上。你们知道植物定名是多么人艰不拆的一回事了!

所以,在此也再次对植物爱好者们温柔地提醒一下:没有金刚钻,勿揽瓷器活。植物定名本来就是一门专业学科,没有那么简单。所以一上来指着一片叶子说“啊我见过它叫xxx不会有错”的这种事情,除非真的很有学术底气,否则请不要那么的容易自我肯定。

来源:知乎www.zhihu.com

作者:蔓玫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3 个回答,查看全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植物的保护地位由谁定? ——从《辽宁珍稀、保护植物展》说起
城市里常见的植物是由谁决定的?
青花花卉纹执壶
玉花卉纹梳背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珐琅彩花卉纹瓶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网址: 花卉由谁定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56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怎么做现成薯条
下一篇: 辉夜姬物语 かぐや姫の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