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病虫害防治(2685)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园艺病虫害防治”是涵盖病害、虫害的两大部分自成体系内容的课程。其在园艺
专业中也相对自成体系。
(二)主要特点:
病害、虫害相关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多;理论、实践性较强。了解、掌握基本概
念、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结合生产实际,逐步做倒理论
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牢固掌握理论知识。
(三)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任务是研究在园艺作物上发生和为害的病害、
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特点及防治方法。对自学者应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同课
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
(四)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果树、蔬菜、花卉作物的 1. 病害的基本概念、主要园艺作物病害的简单
分类、发生发展规律、田间诊断及其防治。2. 昆虫的形态特征、内部构造、一般分类、
主要园艺害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
(五)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专业的“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基础”、“土壤肥料学”、“农业基础知识”是本
课程的基础;“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与本课程有较大的相关性,但又
截然不同;与其它课程没有直接关系。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 :
1. 病理学基础:(1)病害的概念 (2)病害的病原
2. 昆虫学基础:(1)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 (2)生物学特性
(3)主要各目(分类)。
重点 1. 园艺作物病害:(1)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2)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原理 (3)
主要园艺病害的识别(诊断)与防治 2. 园艺作物虫害:(1)害虫防治原理 (2)主要
园艺害虫发生为特点及其防治。
难点 1. 根据病原症状、分类基础正确判断病原,准确诊断病害,结合侵染循环特
点,选择最佳防治方法。2. 根据外部形态、分类基础正确识别害虫;结合口器类型、内
部构造与农药杀虫作用的关系、结合为害状,正确选择防治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
绪 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重点学习 1.什么是园艺植物病虫害 2.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性质和任务 3.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策略,我国的植保方针。
一般了解 1.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现状 2.植保工作现状 3.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
1、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病虫害治理现状。
2、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性质和任务。
3、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策略
(三)考核知识点
1. 园艺植物的有害生物的范畴 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3. 我国的植保方针
(四)考核要求
识记:1. 害虫、病原物的定义、范畴 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定义
3. 我国的植保方针
领会:1. 有害生物各类别 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内涵
第一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重点学习:1. 常用病虫害防治技术 2. 化学防治基础知识:农药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农药的毒性单位及等级;害虫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病原菌的抗药性及其治理。3. 生物防
治:病原微生物的应用;重寄生、颉抗作用、交叉保护作用的应用。
一般了解:1. 植物检疫的任务、对象,内检、外检在保护园艺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 3. 生物防治:天敌昆虫的应用、其它生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
4. 物理机械防治的各类方法。5. 化学防治:定义、农药按原料来源分类;按防治对象分
类;剂型、毒力、药效表示方式。
熟练掌握:1. 农药的毒性等级;蔬菜上严禁使用的巨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毒性
分级标准。2. 农药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的表示方式。
一般掌握:1. 配制药液计算 2. 死亡率、校正死亡率、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计算;
3. 各种药效计算。
(二)课程内容
1、植物检疫:植物检疫的重要性;植物检疫的任务与对象;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对病虫的防控作用。
3、生物防治:(1)昆虫 病原微生物的类别;天敌昆虫应用;其它有益生物的利用;
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2)病原物 重寄生、颉抗作用、交叉保护作用;。
4、物理机械防治 :( 1)昆虫 人工捕杀;诱杀、诱集与阻隔;新技术杀虫(2)病
原 物 筛选
5、化学防治:(1)化学防治概论:化学防治定义及进展;(2)农药分类:根据原料
来源分类;杀虫剂类(根据防治对象分类、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保护剂、治疗
剂);(3)农药毒性、毒力与药效:农药毒性;农药毒力与药效的表示单位(4)农药剂
型与使用方法(5)病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病原菌抗药性及其治理。
(三)考核知识点
1、常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类别,我国的植保方针。
2、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类别。
3、重寄生、颉抗作用、交叉保护作用
4、化学防治基础:(农药分类、剂型、毒性、毒力、药效)
(四)考核要求
识记 1. 植物检疫(国内、外)的任务 2. 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 3. 死亡率、校
正死亡率概念 4. 害虫、病菌抗药性机制。
领会 1. 常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主要类别、我国的植保方针;2. 昆虫病原微生物
的常用类别;3. 重寄生、颉抗作用、交叉保护作用的概念及应用;4. 农药、杀虫剂(定
义、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害虫防治中根据作用方式正确选择药剂)、
杀菌剂(保护剂、治疗剂的定义及在病害防治中正确选择药剂)、毒性、毒力、药效概念;
5. 农药毒性(LD50、LC50)概念;LD50 等级划分及在农药安全使用中的应用;蔬菜上
严禁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毒性等级;6. 农药名、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的表
示方式;7. 害虫、病菌抗药性概念及治理
第二章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重点学习:1. 植物病害症状 及症状变化在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2. 侵染性病害与非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及识别 3. 园艺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及真菌病害的主要特点 4. 病
原细菌的主要类群及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5. 植物病毒的主要病毒属、典型种及病毒病
主要特点 6. 病害的发生与发展,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循环。
一般了解:1. 植物病害定义、分类 2. 真菌的一般性状、分类及生活史 3. 病原细
菌的一般性状、分类及生活史 4. 病毒的定义,形状、结构和成分;复制和增殖、传播和
移动;一般分类 5. 非侵染 病害病原 6.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定义、类型、机制 7. 病害流
行因素及动态。
(二)课程内容
1.植物病害概念:(1)植物病害概念(2)植物病害分类(3)病害发生基本因素(4)
病害症 状(5)传染性病害与非传染性病害(6)病害诊断方法。
2.植物病害的病原物:(1)植 物病原真菌概念;真菌的营养与繁殖;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主要园艺植物病原真菌类群(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
门、接合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害症状及识别、诊断。(2)植物病原细菌:病原
细菌与所致病害;病原细菌一般形态、菌体结构;细菌繁殖;主要园艺植物病原细菌类
群;细菌病害症状特点与识别、诊断。(3)植物病原病毒:病毒与植物病害;病毒的一
般性状(形态、结构);增殖与侵染;病毒的稳定性;传染方式;园艺植物病病毒病的特
点及诊断。(4)其它植物病原物:线虫(形态与结构;发育与生态;寄生性与致病性;
症状特点);类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形态与结构、症状特点);寄生性种子
植物(寄生方式、种类)。
(三)考核知识点
1. 植物病害概念 2. 植物病害病原物:(1)植物真菌病害;(2)植物病原细菌;
(3)植物病原病毒;(4)其它植物病原物
(四)考核要求
识记 1. 植物病害概念:病害三角 2.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3. 植物病原真菌:植物
病原真菌的定义(范畴)、营养与繁殖、生活史、主要植物病原真菌类群及特点 4. 植物
病原细菌: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的类群、及其主要性状;所致病害特点。5. 植物病原病毒:
稀释终点、体外保毒期、主要园艺植物病毒及其传播方式 6. 其它植物病害:主要类别
领会 1. 植物病害概念: 病害概念、病害发生基本因素、病原概念、病害症状(病
状、病症);传染性病害与非传染性病害、识别特点、病害的田间初步诊断。2. 植物病害
的病原物:3. 植物病原真菌:症状(病状、病症)特点。4. 植物病原细菌:细菌与植物
病害的关系;形状、结构、繁殖方式;细菌病害的症状(病状、病症)特点。5. 植物病
原病毒:植物病原病毒的形态、结构、增殖方式、失毒温度;传染方式;症状(有病状、
无外部病症)
简单应用:1. 病害症状的识别 2. 真菌病害的一般识别 3.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简要识
别。4. 病毒病田间一般识别
综合应用:1. 常见病害的田间初步诊断。2. 真菌所致病害症状的主要特点及简单
识别。3.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田间初步诊断 4. 病毒病害诊断
第二节 园艺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重点学习:1.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及其表现;阶段抗病性与生理年龄抗病性 2. 病原物
致病性表现 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程(病程、侵染期:侵入前期及过程;侵入期及数量
与侵入的关系、病原物侵入途径及真菌、细菌、病毒侵入途径、环境条件影响;潜育期
及专性寄生与非专性寄生物建立寄生关系、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局部侵染、系统侵
染、潜伏侵染、隐症现象、带毒现象;发病期)(4)侵染循环:概念、病原物越冬越夏
方式、场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一般了解:1. 病原物的寄生性概念、类型 2.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化 3. 垂直抗性、
水平抗性 4. 植物抗病性变异机制 5. 病原物传播 6.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7. 植物病
害的流行:单年、积年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因素、病害流行预测。
(二)课程内容
1.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概念、类型;致病性概念、类型寄生性和致
病性变化。
2.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抗病性概念;抗病性表现;抗病性变异(寄主本身变异;
病原物致病的改变;环境条件影响);植物的抗病机制:被动抗病性、主动抗病性。
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4. 病害循环:病原物越冬越夏;病原物传播;初侵染忽然再侵染
5. 植物病害的流行:病害流行类型;病害流行因素;病害流行预测
(三)考核知识点
1.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概念、类型;致病性概念、类型 2. 寄主植
物的抗病性:抗病性概念; 抗病性表现 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侵入前期;侵入期;潜
育期;发病期 4. 病害循环:病原物越冬越夏;病原物传播;初侵染忽然再侵染 5. 植物
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类型
(四)考核要求
识记 1. 病原物寄生性的概念及类型(专性寄生、兼性寄生)2. 致病性概念和表现
3. 植物抗病性表现(免疫、抗病、耐病、感病)4. 抗病性 5. 病害流行类型。
领会 1. 专性寄生物的寄生性 2. 致病性 3.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4. 侵染过程定义:侵
入前期(过程、环境条件);侵入期(一般侵入途径;真菌、细菌、病毒侵入途径、环境
影响);潜育期:寄主关系建立(专性寄生物、非专性寄生物)、病原物在体内扩展(局
部侵染、系统侵染、潜伏侵染、隐症现象、带毒现象)、发病期 5.侵染循环概念及内容(越
冬越夏场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简单应用:1. 区分单循环和多循环病害
综合应用:1. 常见病害的侵染循环模式 2. 侵染循环与病害防治
第三节 蔬菜病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重点学习:1. 蔬菜霜霉病:为害植物、部位;症状(病状、不同蔬菜的病症)发病
因素(气候条件);防治方法 2. 蔬菜维管束病害: 枯萎病:为害植物;症状(发病时
期、发病部位、病状、病症);发病因素(气候条件、越冬菌量);防治方法。 青枯病:
寄主植物;发病特点;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病状);发病因素(温、湿度、栽培
管理);防治方法。3. 蔬菜病毒病:症状(病状)及三种类型;发病条件;防治措施
一般了解 1. 蔬菜霜霉病:病原(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态比较、有性繁殖 );侵染
循环(越冬、越夏、初侵染、再侵染);品种抗病性、生育期抗病差异。2. 蔬菜维管束病
害: 枯萎病 :病原及形态特征;侵染循环(越冬、越夏、初侵染、再侵染)。 青枯病:
病原及形态特征;侵染循环(越冬、越夏、初侵染、再侵染)3. 蔬菜病毒病:病原物;
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和传播)。
(二)课程内容
1、蔬菜霜霉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因素;防治方法。
2、蔬菜维管束病害 : 枯萎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
青枯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因素;防治方法。
3、蔬菜病毒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因素;防治方法。
4、(新编教材中应将疫病、灰霉、炭疽、根结线虫、软腐作为主要内容介绍)
5、其它蔬菜病害:病害名称;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蔬菜霜霉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因素、防治方法。2. 蔬菜维管 束病
害 : 枯萎病:症状、病原、致病性、侵染循环、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 青枯病:
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症状:病症、病状;病原; 侵染循环;发病因素;防治方法。3.
蔬菜病毒病: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防治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 1. 蔬菜霜霉病:病原(真菌:分类地位;菌丝体、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品
种生育期抗病性差异。2. 蔬菜维管束病害: 枯萎病:病原真菌(形态特征:菌丝体、无
性繁殖); 青枯病:病原细菌、侵染循环(越冬越夏;传播:传播;侵入途径、初侵染
和再侵染)3. 蔬菜病毒病:病原(病毒)。
领会 1. 蔬菜霜霉病:为害植物、部位;不同蔬菜霜霉病症状;侵染循环(越冬、越
夏;传播:传播;侵入途径、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病因素(气候条件);防治方法(选
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时播种、物理防治:温度和湿度防控、药剂防治)2. 蔬菜维管
束病害: 枯萎病:为害植物、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症状)、侵染循环、发病因
素(温度、湿度、越冬菌量)、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轮作、种子消毒、药剂防治)
青枯病:寄主植物、发病特点、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症状)、侵染循环(越冬越
夏;传播:传播;侵入途径、初侵染和再侵染)发病因素(温、湿度、栽培管理)、防治
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栽培管理:轮作和高畦栽培、药剂防治)。3. 蔬菜病毒病:症状(病
状)及三种类型;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与传播)、发病条件(品种抗性、气候条件)、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减少侵染原、避蚜治蚜、栽培管理)。
一般应用 1. 霜霉病诊断 2. 维管束病害识别 3. 番茄青枯病与枯萎病识别
综合应用 1. 根据霜霉病发病因素,在生产中控制霜霉病。2. 识别当地主要蔬菜病害
(真菌、细菌、病毒病)。
第四节 果树病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重点学习:1. 苹果、梨腐烂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2. 苹果、梨轮纹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3. 柑橘溃疡病:
症状;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4. 苹果、梨锈病;转主寄生;症状;寄主范围;发病条件;
防治方法
一般了解:1. 苹果、梨腐烂病:病原;侵染循环 2. 苹果、梨轮纹病:病原物;侵
染循环 3. 柑橘溃疡病:病原;侵染循环 4. 苹果、梨锈病:病原
(二)课程内容
1、苹果梨腐烂病(1)症状(2)病原(3)侵染循环(4)发病条件(5)防治方法。
2、苹果梨轮纹病(1)症状(2)病原(3)侵染循环(4)发病条件(5)防治方法。
3、柑橘溃疡病(1)症状(2)病原(3)侵染循环(4)发病条件(5)防治方法。
4、果梨锈病(1)症状(2)病原(3)侵染循环(4)发病条件(5)防治方法。
5、(桃褐腐、桃根癌病、葡萄白腐病、黑痘病、梨黑星病应作为主要内容)
6、其它果树病害(1)病害名称(2)症状(3)发病规律(4)防治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苹果梨腐烂病: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症状(病状、病症);病原(真菌);
寄主范围;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与传播;发病条件:树体负载量、营养条件;防
治方法:加强果园管理、清洁果园、病斑治疗。
2. 苹果梨轮纹病: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枝干病斑、果实症状;病原(真菌)、
寄主范围;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和传播、初次侵染、再次侵染;发病条件:气候
条件(温度、湿度)、品种抗性(抗性品种特点)、栽培管理;防治方法:培育、选用无
菌苗木、刮除病斑、加强栽培管理、喷药保护(时期)。
3. 柑橘溃疡病: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叶片、果实症状、其症状与柑橘疮痂
病症状的区别;病原(细菌);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传播、多次再侵染;发病条件:
寄主抗病性、树龄及生育期、气候条件、昆虫;防治方法:严格检疫、苗木、接穗消毒、
建立无菌苗圃、培育无病苗木、喷药保护(时期)。
4.苹果梨锈病: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叶片、幼果、柏树症状;病原(真菌):
孢子多型性(性、锈、冬、担孢子);侵染循环:越冬、侵入与传播、单侵染循环;发病
条件:品种抗性、转主寄生、气候条件;防治方法:消除转主寄主、喷药保护、种植抗
病品种。
(四)考核要求
识记:1. 苹果(梨)腐烂病:病原 2. 苹果(梨)轮纹病:病原 3. 柑橘疮痂病:病
原 4. 苹果(梨)锈病:病原。
领会 :1. 苹果(梨)腐烂病: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症状(病状、病症);
寄主范围;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传播)发病条件:树体负载量、营养条件;防治
方法:加强果园管理、清洁果园、病斑治疗。2. 苹果(梨)轮纹病:症状:发病时期、
发病部位、枝干病斑、果实症状;寄主范围;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传播、初次侵
染、再次侵染)发病条件: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品种抗性(抗性品种特点)、栽培
管理;防治方法:培育、选用无菌苗木、刮除病斑、加强栽培管理、喷药保护(时期)。
3. 柑橘溃疡病:症状: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症状特点;侵染循环(越冬场所、侵入传
播、初次侵染、再次侵染)发病条件:寄主抗病性、树龄及生育期、气候条件、昆虫;
防治方法:严格检疫、苗木、接穗消毒、建立无菌苗圃、培育无病苗木、喷药保护(时
期)。4. 苹果(梨)锈病:症状:发病时期、发病各部位及柏树症状;孢子多型性(性、
锈、冬、担孢子);发病条件:品种抗性、转主寄生、气候条件;防治方法:消除转主寄
主、喷药保护、种植抗病品种。
简单应用:1. 识别苹果(梨)腐烂病 2. 区别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病果症状 3. 识别
柑橘溃疡病与疮痂病病叶症状
综合应用:根据梨锈病发生的特点,理解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
第五节 花卉病害及其防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重点学习:1. 月季黑斑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2. 香石竹枯萎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3. 香石竹病毒
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 发病条件(5)防治方法 4.根结线虫病:为害部位、
症状、寄主范围 、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了解一般:1. 月季白粉病:病原物、侵染循环 2. 香石竹枯萎病:病原物、侵染循
环 3. 香石竹病毒病:病原物、侵染循环 4.根结线虫病:病原物、侵染循环
(二)课程内容
1、月季白粉病:(1)分布与为害(2)症状(3)病原物(4)发病规律(5)防治方
法
2、香石竹枯萎病:(1)分布与为害(2)症状(3)病原物(4)发病规律(5)防治
方法
3、香石竹病毒病:(1)分布与为害(2)症状(3)病原物(4)发病规律(5)防治
方法
4、根结线虫病:(1)分布与为害(2)症状(3)病原物(4)发病规律(5)防治方
法
5、其它花卉病害(1)病害名称(2)症状(3)发病规律(4)防治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月季白粉病:为害、症状、病原物、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2. 香石竹枯萎病:为害、
症状、病原物、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3. 香石竹病毒病:为害、症状、病原物、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4. 根结线虫病:为害、症状、病原物、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1. 月季黑斑病:病原物 2. 月季白粉病:病原物 3. 香石竹枯萎病:病原物
4. 香石竹病毒病:病原物 5. 根结线虫病:病原物、
领会:1. 月季黑斑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侵染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方
法 2. 月季白粉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侵染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3. 香
石竹枯萎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侵染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4. 香石竹
病毒病: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侵染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5. 根结线虫病:
为害部位、症状、寄主范围 、侵染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第三章 园艺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重点:1. 昆虫头部:口器类型、为害状、与选择农药的关系 2. 昆虫胸部:翅的类型
与昆虫分目。3. 昆虫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
一般了解:1. 昆虫纲特点:昆虫的特点、与其它有害动物的区别、腹足纲有害动物
类别、蛛形纲螨类 2. 昆虫头部:基本构造、触角类型、单眼与复眼 3. 昆虫胸部:基本
构造、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一般构造、翅脉、翅的连锁器 4. 昆虫的腹部:基本构造、
外生殖器构造 5. 昆虫的体壁:结构与性能、体壁衍生物
(二)课程内容
1、昆虫及有害动物:(1)昆虫纲特征(2)有害动物类型
2、昆虫的头部:(1)基本构造(2)头部附器:触角;复眼和单眼(3)口器:咀嚼
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3、昆虫的胸部(1)基本构造(2)胸足构造及类型(3)翅的构造及类型:基本构
造、翅脉、类型、连锁器
4、昆虫的腹部 1.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的构造
5、昆虫的体壁 1.结构与性能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
(三)考核知识点
1. 昆虫及有害动物:昆虫与其它有害动物区别、有害动物(腹足纲、蛛形纲)类型
2. 昆虫的头部:头部附器:触角、口器 3. 昆虫的胸部:胸足构造及类型、翅的构造及
类型 4. 昆虫的体壁:结构与性能、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
(四)考核要求
识记:1. 昆虫与其它有害动物识别 2. 昆虫头部:触角类型 3. 昆虫胸部:胸足构
造及类型、翅的一般构造 4. 昆虫体壁:结构与性能。
领会: 昆虫主要的口器类型
简单应用: 翅的类型与昆虫纲分目
综合应用:1. 不同口器类型造成为害状的田间识别,以此为依据选择农药 2. 体壁
的构造与化学农药选择。
第二节 昆虫的内部解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重点:1. 消化系统:消化作用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2. 血液循环系统:杀虫剂与血液
循环系统的关系 3. 呼吸系统:呼吸作用与化学防治 4. 神经系统:神经原之间的神经冲
动(刺激引发)传递、神 经系统与化学杀虫剂的关系。
一般了解:1. 体腔和内部器官位置 2.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构造 3. 排泄系统:马
氏管及其它器官 4. 血液循环系统:背血管、血液循环、血液功能 5. 呼吸系统:气管系
统构造及分布、气门构造、气体交换 6. 神经系统:构造、分布 7. 生殖系统:雌、雄生
殖系统的基本构造、交配与受精、生殖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8.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和激
素:内激素、信息素
(二)课程内容
1、体腔和内部器官位置:(1)体腔 (2)昆虫内部器官位置
2、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构造 (2)消化作用与化学防治
3、.排泄系统:(1)马氏管 (2)其它排泄器官 (3)杀虫剂与排泄作用
4、血液循环系统:(1)背血管的构造(2)昆虫的血液循环(3)昆虫的血液及其功
能 (4)杀虫剂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5、呼吸系统;(1)气管系统的构造及分布(2)气门的构造 (3)气体交换 (4)
呼吸作用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6、神经系统:(1)昆虫的神经系统(2)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相关知识
园艺病虫害综合治理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指南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2004年天津审定农作物品种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三版)
花卉市场设施园艺病虫害防治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保护 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一).ppt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有效措施
网址: 2685《园艺病虫害防治》(审定)A.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5564.html
上一篇: 坚决守护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第三 |
下一篇: 花生如何防治病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