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效果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7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效果
赵英 柴陆军 王新民 开通知网号
【摘要】: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构建土壤生境系统、植被群落系统和物质循环系统进行受损植被群落的修复或重建。三个系统的构建包含三大技术体系的配套应用,即生境改良及再造、群落配伍及建植和功能菌群构建及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构建的植被系统与周边乡土物种融合度高,植被群落稳定。该技术用于修复由于人类扰动造成的地表创面,包括受损土壤和植被系统。经在中国北部冻融区、半干旱区和南部湿润区域的公路铁路边坡、矿山受损植被系统进行示范应用,既能抵抗冻融、半干旱等恶劣环境,又能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抵抗暴雨冲刷,保土保水能力强,修复后的植被盖度可达到86%以上,构建的植被系统可自主循环、自然衍生,逐渐形成自维持免人工养护的植被生态系统。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春华;叶春;刘福兴;魏伟伟;郑烨;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概念、理论与实践[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锦枝;LID视角下结合雨水利用的居住区水景优化营造[D];昆明理工大学;202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旦增;青藏高原南部成矿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年20期 2 莫建飞;周希源;莫伟华;陈燕丽;2000—2020年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广西植物;2024年05期 3 何沐全;石艳军;王晨茜;罗祖红;张少通;广东省植被生态质量演变与气象条件贡献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4年05期 4 李春玲;罗庆军;武立坤;白丹;李秀全;2018年-2022年多伦县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3年07期 5 王贝贝;姚艳丽;张争;王苗苗;郭琰煊;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仪器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17期 6 李超;罗栋梁;李雪梅;刘磊;陈方方;2000-2018年天山植被生态质量综合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4期 7 李超;李雪梅;2000~2018年中国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年09期 8 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年来最高[J];环境与生活;2021年04期 9 祁敏,王勇,尹喜霖,郭有民黑龙江省植被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5年01期 10 罗庆军;李春玲;武立坤;郭玉萍;白丹;围封相较于放牧对植物群落特征及植被生态质量影响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英;柴陆军;王新民;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效果[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7年 2 肖乾广;陈维英;用气象卫星的绿度资料对全国植被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研究[A];环境监测与作物估产的遥感研究论文集[C];1991年 3 刘金英;朱启疆;内蒙古东部达里诺尔及其毗邻地区植被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A];环境监测与作物估产的遥感研究论文集[C];1991年 4 谭国栋;曾旭东;林其炜;李萍;青城山植被覆被变化的生态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三)[C];2021年 5 苏智先;胥晓;植被生态图的初步研究[A];植被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侯学煜院士逝世1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谞承;张玉环;洪滨;吴文成;曾嘉强;人工桉树林植被生态影响及化感作用研究综述[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7 杜继稳;郭建侠;袁君健;陕甘宁蒙地区植被生态治理的数值摸拟试验[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夏汉平;论长江与珠江流域的水灾、水土流失及植被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工程[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闵庆文;余卫东;从降水资源看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生态建设[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唐红亮;汪义杰;王建国;李丽;马金龙;秦孝辉;穆贵玲;谢宇宁;黄文;黑臭河道排污口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试验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延征;基于植被功能性状的新一代植被动态模型构建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雷俊杰;川西高原植被生态水遥感反演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1年 3 谢兵;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植被生态水含量遥感反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0年 4 赵占军;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华;北京房山区黄院采石场松散堆积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中国植被生态质量时空模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交通大学;2021年 2 文艳;九寨沟植被生态水遥感动态监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3 朱雄斌;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区植被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估[D];福州大学;2018年 4 章金城;秦巴山区植被FPAR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5 和萍;基于MODIS数据西北山地植被返青期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余玉洋;河南省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7 赵杰;昼夜增温对全球植被绿度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8年 8 梁爽;山西省植被NPP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9 贾若楠;基于最优植被指标的锡林郭勒盟荒漠化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10 徐丹丹;旱区植被耗水及其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响应[D];长安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周爱春 陈争 张玮;流域平均气温偏高 植被生态总体趋好[N];中国气象报;2024年 2 何强 记者 赵宇清;24年植被生态质量持续改善[N];黑龙江日报;2024年 3 记者 杨晓华 通讯员 莫崇越;来宾植被生态质量改善程度居全区第三[N];来宾日报;2022年 4 本报记者 张明禄;聚焦重点流域和地区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向好[N];中国气象报;2023年 5 记者 袁于飞;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N];光明日报;2023年 6 见习记者 辛雨;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2%[N];中国科学报;2023年 7 记者 李红梅;去年植被生态质量总体好于常年[N];人民日报;2023年 8 记者 王菡娟;去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提高6.2%[N];人民政协报;2023年 9 ;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2%[N];中国信息报;2023年 10 通讯员 李雨鸿 王婷 李晶;辽宁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N];中国气象报;2023年
相关知识
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pptx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基础知识及技术深圳景浩生态修复技术有限公司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精选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环境治理的影响
生态修复中自然植被的恢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广州市花都区泥石场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应用及评价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精选5篇)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pptx
网址: 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效果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