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光微讲堂】菊花白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国光微讲堂】菊花白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位居全球“四大切花”之列,是世界商品产值居于首位之花卉。菊花白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菊花病害,在美国、地中海等地区被列为检疫性病害。该病最早在1895年发现于日本,1901年病理学家Hennings将此病原鉴定为Puccinia horiana Henn.此后随着切花菊在国际间交流,该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由于菊花白锈病发展蔓延较快,一旦发生对切花菊的观赏价值将产生毁灭性损伤。

一、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菊花叶片,幼嫩叶片较老龄叶片易于感病。发病初期,叶背出现细小的白斑,叶片正面对应处有细小褪绿斑,用20倍放大镜观察叶背面斑处的纤毛比正常部位少;随着病害发展,叶背白斑上长出淡黄色的粘块,叶片正面对应处有褪绿现象,小斑块稍凹陷;进一步发展,背面的粘块状小堆扩展变成淡黄色的疱状突起,即冬孢子堆,随后冬孢子堆变成白色或灰白色产生大量孢子。发病严重时,叶片正面中央也出现小块淡黄色冬孢子堆。不同品种为害症状有所差异。该病菌还可以在菊花的叶柄、茎及花蕾的萼片上产生细小冬孢子堆,在花上产生坏死斑点。

二、病原物

病原:白锈病病原为掘代菊柄绣菌冬孢子堆,生于叶背面,突起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直径2-5微米;冬孢子为长椭圆形(30-52) x(11-17)微米。黄褐色、双细胞、顶圆或尖;柄无色或淡黄色。

三、发病条件

发病原因:病菌以冬孢子在带病植株病枯叶上越冬,翌年春散发产生厚垣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叶片。夏孢子萌发侵染温度为16-27℃,低于6℃,或高于31℃时,不能侵染。叶片上的水膜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露地栽培的阴天,多雨水天气发病严重,大棚内湿度过大、栽培密度大较易感病,防治不及时蔓延危害迅速。

四、防治方法

4.1加强检疫

严禁从疫区引进苗木,尽量采用组培苗,对于可能感病的苗木必须隔离栽培1个月左右。

4.2利用抗病或耐病菊花品种

种植抗病或耐病菊花品种不论从经济方面考虑还是从生态学角度考虑,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菊花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应综合观赏性状和抗白锈病的性状。

4.3栽培措施防治

在生产中,应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一旦发现感染该病,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仅有少量病叶,并且叶片上的冬孢子堆未破裂,可以直接摘除病叶;但若病叶上的冬孢子堆已经破裂变成白色则应用塑料袋套住病叶后再摘除,带到室外;对于发病严重的植株,立即拔除,在室外销毁。

菊花白锈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迅速。因此,降低植株生长环境的湿度非常必要。首先植株种植密度要合适,在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4.4化学防治措施

笔者通过基地实际应用,分享用药经验如下:

第一遍药:国光多菌灵500倍+国光百秀600倍

第二遍药:国光多菌灵500倍+国光康圃1000倍

第三遍药:国光银泰600倍+国光丙环唑600倍

每遍用药间隔3-5天,三遍药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2-3个周期可以较好的防治白锈病。

检验依据:孢子萎缩且没有炸裂,新生叶片没有新增孢子堆。

小结:

目前,化学防治依然是控制该病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但是由于化学药剂抗药性强,用药时要轮换用药、复配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另外,还应该加强物理防治和栽培管理,综合防控以减少病害发生。

咨询电话:18190356901、028-66876902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光微讲堂】长春花基腐病的防治技术
菊花白锈病症状观察及品种抗性初步调查
【国光微讲堂】康乃馨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国光微讲堂】花卉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国光微讲堂】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国光微讲堂】南方沿海地区6月主要病虫情发生及防治
牵牛花白锈病防治方法
玉米病害锈病和花白苗的发生与防治
鸡蛋花上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切花菊白锈病防治要点

网址: 【国光微讲堂】菊花白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450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11月,5种花施点“抗冻肥”,
下一篇: 牡丹病虫害及防治方法