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青岛能源所揭示大型海藻惰性颗粒有机碳形式的碳汇效应

青岛能源所揭示大型海藻惰性颗粒有机碳形式的碳汇效应

大型海藻具有高效的光合固碳能力和碳汇效应。当前,国际上将发展大型海藻碳汇认定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颇有潜力的路径之一。以往对大藻碳汇的认识主要是指大藻产生的碎屑和大颗粒碳在沉积物中的长期埋藏或输送到深海,以及大藻直接或间接释放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从而可在百年到千年尺度上被封存于海洋,实现碳汇效应。此外,大型海藻生长过程可将其净初级生产力的>50%以小颗粒有机碳(POC)形式向水体释放,但尚不清楚这些释放的POC最终有多少以及以何种形式可在海洋中行使碳汇功能,使得目前对大型海藻碳汇量的核算暂未考虑这部分POC的碳汇贡献。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张永雨带领的海洋碳汇与能源微生物研究组,通过开展针对大藻(以浒苔为例)POC贡献的近海航次调查,结合大藻室内模拟培养与藻源POC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实验,揭示了大型海藻释放的POC的潜在归宿和碳汇效应。研究发现,浒苔生长过程向水体释放大量POC,使海水(尤其是表层以下)POC浓度大幅提升。这些释放的POC进而遭受微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的双重移除效应。研究表明,78%的POC的生物可利用活性程度高,且易被微生物快速降解,而22%为生物惰性的POC。生物可利用活性高的POC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DOC被再矿化为无机碳而重返大气,但同时一部分被转化为生物惰性DOC。经长期微生物降解后,大型海藻释放的POC,约36%能够以生物惰性强的POC和DOC两种形式在海水中稳定留存。而在光暴露条件下,生物惰性POC对光降解的敏感性高于(10倍以上)生物惰性DOC,分别导致其14%和1%的移除率。研究显示,大藻释放的POC,约36%以惰性POC和RDOC两种形式稳定地留存于海水中,发挥重要的碳汇贡献。该研究对大型海藻碳汇量的科学评估和碳汇核算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青岛能源所揭示大型海藻惰性颗粒有机碳形式的碳汇效应

相关知识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pptx
我所揭示海洋中微液滴对火成惰性碳的降解与沉降作用
提升固碳能力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助力“双碳”③)
张继红等:服务碳中和目标: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热带海草床的碳汇过程与机制获得新认知
“不为人知”的碳汇效应
焦念志院士:海洋碳汇未来将纳入CCER市场,可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平台!
岩溶:独特的碳汇效应
岩溶碳汇效应对植被的响应研究进展.pdf
能力出众的“捕碳者”——海洋碳汇

网址: 青岛能源所揭示大型海藻惰性颗粒有机碳形式的碳汇效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151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有效发挥碳汇交易作用
下一篇: “碳汇”的相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