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为菊花正名

为菊花正名

李济良 绘

  金秋十月,正是赏菊佳时。然而,有人不喜欢菊花,认为菊花是祭奠用花。其实,用菊花祭奠并非传统习俗。

  古代中国,菊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000多年,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因其姿态芳华淡雅,菊花自古为人们生活与休闲的所需,不仅种菊、赏菊,还食菊、饮菊,各代文豪笔下更是少不了菊花的踪影。

  最初采菊为饭添香

  古籍中对菊花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鸿雁来宾,爵(雀)入大水变蛤,鞠有黄华。”

  菊字最初写作“鞠”。《礼记·月令》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埤雅》释“鞠”:“菊本作鞠,从鞠穷也,花事至此而穷尽也。”唐代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以及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道出的正是菊字的本意。

  先秦之时,菊花不是用来看,而是为了吃。屈原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在《九章》中说“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糗”指干粮,“江离”是香草名,又名“蘼芜”。江离和菊花都是用来为饭添香的。

  晚开晚落 花中最寿

  到了汉代,菊花被挖掘出药用价值。曹丕在《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中说“餐菊”可以“辅体延年”,菊花由此也与重阳节绑定,“以祝彭祖之寿”。

  菊花味寒、性甘,其主要功效之一是散风清热。清代的《医级宝鉴》记载:“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而菊花在饮食文化中的另一重要养生价值就是抗衰明目,正是俗语所道:“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

  菊花晚开晚落,俗称为花中之最寿者,“故其益人如此”,这也使其成为古代文化“诗酒茶”中的主角。

  “餐菊”之习,源流不绝。古时还有菊花火锅,如《清稗类钞》所说:“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有杂以菊花瓣者,曰菊花火锅,宜于小酌。”

  一株卖到三百钱

  魏晋以降,菊花栽培日益普遍,菊花渐从饮馔转至观赏,特别是重阳节赏菊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古人不仅吃菊花、赏菊花,还要戴菊花,唐代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世事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而真正让菊花多姿多彩起来的,当数宋人。一方面菊花突破了节日限制,使宋人在节日外同样能普遍利用和消费菊花;另一方面菊花还突破了阶层限制,进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宋朝栽培菊花的技术不断提高,菊花品种大量增加,菊花日益商品化。诗人杨万里曾花百钱买菊一株:“如今小寓咸阳市,有口何曾问花事。百钱檐上买一株,聊伴诗人发幽意。”到了南宋,名臣王十朋每年十月都要买一株菊花来观赏:“三百青钱一株菊,移置窗前伴松竹。”此时一株菊花已经卖至三百钱。

  宋人观赏菊花不再受季节限制。《百菊集谱》载:“菊之开也,四季泛而有之……以诸公诗词观之,果见其所谓春菊、夏菊、秋菊、寒菊者也。”

  苏轼《菊说帖》载:“近时都下菊品至多,皆智者以他草接成,不复与时节相应。始八月,尽十月,菊不绝于市,亦可怪也。”他谪居海南时,以种菊为乐。菊花在海南迟开,苏轼只好在旧历十一月中来“重阳赏菊”:“吾在海南,艺菊九畹,以十一月望,与客泛菊作重九,书此为记。”

  黄色才是正色

  宋代花卉谱录修撰风气盛行,菊谱的数量仅次于牡丹谱。学者郭幼为对宋代各类花谱进行了梳理与统计,牡丹谱有21种,菊谱有10种。宋代菊谱现存世4部。

  历史上的第一部菊谱是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刘蒙于洛阳写成的《刘氏菊谱》。“今菊品之盛,至于三十余种,可以类聚而记之。”

  宋代菊谱中大多是品种谱,以菊花品种为主要对象,并对品种进行排序和品评。在菊花众多品种中,宋人培育出了除黄、白二色以外的花色,有红色、紫色和绿色。如南宋史铸《百菊集谱》,收录菊花163种,共有黄、白、红、紫、绿五种颜色,其中出现了绿菊品种:碧蝉菊、铺茸菊。

  宋人菊谱,视黄色为正色,如代表性的名品是“御袍黄”,顾名思义。在刘蒙《菊谱》中,黄色居首位,其次为白色,后依次为紫色、红色等。苏轼与好友朱勃品评菊花,朱勃说:“菊当以黄为正,余可鄙也。”此话让苏轼表示叹服。

  宋代诗词中,菊花别称很多,均离不开黄色,如黄花、黄菊、黄金、金英、金蕊和黄英等。

  用于祭奠系“舶来”习俗

  可饮、可食、可养生的菊花,在中国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和实用价值。

  而祭奠用菊花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其实这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离奇故事。

  首先,中国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是在春天,菊花大多开在秋天,时间完全对不上。在没有大棚技术的古代,不可能形成菊花祭祀的传统。中国自古就没有鲜花祭奠的传统,不论是送花圈还是花束,全部是从西方传来的。

  1789年,中国菊花第一次在法国马赛真正栽种成功,之后迅速传播到许多欧洲国家。因为它开在秋冬,而且折枝能养20天,正好用于秋日宗教祭祀活动。而1919年11月11日,法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一周年的纪念活动,要给士兵墓地献花,11月时百花枯落,只有菊花还在开放,因此用菊花献给逝者。此后,经过国际媒体大幅报道,祭祀用菊花就迅速传播到了全世界。

  可见,祭奠用菊花是一个欧洲传过来的“传统”。 据《海峡都市报》

标签:

相关知识

为菊花正名
河北师大校园植物——为“迎春”正名
【转载】为石蒜正名!第二届全国石蒜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石蒜花文化交流会举办
清明节扫墓为什么用菊花
菊花博士为会员揭开菊花研究的神秘面纱
万盆菊花为国庆添彩
地名传说“画虎兰”?大学教授为晋江“正名”!
以菊花为班花有什么寓意
常见花卉雅号大全
植物所:抢抓时机 做好菊花种苗管理为菊花生产打基础

网址: 为菊花正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21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香满京城——老北京的花卉养殖
下一篇: 2024佛山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