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融媒体】2021年立秋过后,一场降雨如期而至。大雨过后的黑龙江省依安县太东乡沿江村空气格外清新。村民孙爱民拿起放了十多年的锄头,站在地头前,闻着黑土的“香气”,听着久违的蝈蝈叫声,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
“对我们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前些年,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也不整地,土地板结、不渗水。有的地块硬得厉害,裂口就像受伤一样,看着都心疼。蝈蝈叫声都听不到了。”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孙对黑土地感情颇深。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等“藏粮于地”措施有序展开,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选择。
如今,老孙有了笑容。“耕地规模经营了,今年又有机土地转换,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从种到收都是大机械,连除草都是,这锄头就是“溜溜剩”。眼下看,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我们的心气老足了!”
依安县地处北纬47度,世界上仅有的三条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贯穿全境,黑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光热条件好,对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具有独特的先决条件,是真正的黑土粮仓。
2021年,沿江村9000多亩规模经营土地全部实现有机耕作,全县有机土地改良面积达到了10万亩。2022年全县计划实现有机土地转换50万亩,“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世界最大的200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黑土地的理念已成为这里农民的共识。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是人们眼中肥沃的黑土地,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然而,由于多年的高强度利用,土地肥力长期透支,肥沃的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
如何把“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利用好,把有机质还回去,解决“养地”与“用地”的矛盾等系列问题,依安县在探索实践中寻求大招实招,确定实施了“生态县、有机粮,建设高端食材供应大厨房”发展目标,全力打造黑土保护利用的“依安模式”。通过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加快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保墒抗旱能力,实现空气、土壤、水以及周边环境全部达到有机标准,确保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大幅提高。
推行有机土地转换,保护黑土地,土地规模经营是基础。依安县采取党组织引领、合作社经营、代耕服务、农企合作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探索出了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家庭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有效路径。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29万亩,占旱田面积的65%。
在中科院的指导下,正在打造以黑土保育修复、绿色赋能、品质创优和乡村振兴为核心的黑土保护利用全域定制依安模式,构建黑土粮仓全域定制综合应用平台,创制“分区施策、依村定策、一地一策”黑土粮仓全域定制系统。通过“县域-村落-田块”多尺度的精准施策模式在依安县的集成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黑土粮仓全域定制模式。为打造依安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样板,组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青年突击队,建立“星-空-地”立体农情监测系统,强化绿色有机食品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精准信息采集、农业技术推广、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溯源等信息指导功能。
在推进有机土地转换和发展智慧农业同时,依安县在面积28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有机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和有机食品产业集群。引进北纬47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鲜食玉米、蔬菜等绿色有机食品精深加工、终端食品,实现农产品加工向规模化、集聚化、有机化方向发展。
依安县推进有机土地转换,正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路径,全力打造北纬47度黑土有机食品第一县,让407万亩黑土地“冒油花”。(记者 高伟)
相关知识
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小鲜花”助力乡村振兴“大钱景”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专研黑土保护的科研院所揭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海伦黑土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
民盟黑龙江省委员会:关于调整我省农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图文:油花污染清理难度较大
养花适合用黄土还是适合用黑土?
干花、植物干花、通草花(solar flower)、香薰吸油花
黑龙江林区
中国科学报:黑土地上怒放的百合
植物干花通草花 名晟香薰吸油花品牌 外销品质
网址: 黑龙江依安县:有机转换让黑土“冒油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8337.html
上一篇: 月季满园漫芬芳 乡村振兴新产业 |
下一篇: 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