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意事项
请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网址填写申请表,并将自己个人简历及本次研究生考试成绩发到意向导师邮箱。我们将尽快以email 形式与大家联系。
备注:有意向报考中心的考生请先跟意向导师联系。
https://docs.qq.com/form/page/DV ... _tencentdocx_form=1
三、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邮编:350002
电话:0591-86392657、86395360 联系人:周老师、黄老师
招生联络QQ群:452811104
邮箱:hbmc@fafu.edu.cn
网址:http://fafu-ucr-hbmc.ucr.edu/
http://hbmc.fafu.edu.cn/
四、导师简介及招生专业
1、徐通达,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级青年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2011年,被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破格招聘为青年研究员,2014全职回国,目前担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中心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研究植物生长素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及综述20余篇,其中责任及第一作者文章10篇,他引1400多次,其中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os Biology 等国际顶尖核心期刊上。同时担任PNAS,Embo J,Advanced Science等顶尖期刊的审稿人。担任《植物生理学报》编委,以及中国植物生理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
招生方向:生物学
邮箱:tdxu@sibs.ac.cn
个人主页:http://hbmc.fafu.edu.cn/6b/07/c4949a224007/page.htm
2、吴双,园艺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特色作物联合攻关青梗菜项目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优青”,福建省级人才计划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大学,2009-201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担任园艺学院和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中心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面上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子项目,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等。在植物发育调控领域有十多年系统的研究,在领域内国际顶尖刊物发表SCI文章近40多篇,两次应邀在植物学顶尖综述杂志撰写文章总结领域内进展,并为Springer出版的经典方法书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撰写章节,目前为PNAS, Plant Cell, New Phytologist和 Plant Physiology等12个杂志担任审稿人。2016年获得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等。
招生方向:生物学、园艺学
邮箱:wus@fafu.edu.cn;wusplant@163.com
个人主页: http://hbmc.fafu.edu.cn/6a/b7/c4949a223927/page.htm
3、陈栩,国家级青年人才、福建省级人才计划专家,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获厦门大学学士学位, 2010年获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先后在比利时根特大学VIB-PSB 研究所,奥地利IST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发表在PNAS、New Phytologist、Trends in cell biology等杂志的研究论文。现主要从事经济作物大豆根系和根瘤发育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希望通过塑造良好的根形提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招生方向:作物学、生物学
邮箱:chenxu@fafu.edu.cn ;chenxu@inbox.com
个人主页:https://hbmc.fafu.edu.cn/4e/8e/c4955a282254/page.htm
4、 关跃峰,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7月生,博士生导师,福建省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兴趣是开发基因编辑及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豆品质、结瘤固氮等重要性状的基因挖掘和分子精准育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福建省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1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Molecular Plant,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PLoS Genetics、the Plant Journal等SCI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引用1000余次。
招生方向: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邮箱: fafu_guanyf@126.com
个人主页:http://hbmc.fafu.edu.cn/b1/a7/c4949a111015/page.htm
5、山室千鹤子,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获得日本北海道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在日本Core Research for Evolu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担任研究员;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在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担任研究员;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曾在Plant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招生方向:生物学、园艺学
邮箱:c.yamamuro@fafu.edu.cn;同时抄送其助理谢老师837032483@qq.com
个人主页:http://hbmc.fafu.edu.cn/6b/71/c4949a224113/page.htm
6、朱晓玥,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小分子平台负责人
2005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随后在 Incept BioSystems, Inc.(美国)担任高级工程师;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担任副教授。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等核心期刊上。
招生方向:生物学、园艺学
邮箱:terry_zxy@yahoo.com;
个人主页:http://net.fafu.edu.cn/hist/02/46/c6023a197190/page.htm
7、名川信吾,教授、博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平台负责人
2007年于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2008年于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8-2012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201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植物细胞生物学平台负责人。
招生方向:生物学、园艺学
邮箱:shinnagawa@hotmail.com;同时抄送其助理谢老师837032483@qq.com
个人主页:http://hbmc.fafu.edu.cn/aa/aa/c4949a174762/page.htm
8、俞晓敏,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B类人才、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代谢组学平台负责人
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9篇。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los One、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和ACS Omega等期刊担任审稿人。本课题组的研究兴趣主要在微生物和植物天然活性产物的合成和调控、研究内生菌和根系微生物群体在植物代谢、抗逆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主要研究课题有:1、微生物群体功能及其与植物的互作;2、茶树的次生代谢及其调控;3、茶叶的风味化学。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项目和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项目。
招生方向:生物学、园艺学
邮箱:xmyu0616@fafu.edu.cn, xmyu0616@sina.com
个人主页:http://hbmc.fafu.edu.cn/b1/8f/c4949a110991/page.htm
9、朱方捷,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起于英国剑桥大学系统生物学团队开展转录调控研究,2020年全职回国加入海峡联合研究院园艺中心。曾在Nature等高影响力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17篇。担任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与CrystEngComm杂志审稿人。为阐明基因组非编码调控区域的功能,课题组研究方向为:(1)基因转录的调控机制;(2)细胞命运决定与植物再生;(3)基于高通量测序与信息学分析的新技术开发。
招生方向:生物学
邮箱:fjzhu @fafu.edu.cn;
个人主页: https://hbmc.fafu.edu.cn/42/e7/c4949a279271/page.htm
http://hbmcsysbio.team
10、吕培涛,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取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利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研究园艺作物采后与逆境响应的转录调控,以及园艺作物品质形成的调控机理。研究成果先后在Nature Plants、Molecular Plant、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
招生方向:园艺学
邮箱:ptlv@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hbmc.fafu.edu.cn/b0/65/c4949a241765/page.htm
11、于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园艺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在佛罗里达大学柑橘研究与教育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是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消费者品评等方法辅助园艺植物(主要包括果树和茶)育种,改良果实和茶叶品质。研究方向包括:利用多组学解析茶叶重要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分子机理;柑橘及草莓果实风味的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育种体系的建立;蜜柚果实颜色创新育种及消费者品评体系的建立。研究成果先后在Plant Science, BMC Geno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
招生方向:生物学、园艺学
邮箱:yyu@fafu.edu.cn;
ymmzyz@hotmail.com
个人主页: http://hbmc.fafu.edu.cn/5c/3c/c4949a220220/page.htm
2021年HBMC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表20210301二维码.png
2021FAFU-UCR园艺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招生宣传微信链接.jpg
网址: FAFU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9898.html
上一篇: 三花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 |
下一篇: 马蔺的花部构造及开花授粉生物学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