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昆虫管理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袖料树种,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对于油茶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茶的研究,研究表明,油茶的实用价值极高,以下几大优势决定了油茶叶种植前景广阔:(1)富含维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远远>花生油和豆油及菜油,食用价值高;(2)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痛,常用于治疗牙疼、胃痛和咽喉炎,药用价值大;(3)四季常青,花鲜艳,观赏性和绿化功能强,对当地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小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吸氯、抗氟和二氧化硫,带动林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对林业生产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油茶种植过程中虫害不仅影响油茶的产量,而且大大影响了茶油的品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治害虫需要大量使用农药,不仅降低了油茶果实的质量,而且使得油茶果树和果实中均含有农药残留,大量喷洒农药也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便捷、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油茶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公害,保护林间生态平衡的油茶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改进营林技术减少虫害危害a.整地:在造林前6-12个月整地处理,根据生态条件选择整地方式,在原本具有植被的山地采取穴状整地方式;在原本具备灌木或乔木植被且坡度>10°的山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并且隔每50m保留部分植被,以维持林间生物多样性;b.栽培技术:在造林期间,对于全垦整地处理的林地,可在油茶林间和周边补种灌木或乔木,以增加林间生物多样性;c.抚育管理:包括幼苗抚育和成树抚育,幼苗抚育包括除草、施肥和整形,成树抚育包括垦复、施肥和修剪;(2)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和昆虫天敌进行主要害虫生物防控一、在主要害虫发生初期,采用低容量喷雾或喷粉方法,对受害油茶及周边区域进行生物制剂(包括白僵菌、绿僵菌等)的喷施处理,针对主要害虫的幼虫或成虫进行防治;二、在害虫常发林地或区域,通过释放油茶虫害天敌(如赤眼蜂、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进行主要害虫卵、幼虫和成虫的生物防控;(3)物理防治对油茶的蛀干害虫、种实害虫以及食叶害虫进行物理防治,具体为:一、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2-3hm2安装一盏杀虫灯直至10月下旬,以诱杀趋光性较强的害虫,如油茶毒蛾、茶梢尖蛾、油茶织蛾等;二、插挂色板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10-13m2挂1张色板直至11月底,具体为黄色和蓝色色板,以诱杀茶角胸叶甲、小绿叶蝉等;三、吊挂性(食)诱剂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40-50m2挂一个含性诱剂的性诱瓶直至9月上旬,以诱杀油茶毒蛾、油茶尺蠖、黑跗眼天牛、油茶象等;(4)化学防治根据调查结果,当害虫中重度发生时,选用无公害制剂,采用低容量喷雾或喷粉方法进行防治。优选的,所述主要害虫包括油茶象、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织蛾、油茶叶蜂、茶角胸叶甲、柑橘灰象、油茶枯叶蛾、茶斑蛾、茶蚜以及黑跗眼天牛等。优选的,必须通过林间监测及调查,在明确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情况下,通过不同措施防控措施的搭配进行防控,具体为:1)当主要害虫中重度发生时,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2)当主要害虫轻度或轻度发生情况下,则以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优选的,所述的危害程度(中重度、轻度),其特征在于,中重度即叶部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30%、枝梢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20%、蛀干害虫枝干受害率>10%;轻度即叶部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30%、枝梢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20%、蛀干害虫枝干受害率≤10%。优选的,步骤(1)中还包括改变栽植密度减少虫害,具体方法为:选择2-3年生良种健壮裸根苗,苗高30-40cm,苗茎>0.4cm,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抗虫能力强的苗株,选择至少4个品种种植,每个品种分行种植,主栽品种栽植1-2行后,种植配系品种1行,初植密度每亩105-115株,株行距2.5-3m×3.5-4m,树冠郁闭后,密度调整至每亩75-85株,种植后及时检查,发现缺死株,用同龄大苗补植。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成树抚育具体方法为:每年浅锄1-2次,浅锄深度为8-10cm,三年深挖1次,深挖深度为15-20cm,在每年雨季过后进行,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状况施复合肥,在每年果实采收后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脚枝和徒长枝。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生物制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具体为: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使用白僵菌1-3亿孢子/ml的菌液对油茶尺蠖、油茶毒蛾、茶角胸叶甲等害虫采用低容量喷雾方法进行防治;使用绿僵菌1亿孢子/ml菌液对油茶象、广西灰象、茶角胸叶甲等害虫采用低容量喷雾方法进行防治。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昆虫天敌及使用方法具体为:采用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对油茶天牛类害虫进行防治,于每年7~9月份将装有肿腿蜂成虫的指形管视油茶林危害程度每株1~3支(每支30头蜂)放于油茶地面根部;或采用花绒寄甲与3月下旬或9月中旬,视油茶林危害程度,按照每公顷450~900对(每对为一雌一雄)进行释放进行释放,释放时将装有花绒寄甲成虫(成虫个体以1.5-2cm大小为宜)的试管放于油茶地面根部,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对油茶尺蠖、油茶织蛾、油茶叶蜂、油茶枯叶蛾等害虫进行防治,于害虫羽化高峰期人工释放赤眼蜂蜂卡,视油茶危害程度,按每公顷450000~750000头进行释放,释放时将蜂卡挂(夹)于油茶中下层树枝间,离地0.8m-1.5m。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无公害制剂为2%高效氟氯氢菊酯、8%氯氰菊酯、噻虫啉微胶囊等,2%高效氟氯氢菊酯可对大部分害虫进行防治,防治时根据害虫虫龄虫态宜稀释倍数为1000~3000倍;8%氯氰菊酯是指一种触破式微胶囊水剂,可用于油茶象及油茶天牛类害虫的防控,防治时根据油茶危害程度稀释倍数为150~400倍;噻虫啉微胶囊,除了对蚜虫和粉虱有效外,还对各种甲虫(茶角胸叶甲、广西灰象甲)和鳞翅目害虫也有效,用量为48~180g有效成分/hm2做叶面喷施。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油茶害虫绿色防控方法采用改善营林技术、生物防控、物理防控以及化学防控相结合,能有效的控制油茶树害虫的虫害爆发,省肥减药,节约成本,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绿色环保,生态友好,还能防治化学农药造成的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加剧、农产品残留等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防控时间为油茶林整个生长期。试验地点:湖南省耒阳市南京乡油茶新造林。防控方法:试验区采用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具体包括(1)改进营林技术减少虫害:a.整地:在造林前6个月整地处理,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择穴状整地方式,以维持林间生物多样性;b.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和整形,具体为:当年进行除草松土1次,冬季施迟效肥,肥料均匀撒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内;10月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脚枝和徒长枝。对照组采取采用常规处理,包括全肯整地及不做抚育管理。害虫调查方法:于害虫发生期,采取五点取样法依据防治区和对照区害虫虫口基数对比,计算防效。计算公式为:防效%=(对照区虫口密度-防治区虫口密度)/对照区虫口密度*100,该种计算方法假设在防治前害虫虫口基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使用本发明方法比常规对照组害虫发生率显著降低。具体见表1。表1不同处理油茶害虫发生情况害虫种类试验组虫口密度头/株对照组虫口密度头/株防效%油茶织蛾2.626.2558.08油茶叶蜂2.437.1265.87茶角胸叶甲6.8218.763.53茶小绿叶蝉4.178.5251.06实施例2防控时间为油茶林整个生长期。试验地点:湖南省耒阳市竹市镇大成村油茶林种植基地。基地概况:基地面积约2000亩,栽培品种为10年生油茶湘林系列品种,海拔200~240m,基地内害虫为害属于轻度发生。防控方法:试验区采用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具体包括(1)改进营林技术减少虫害:通过抚育措施(施肥、垦复),在增强油茶树势条件下,剪除害虫的卵块、幼虫、蛹(茧),在害虫蛹期,通过人工方式摘除,在害虫卵期,通过卵块作业方式治理虫害;在有效破除害虫滋生条件同时,降低害虫虫口基数;对照组不做垦复、施肥和修剪处理。害虫调查方法:于害虫发生期,采取五点取样法依据防治区和对照区害虫虫口基数对比,计算防效。计算公式为:防效%=(对照区虫口密度-防治区虫口密度)/对照区虫口密度*100,该种计算方法假设在防治前害虫虫口基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使用本发明方法比对照组害虫密度显著降低。具体见表2。表2不同处理油茶害虫发生情况害虫种类试验组虫口密度头/株对照组虫口密度头/株防效%油茶织蛾4.488.647.91油茶叶蜂3.817.3748.30茶角胸叶甲9.7625.3661.51油茶象1.463.6259.67油茶尺蠖3.945.8732.88油茶毒蛾2.246.2364.04实施例3防控时间为油茶林整个生长期。试验地点:湖南省耒阳市竹市镇大成村油茶林种植基地。基地概况:基地面积约2000亩,栽培品种为10年生油茶湘林系列品种,海拔200~240m,基地内害虫为害属于轻度发生。防控方法:试验区采用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具体包括(1)改进营林技术减少虫害:通过抚育措施(施肥、垦复),在增强油茶树势条件下,剪除害虫的卵块、幼虫、蛹(茧),在害虫蛹期,通过人工方式摘除,在害虫卵期,通过卵块作业方式治理虫害;在有效破除害虫滋生条件同时,降低害虫虫口基数;(2)生物防治:通过释放油茶虫害天敌(如赤眼蜂、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进行主要害虫卵、幼虫和成虫的生物防控。对照组均按常规处理,不做任何防治措施。害虫调查方法:于害虫发生期,采取五点取样法依据防治区和对照区害虫虫口基数对比,计算防效。计算公式为:防效%=(对照区虫口密度-防治区虫口密度)/对照区虫口密度*100,该种计算方法假设在防治前害虫虫口基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使用本发明方法比常规对照组害虫发生率显著降低。具体见表3。表3不同处理油茶害虫发生情况害虫种类试验组虫口密度头/株对照组虫口密度头/株防效%油茶织蛾1.748.679.77油茶叶蜂2.317.3768.66茶角胸叶甲8.5725.3666.21油茶象1.463.6259.67油茶尺蠖2.15.8764.22油茶毒蛾1.856.2370.30实施例4防控时间为油茶林整个生长期。试验地点:湖南省耒阳市竹市镇大成村油茶林种植基地。基地概况:基地面积约2000亩,栽培品种为10年生油茶湘林系列品种,海拔200~240m,基地内害虫为害属于轻度发生。防控方法:试验区采用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具体包括(1)改进营林技术减少虫害:通过抚育措施(施肥、垦复),在增强油茶树势条件下,剪除害虫的卵块、幼虫、蛹(茧),在害虫蛹期,通过人工方式摘除,在害虫卵期,通过卵块作业方式治理虫害;在有效破除害虫滋生条件同时,降低害虫虫口基数;(2)生物防治:通过释放油茶虫害天敌(如赤眼蜂、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进行主要害虫卵、幼虫和成虫的生物防控;(3)物理防治:a、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2-3hm2安装一盏杀虫灯直至10月下旬,以诱杀趋光性较强的害虫,如油茶毒蛾、茶梢尖蛾、油茶织蛾等;b、插挂色板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10-13m2挂1张色板直至11月底,具体为黄色和蓝色色板,以诱杀茶角胸叶甲、小绿叶蝉等。对照组均按常规处理,不做任何防治措施。害虫调查方法:采取五点取样法依据害虫虫口基数对比,计算防效。计算公式为:防效%=(对照区虫口密度-防治区虫口密度)/对照区虫口密度*100,该种计算方法假设在防治前害虫虫口基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使用本发明方法比常规对照组害虫发生率显著降低。具体见表4。表4不同处理油茶害虫发生情况害虫种类试验组虫口密度头/株对照组虫口密度头/株防效%油茶织蛾1.548.682.09油茶叶蜂1.617.3778.15茶角胸叶甲2.9425.3688.41油茶象1.263.6265.19油茶尺蠖1.775.8769.85油茶毒蛾1.376.2378.01实施例5防控时间为油茶林整个生长期。试验地点:湖南省耒阳市仁义镇罗渡村油茶林种植基地。基地概况:基地面积约1600亩,栽培品种为20~30年生油茶湘林系列品种,海拔150~220m,基地内害虫为害属于中重度发生,主要虫种包括油茶象和油茶蓝翅天牛。防控方法:试验区分别采用本发明中的3种方法并设置对照区1个,具体为(1)改进营林技术减少虫害:通过抚育措施(施肥、垦复),在增强油茶树势条件下,剪除害虫的卵块、幼虫、蛹(茧),在害虫蛹期,通过人工方式摘除,在害虫卵期,通过卵块作业方式治理虫害;在有效破除害虫滋生条件同时,降低害虫虫口基数;(2)生物防治:在主要害虫发生初期,采用低容量喷雾或喷粉方法,对受害油茶及周边进行生物制剂(包括白僵菌、绿僵菌等)的喷施处理,针对主要害虫的幼虫或成虫进行防治;(3)化学防治:采用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稀释250倍在害虫成虫期喷施,药液喷洒在地面以上树干、大枝和害虫成虫喜出没之处。对照组均按常规处理,不做任何防治措施。害虫调查方法:采取五点取样法依据害虫虫口基数对比,计算防效。计算公式为:防效%=(对照区虫口密度-防治区虫口密度)/对照区虫口密度*100,该种计算方法假设在防治前害虫虫口基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使用本发明方法比对照组害虫虫口密度降低。具体见表5。表5不同处理油茶害虫发生情况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防治方法,各种措施相互利用,可有效降低害虫虫口基数60~8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70%以上,在控制油茶不受危害同时,对环境无污染,操作简单,成本低、绿色环保、生态友好,还能防止化学农药造成的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加剧、农产品残留等问题。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改进营林技术减少虫害危害

a.整地:在造林前6-12个月整地处理,根据生态条件选择整地方式,在原本具有植被的山地采取穴状整地方式;在原本具备灌木或乔木植被且坡度>10°的山地采用水平带整地,并且隔每50m保留部分植被,以维持林间生物多样性;

b.栽培技术:在造林期间,对于全垦整地处理的林地,可在油茶林间和周边补种灌木或乔木,以增加林间生物多样性;

c.抚育管理:包括幼苗抚育和成树抚育,幼苗抚育包括除草、施肥和整形,成树抚育包括垦复、施肥和修剪;

(2)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制剂和昆虫天敌进行主要害虫生物防控

一、在主要害虫发生初期,采用低容量喷雾或喷粉方法,对受害油茶及周边区域进行生物制剂的喷施处理,针对主要害虫的幼虫或成虫进行防治;

二、在害虫常发林地或区域,通过释放油茶虫害天敌进行主要害虫卵、幼虫和成虫的生物防控;

(3)物理防治

对油茶的蛀干害虫、种实害虫以及食叶害虫进行物理防治,具体为:

一、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2-3hm2安装一盏杀虫灯直至10月下旬,以诱杀趋光性较强的害虫,如油茶毒蛾、茶梢尖蛾、油茶织蛾;

二、插挂色板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10-13m2挂1张色板直至11月底,具体为黄色和蓝色色板,以诱杀茶角胸叶甲、小绿叶蝉;

三、吊挂性诱剂或食诱剂诱杀害虫:从4月上旬开始,林间内每40-50m2挂一个含性诱剂的性诱瓶直至9月上旬,以诱杀油茶毒蛾、油茶尺蠖、黑跗眼天牛、油茶象;

(4)化学防治

根据调查结果,当害虫中重度发生时,选用无公害制剂,采用低容量喷雾或喷粉方法进行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害虫包括油茶象、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织蛾、油茶叶蜂、茶角胸叶甲、柑橘灰象、油茶枯叶蛾、茶斑蛾、茶蚜以及黑跗眼天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必须通过林间监测及调查,在明确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情况下,通过不同措施防控措施的搭配进行防控,具体为:1)当主要害虫中重度发生时,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2)当主要害虫轻度或轻度发生情况下,则以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重度即叶部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30%、枝梢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20%、蛀干害虫枝干受害率>10%;所述轻度即叶部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30%、枝梢害虫叶子受害率≤20%或受害株率≤20%、蛀干害虫枝干受害率≤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改变栽植密度减少虫害,具体方法为:选择2-3年生良种健壮裸根苗,苗高30-40cm,苗茎>0.4cm,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抗虫能力强的苗株,选择至少4个品种种植,每个品种分行种植,主栽品种栽植1-2行后,种植配系品种1行,初植密度每亩105-115株,株行距2.5-3m×3.5-4m,树冠郁闭后,密度调整至每亩75-85株,种植后及时检查,发现缺死株,用同龄大苗补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成树抚育具体方法为:每年浅锄1-2次,浅锄深度为8-10cm,三年深挖1次,深挖深度为15-20cm,在每年雨季过后进行,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状况施复合肥,在每年果实采收后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脚枝和徒长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生物制剂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具体为: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使用白僵菌1-3亿孢子/ml的菌液对油茶尺蠖、油茶毒蛾、茶角胸叶甲害虫采用低容量喷雾方法进行防治;使用绿僵菌1亿孢子/ml菌液对油茶象、广西灰象、茶角胸叶甲害虫采用低容量喷雾方法进行防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昆虫天敌及使用方法具体为:采用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对油茶天牛类害虫进行防治,于每年7~9月份将装有肿腿蜂成虫的指形管视油茶林危害程度每株1~3支放于油茶地面根部;或采用花绒寄甲于3月下旬或9月中旬,视油茶林危害程度,按照每公顷450~900对,每对为一雌一雄进行释放,释放时将装有花绒寄甲成虫的试管放于油茶地面根部,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对油茶尺蠖、油茶织蛾、油茶叶蜂、油茶枯叶蛾进行防治,于害虫羽化高峰期人工释放赤眼蜂蜂卡,视油茶危害程度,按每公顷450000~750000头进行释放,释放时将蜂卡挂于油茶中下层树枝间,离地0.8m-1.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无公害制剂为2%高效氟氯氢菊酯、8%氯氰菊酯、噻虫啉微胶囊,2%高效氟氯氢菊酯可对大部分害虫进行防治,防治时根据害虫虫龄虫态宜稀释倍数为1000~3000倍;8%氯氰菊酯是指一种触破式微胶囊水剂,可用于油茶象及油茶天牛类害虫的防控,防治时根据油茶危害程度稀释倍数为150~400倍;噻虫啉微胶囊,除了对蚜虫和粉虱有效外,还对各种甲虫和鳞翅目害虫也有效,用量为48~180g有效成分/hm2做叶面喷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包括(1)营林技术,即通过改善整地、抚育管理及栽培技术措施,增强林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爆发条件;(2)生物防治,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减少虫害虫口基数;(3)物理防治,即利用害虫的趋性,通过粘虫板、杀虫灯、引诱剂等设施的设置灭杀主要害虫;(4)化学防治,即通过喷洒少量无公害化学药剂来减少虫害虫口基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绿色防控方法能有效减少害虫虫口基数,主要害虫虫口减退率平均能达到80%以上,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70%以上,是一种操作方便,绿色环保,生态友好,不会有化学残留的油茶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李密;何振;喻锦秀;邓婉;谢逸菲;钟武洪;颜学武;夏永刚;廖晓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12
技术公布日:2020.03.27

相关知识

【林业病虫害防治】油茶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微核播报】生物防控,走入油茶之乡!
苹果绿色防控的策略与主要技术措施
一种金银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一种双季米金槐虫害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果蔬主要害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种利用驱避害虫与涵养天敌的植物组合防控果树害虫的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
油茶绿色防控区访花昆虫多样性及行为节律

网址: 一种油茶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控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67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下一篇: 复古花店,在这里拥有一束鲜花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