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花卉科技的发展及应对策略 廖飞雄,王碧青,邝禹洲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回顾了广东省花卉科技的发展过程,评述了在花卉种质资 源、引种与育种、组织培养与种苗快速繁殖、栽培技术等10余个方面 取得的进展和现状;认为广东花卉科技发展中主要存在认识不足、投入 不足、条件差、基础研究薄弱,研究缺少深度,科技优势不明显、低水 平研究和短期开发多、研究与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强化花 卉科技意识、长远规划与协调发展、创新科技体制、抓住重点和突出优 势,加强源头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观赏园艺;科技发展;成果;措施 一、广东花卉科技发展的回顾与现状 广东花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广州市的芳村、顺德的陈 村都是著名的花卉产区,如菊花、兰花、桃花等传统花卉,园林 。绿化苗木及岭南盆景都享有盛誉;现代月季等重要切花也较早在 广东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生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观叶植物、 一些热带花卉和以棕榈科植物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园林植物快速 发展。进入90年代后,随着国外新种类花卉的引进增多,一些名 贵高档花卉进入生产。到2003年,全省花卉面积已达l万公顷, 占全国的10%,产值达20亿元,占全国的1/3,成为我国重要的荫生 观叶植物和热带亚热带花卉生产区,在全国的花卉产业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影响,是中国花卉的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在产业快速 发展的同时,广东花卉科技也得到进步,专业研究所相继成立,花卉 教育体系和科技队伍逐渐形成,推出了一批科研成果,促进了广东花 卉业的发展。通过吸收和消化国外优良花卉品种和生产技术,促 233 进了花卉生产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技术的转变,形成了一批栽培设 施先进、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化花卉生产企业,部分花卉产品开始 销往国外。 广东花卉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以园林绿化 为中心。早期的花卉教育有园林中专和仲恺农业技术学校的园林 班,设有花卉学和相关的课程,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开设了园 林专业,园艺系开设了观赏园艺及相关花卉课程,发展形成观赏 园艺专业,花卉高等教育比重增大,加强了园林植物以外的花卉的 教学。技术研发也主要由园林部门和较早成立的广州市园林研究 所承担。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广东花卉业发展的需要,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成立了花卉研究开发专业所,之后 广州市花卉研究所(中心)、深圳市农科中心花卉研究所、珠海市 园艺研究所也相继成立;汕头农业科学研究所等也进入了花卉的 研究领域,增强了花卉研究的力量。此外,中山大学、华南师范 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也有部分人员和项目涉 及花卉研究,基本构成了广东花卉教学和研究的格局。花卉科技 队伍也得到发展壮大,主要院所在职中高级花卉研究人员有200 人左右。但其中常年进行花卉科技工作的高级职称人员不到50 人。近几年来,高学历人员加入到花卉科技工作中来,大大充实 了花卉科技的队伍。主要的研究和开发方向包括花卉资源、引种 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繁殖、设施等。其中早期的研究主要是 传统花卉的栽培技术、国外新品种的引种与推广;20世纪80年 代后组织培养技术与快速繁殖成为热点;近来,培育有自主知识 产权新品种是新的发展热点与方向。初步统计,7个主要院所 “九五”与“十五”完成和在研项目达70项,其中引种和生产技 术34项,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组织培养和育苗,特别是较高水 平学术论文中组织培养占的比重最大,其他则较少。从研究对象 来看,盆花(含球根花卉)最多,依次为园林植物、观叶植物和 兰花。主要的科技进展是: 234 (一)观赏植物种质资源 研究主要由有关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在植物分 类学的研究中开展。通过研究对广东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概况 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查明可用于园林绿化观赏的植物种类有 500多种,包括木兰科、蔷薇科、杜鹃花科、百合科、天南星科、 兰科和菊科等。功能应用涵盖香化、观花、观果、绿篱、盆景、 观叶和绿化各个方面。华南植物园保存了一些种质资源,还建立 了木兰园等专项园圃,保存了丰富的木兰科植物资源。然而整个 资源研究还主要停留在调查这个层面,没有对这些丰富的资源进 行
相关知识
基于花卉供应链的需求扰动应对策略及实证研究
广东花卉品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花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实施策略
基于SWOT分析的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广东农村民间花文化心理与花卉市场和花卉产业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基于被调查对象学历和收入的分析
策略:开发草原碳汇功能 转变牧区发展方式
美国花卉生产与市场的发展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农村生活环境变迁与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基于被调查对象生活环境的分析
网址: 广东花卉科技的发展及应对策略论文.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6972.html
上一篇: 科技助力成都花卉园 |
下一篇: 昆明山茶花快繁技术获科技进步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