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该项目属于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领域。 主要技术内容:针对棉花生产中黄枯萎病加重,盲蝽象、红蜘蛛、蚜虫等成为主要害虫,烂铃发生严重,化学农药抗药性加大,生物防效不稳定等突出问题,科学有机地集成了7项绿色防控技术,创制了纳米膜与活性物、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水分散片新剂型。完成2项渤海粮仓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邯郸科技局项目,在河北省代表性5大棉花主产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以下创新: 1.发明了恶霉灵、拟除虫菊酯水分散片和微胶囊悬乳剂农药新剂型,对于防治棉花害虫效果突出。 2.开发了棉花药钵育苗、种子包衣等技术,防治苗期病害、黄枯萎病和棉蚜等害虫,取得显著效果。 3.创造了一整套针对黄枯萎病的发生规律,采用合理的施药时间、方式、部位,从主动防治,到被动防治,再到补救防治的全程控制棉花黄萎病的实用技术。 4.揭示了纳米乳制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的作用、棉花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棉花黄萎病的作用。 5.阐明了纳米乳制剂在棉株体内的渗透传导能力、对黄萎病菌扩展的抑制能力、对黄萎病的控释效果及促进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 6.集成了7项绿色防控技术,形成体系化创新成果。包括:种植绿肥深翻技术、绿色包衣技术、棉株掐尖技术、绿色诱杀技术、机械化作业、“一喷综防”技术、绿色纳米制剂防控技术。 推广应用情况及效益:2016-2018年,该项目成果在河北省代表性5大产棉区进行了试验示范,结合进行棉花科学种植和管理等植保技术培训、宣传和指导等工作,创新性地采用5大推广模式,使项目技术能够更大范围的得到示范应用。连续几年共举办技术讲座30期,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对棉花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起到了推动作用。连续三年累计示范应用累计推广300万亩,平均籽棉产量达334.9公斤/亩,对照区为295公斤/亩,增产39.35kg/亩;新增收3.50亿元,新增纯收入3.06亿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该项目首次将纳米膜的强渗透性、缓释性及控释等技术应用于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为植物土传病害的高效防治提出了一种新理念和新途径,为整个植物保护领域对于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为植物保护学科增添了新的理论和技术内容。创新提出5大推广模式,为农业技术推广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成功案例,为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体系创新建设和深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新的措施。培养本科生16名参与科研和实践;顺利通过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院士、中国农大马占鸿教授等同行专家鉴定。
相关知识
新疆棉花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启动
植保所组织召开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观摩与交流培训会
兵团构建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绿色防控引来金色蜜蜂——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主要草原生态区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工作启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方案的通知
射洪市2021年油菜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实施方案
棉花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
滨州示范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模式取得成效
棉花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现场观摩会在新疆召开
网址: 棉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8335.html
上一篇: 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
下一篇: 中国农民最喜爱的农药品牌花落海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